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金匮要略脉证治第三——百合病是什么

 

#金匮要略#​

百合病是什么?很多人对它的认识是有局限的,认为就是更年期综合症,但是实际上还是需要从发病原理出发,实际上属于气虚引起,精气不布。它是属于一种全身疾病,虽然是根源在肺,但是症见百端,尤其是表现在精神上,整个身体处于一个不适状态。所以其实像更年期综合症,抑郁症,疲劳综合症等都是如此。其治法应当注意,尽量用轻剂治疗,补益不要温补,要清补,清热不要苦寒,用甘凉。治疗不求速,轻兵缓进,中病即止。

1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治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每尿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尿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尿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

什么是百合病,从仲景的描述上看,我们没有看到对年龄的限制,所以应该不是针对更年期综合征的,那百合病到底能对应现代的哪一种疾病或者哪一类疾病呢?百脉一宗,说明源自于肺朝百脉功能失调,《素问·经脉别论》,"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所以肺朝百脉主要体现在肺主气,气输送精气与脏腑经脉,脏腑精气充足,神明自明。也就是肺主气的功能失调是关键。派生出来的就是精气输送障碍,最后导致脏腑经脉精气不足,神明不安或蒙昧。

所以在疾病的表现上会出现以疲劳、不安、各脏腑功能功能下降的多种表现。看上去没啥大问题,但是总是不舒服,不自在。脉是微数脉,微属于气虚,数属于阴虚。治疗上,治疗某一个脏腑经络都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只能治疗肺气为主。所以百合才是一个温和补气的良药。肺为娇脏,补气过度则上火,过于温燥则津液受伤。百合润肺补气,药食同源,可以大剂量长时间使用。仲景用小便时候的症状来表示病情的轻重。因为小便排出实际上是气随液耗散的过程,如果本来是气阴两虚的患者,小便时会出现症状加重。其轻重层次分别为头痛、头不痛但淅然、尿快然但头眩。主要表现在头部症状。

2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百合知母汤方:百合七枚(劈) 知母三两(切)

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会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这里百合用量多大呢?我们知道百合其实挺大的,我从网上查13CM周径的重25G,那样大概要175克,但是实际上药房卖的都是干的,但是我也没有找到两者之间的具体差别。不过应该量还是很大的,60克应该是有的,很多人都知道汉代的两大概是14克左右,但是仲景那时候的炮制方法是不太一样的,所以实际上现代用量实际上没有那么大,习惯上百合知母汤我的用量百合用45-60克,知母用9-15克。

这里说的是百合病发汗后,阴伤,气伤更甚,用百合补气,用知母来治疗虚热。属于百合病中虚热比较明显的。这和更年期比较相似,更年期多是气阴两伤,尤其绝经期后,经水已经断了,说明阴血不足。这个时候阴虚火旺是主症,所以用百合知母汤比较合适。

3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滑石代赭汤方

百合七枚(劈) 滑石三两(碎,绵裹) 代赭石(如弹丸大枚一)(碎,绵裹)

下之后伤脾气,用滑石利小便实大便,用代赭石涩肠止泻。

4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鸡子汤主之。

百合鸡子汤方:百合七枚(劈) 鸡子黄一枚

吐之后,伤胃气,用鸡子黄补虚安中。

5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百合七枚(劈) 生地黄汁一升。

上面三条是百合病见于汗吐下后的误治后的处理,那么最开始的百合病应该是怎么治疗的呢?百合地黄汤就是这样一个方子,百合益气,生地滋阴。这样的补益方法是可以长期使用的,不容易滋腻碍胃,也不至于甘寒伤脾。但是只要是症状消失了也就可以停用,这个方子用生地量比较大,可能大便颜色会发黑,形状偏稀。

6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出现口渴,是肺胃阴虚,所以用百合外洗皮毛以利百脉,内服煮饼以养胃气,但是具体这种用法效果如何没有试过。

7百合病渴不差者,栝蒌牡蛎散主之。

口渴老不好,说明虚火上炎,这时候用天花粉养胃阴,清虚热,用牡蛎引热下行利小便。

8百合病变发热者,百合滑石散主之。

百合病虽然自觉有热,但其实并无热,出现发热,应该是虚火更盛,用滑石利小便以清热。但是要注意不要用药过度,中病即可,因为滑石容易伤阴,本来就是阴虚,伤阴后更虚。

9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百合病归根结底是虚证,所以出现阴症,要补阳,出现阳症要补阴,如果出现阳证去辛温药发汗,就容易更伤阴液。如果出现阴症攻伐阳气,用下法的话,都是治疗反了。

这里实际上有两种“逆”,一个是虚证用汗吐下等泻法,第二个是阴症阳症治法相反。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88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