快捷搜索:

古时沐浴也叫泡汤,还有严格制度,一般人不知道

 

《君子盟》剧照

“泡汤”本意沐浴,来源于旧时盐民、盐商。海盐在晒制时,如遇大雨,晶盐溶化, 就成了汤水, 盐民们称之为“泡汤”。后来传入社会,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成了“失意”“失败”的代名词。

原始时期的沐浴往往是在河中进行的,那时还没有专门的沐浴器具。新石器时代有了陶器的日用器皿,盛水器具中的匜和盘是最早的与沐浴相关的器具。盘是古代的盛水器,经常和匜搭配使用,匜用来浇水洗手,盘用来盛水。

良渚文化时期的彩绘盖矮足陶匜

龙山文化时期的彩绘蟠龙纹陶盘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沐”“浴”的记载。《说文解字》上说: “沐,濯发也”字形如同一双手掬起水淋洗头发;“浴、洒身也,”字形如人体置于器皿之中,显然是洗澡的意思。

沐浴器具除了木盆和木桶,盘和匜在当时也被广泛地运用。小盘用以洗手洗脸,大盘用以洗浴,已发现先秦时期最大的盘是周宣王时期的虢季子白盘。

浴室在西周就已经出现,叫做福,并且规定男女不得同室洗澡,妻子不能和丈夫共用一个浴室。最初的沐浴是清污去垢,解除疲劳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赋予了沐浴更多的社会内涵,在西周形成了沐浴礼仪,如殷商的“斋戒”之礼,至西周已成定制。西周时期,每逢举行重大祭祀活动前要进行两次“斋戒”,要求祭祀者禁食荤腥,并沐浴净身,以示对神灵的肃敬。

西周时期青铜龟纹盘

西周虢季子白盘

春秋战国时期,沐浴代表一种礼仪。 礼制规定人们要定期沐浴,清洁身体,同时还明确要求浴巾分别用于头、身和脚的洗浴。王宫、旅社等地有专供沐浴的设施,沐浴时要配合熏香或涂身。上朝、谒见、会客等,都要先焚香沐浴,以表示虔诚和尊敬。

除了日常沐浴,风俗礼节的沐浴在当时也很盛行,如“兰汤浴”。先秦时期,燕人俗信如果人被鬼魅所迷惑,只要在用兰草蒸煮过的水中沐浴,即可消灾祛惑,平安无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文化仍很盛行,青铜制的沐浴器具继承了西周的风格特点,并有一定的变化。

圈足附耳的盘

战国漆木盘

进入封建社会时期,帝王宫室的浴室快速地发展起来。秦始皇咸阳宫浴室内有浴池、取暖的壁炉、大型地漏及排水管道等。汉代,皇家更是重视沐浴,皇家贵族府第几乎都建有豪华浴室。

汉代非常重视仪容和体肤的整洁,“三日具沐,五日具浴”的习俗以“休沐”的形式被法律固定下来,在官吏中形成每五日洗浴一次的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起,大量的铜资源被用来铸造佛像,为佛教服务,青铜日用器具开始衰落,铜制的沐浴器具更为生活化,装饰更为清雅。

汉代的“五日一休沐”到了唐朝改为“十日一休浣”,即朝廷官吏每十天休息洗浴一次;并且自古有之的温泉浴,至唐代尤为兴盛,皇家温泉设有温泉监一官专门负责管理皇家汤池事务。唐代皇家酷爱温泉浴,仅华清宫就有莲花汤、海棠汤、星辰汤、太子汤、尚食汤五处汤池。其中海棠汤亦称贵妃汤,是专供杨贵妃沐浴的汤池。

宋元时期,城市中出现公共澡堂,澡堂里服务完善,甚至有为顾客服务的擦背人。

明清的公共浴室“混堂”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并且面向全社会开放,收费低廉,服务周到。明代还出现了蒸汽浴,在封闭的浴室里,“高设木格,人坐格上,其下炽火,沸汤蒸之,肌热垢浮,令童子擦去”。清代还出现了阿拉伯式浴室,在里面可以洗蒸气浴。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8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