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草不黄俗话说297:皮草•穿张

 

皮草是指利用动物的皮毛所制成的服装,具有保暖的作用,皮草都较为美观并且价格较高也是不少消费者的消费对象。狐狸、貂、貉子、獭兔和牛羊等毛皮兽动物,都是皮草原料的主要来源。我们有称做"毛皮"的、有叫"裘皮"的、也有说"皮草"的,说法不一。到底是叫裘皮公司、毛皮公司,还是皮草公司,其实追根溯源,"裘皮"、"毛皮"、"皮草"是在不同时期人们的不同称谓。(360百科)

前些年,“皮草市场”很是火红了一阵子,为此,对“皮草”的解释也引起了语言工作者极大地兴趣,别解纷出。一般认为宁波大学周志锋先生的解释(《咬文嚼字》1997.3;《明清小说俗字俗语研究》)较为妥当:

在目前对“皮草”之“草”解释最符合实际的应该是周志锋先生,他认为:晚清即有“皮草”一词,义为“毛皮”,流行于广东一带。“草”是方言中对某类的称谓。“皮草”即“皮类”。(景盛轩、刘小梅《也说“皮草”——兼论漆器款识“成草”“成市草”》,《遵义师范学院学报》第20卷第五期,2018.10)

景、刘同时认为,“皮草”作“皮类”讲,当读“草”为“丑”。因为《尔雅·释鸟》郭璞注:“丑,类也。”我们来“抬杠”。

一、“皮草”流行区域及含义

【皮草】皮衣。西南官话,云南腾冲:天冷了,要穿~了。

粤语,广东广州、阳江,香港。刘于斯《初恋的故事》:“已经有人穿~了,那是什么?银狐?”

由此看来,第一,“皮草”是“皮衣”的意思,跟“毛皮”关联。

第二,流行的地区不限于粤语区,西南官话的腾冲也说。我们再看看“皮顿子”等:

【皮顿子】皮袄。江淮官话,江苏南京、海门、启东。

【皮统则】成件的毛皮。吴语,江苏丹阳。

【皮纯子】成件的毛皮;皮桶子。兰银官话,甘肃武威。李鼎超《陇右方言·释器》:“今呼裘无表者曰‘~’,音近‘统’,言纯皮无表也。”

【皮桶子】

【皮桶儿】

【皮筒子】pítǒng•zi[名]做皮衣用的成件的毛皮。也说皮筒儿。(《现代汉语词典》第6、7版:)

【皮筒子】pítǒngzi[名]用毛皮制成的没有面子和里子的衣服。☞“筒”不要写成“桶”。(《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参杨新安新版《新华字典》问题多如牛毛(三十二)《“皮桶子”当作“皮筒子”》(2011.8.9)

二、“穿场”之属

【穿场】值得穿的衣服。吴语,浙江宁波。应钟《甬言稽诂˙释词》:“甬俗称可衣者曰~。‘场’即‘程’之音变。《说文˙禾部》:‘程,品也。十髪为程,十程为分,十分为寸。’品为众庶,有等级之义。”

【穿成】能穿;可以穿。晋语,山西平遥。

【穿张】气势;穿戴。北京官话。老舍《牛天赐传》:“他看了看牛老太太的~,开始收兵。”元剧《东平府》第三折:“我于今变了姓名,改了~。”

【穿章】穿着;气派。北京官话:他怎么个?|看那像个学生。话剧《茶馆》第一幕:“有的说,有的唱,~打扮一人一个样。”

【穿状】衣装打扮。闽语,福建漳平。冀鲁官话,天津。《传统相声集》:“你那打扮,说话挺沉稳,不像个说相声的,像一个买卖人。”

【穿插】衣着;服饰。闽语,福建厦门。

三、释义

(一)皮草

从“皮统则”“皮桶子”“皮桶儿”“皮筒子”“皮筒儿”,以及“皮顿子”“皮纯子”分析,再参考“皮子”“皮衫”:

【皮子】皮袍。闽语,福建建阳。

【皮衫】皮袄;皮袍儿。西南官话,贵州毕节。闽语,福建莆田。

我们认为,“皮草”应该与它们一系:“皮统则 皮桶子 皮桶儿→皮顿子 皮纯子→皮衫 皮草”。

“统、桶、筒”可能不完全是“桶状”的意思,它们还当是“装、裳”的记音字。

(二)“穿场”等

“穿场”是“值得穿的衣服”解释有点别扭,恐怕就是“穿衣服”的意思。那个“场”也当是“装裳”的记音字。“场、成、章、张、状”与“插”是阳、入的关系。“穿装→穿插→穿戴 穿着”正好配对儿。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89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