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唐装、长袍、中山装……到底哪种才是真正的“国服”?
我们看古装电视剧,经常会被电视剧里的戏服所吸引:宽大的袖子、飘逸的裙摆……细心的观众也许会发现,其实不同朝代的服饰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传统服饰经历了一个历史变革的过程。
据《史记》记载,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
“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
在清代以前,中国的传统服饰主要的特点是交领、右襟,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
我们习惯把这样的传统服饰叫做“汉服”。
汉服的主要形制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在一起)、“襦裙”制(襦为短衣)、“通裁”制(长衫、外披)。这样的服饰特点始于周朝,止于明朝。期间3000多年,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制度改变并不大。
汉服也是华夏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也与汉服有关。
《左传正义·定公十年》说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可见汉服对于华夏文明的影响。
而在明朝覆灭后,清朝统治者推行满族的发型和服饰,禁止人们穿戴汉族服饰,史称“剃发易服”。
我们今天看到的旗袍、长袍、马褂等服饰,其实是满族民族服饰的改良和发展,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汉民族服饰。
我们今天所说的唐装和唐代的服装完全不是一回事。
唐代的服装与汉服类似,没有很大的变化,也是交领、右襟、系带、无扣。今天的唐装是从清朝满族服饰马褂发展而来,特点是立领、对襟、盘扣,并融入了西式裁剪技术,如在肩部接袖等。
辛亥革命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之后,孙中山认为当时的服装不足以显示辛亥革命成果,同时他也认为应当有一个代表辛亥革命成果的服饰,于是孙中山先生便结合西服和一些特殊含义创造了中山装。
孙中山还阐述了该服装的思想和政治含义: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学说(五权即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的大义。
如今很多人提倡复兴汉服,其实也就是提倡恢复清朝以前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92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