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妆不对=毁容!99%的人都踩过这些卸妆雷区
#头条创作挑战赛#
现在越来越多明星转行当起了美妆博主,在各大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美妆心得。除了一些良心种草外,许多女明星常常会po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美容偏方,白醋洗脸、猪蹄抹脸、开塞露去颈纹、烂菜叶和水果自制酵素……一系列操作,堪称是迷惑行为大赏。
印象很深的是宋祖儿在一档美妆节目《Beauty小姐》里分享了她的独家秘诀——口水卸妆法。只见祖儿用棉签沾了点口水后,手背上的眼线真的被卸干净了。当然在这里,还是要说一句,虽然这个“口水卸妆”看着挺靠谱,但是唾液里有大量细菌,还有异味,日常还是需要使用专门的卸妆产品。
说到卸妆,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脑袋疼,多少人抱着侥幸心理不卸妆倒头就睡,又有多少人用洗面奶洗上两遍就完事了,直到脸上长满痘痘,才开始意识到卸妆的重要性,卸妆卸不对,颜值就报废!
Part 01. 不卸妆的危害有哪些?
1. 化妆品的残留会沉淀在皮肤里,导致肤色暗黄,没有光泽。
2. 日积月累会使角质层过厚,皮肤松弛,黑头变多,细纹增加。
3. 长时间不卸妆,毛孔堵塞,痘痘爆发,影响后续护肤品的吸收。
Part 02. 什么情况下需要卸妆?
化了妆一定要卸
不管你涂了粉底还是只画了眉毛,只要化了妆就要卸妆,卸妆的顺序为眼妆→唇妆→底妆。注意卸妆产品不要在面部停留时间过长,1-3分钟左右结束。
没化妆就不用卸
有些女孩子觉得虽然没化妆,但是空气中粉尘那么多,于是天天卸妆。其实,常规洗面奶的清洁力已经足够了,过度清洁反而破坏角质层,损伤皮肤屏障。
只涂防晒要卸妆吗?
这是一个困扰兄弟姐妹们多年的难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使用说明,明确标注需要卸妆的,那就一定要卸。其次,可以看一下你的防晒属于哪种类型。
① 纯化学防晒:原理是通过化学防晒剂来吸收紫外线,很容易被洗面奶中的表面活性剂带走,所以不需要卸妆。
② 纯物理防晒:一般都含有氧化锌和二氧化钛,成分不容易被洗掉,如果残留在皮肤表面会堵塞毛孔,引发闭口,需要卸妆。
③ 物化结合防晒:物理防晒剂多→卸;物理防晒剂少→用洗面奶。
Part 03. 如何挑选卸妆产品?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卸妆产品主要有5种——卸妆水、卸妆油、卸妆乳、卸妆膏、眼唇卸妆液。就卸妆能力而言,卸妆油>卸妆膏>卸妆乳>卸妆水,眼唇卸妆液则是专门用来卸除眼妆和唇妆的。
到底选择哪款卸妆产品才不会踩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肤质、妆容状况来因地制宜。
卸妆水
卸妆力度:❤❤
适用妆容:淡妆、隔离/防晒
适合肤质:油性、混合型肌肤
卸妆水的质地清爽不油腻,对油皮相当友好,缺点是对浓妆的卸除力度不太够。
使用方法:卸妆水的标配是化妆棉,一定要完全浸湿化妆棉,再由下往上轻轻卸妆。因为擦拭对皮肤伤害大,千万不要来回用力摩擦,敏感肌的宝宝不建议使用哦。
卸妆乳
卸妆力度:❤❤❤
适用妆容:底妆、日常妆
适合肤质:干性、中性、敏感肌
质地相对较厚,水油平衡适中,卸妆力度属于中上,最适合用来卸底妆和日常妆面。
使用方法:干脸干手,挤出适量的卸妆乳于掌心,乳化后再往脸上打圈按摩,目测彩妆被溶解后用清水冲洗掉即可。
卸妆膏
卸妆力度:❤❤❤❤
适用妆容:大浓妆
适合肤质:干性、中性、敏感肌
卸妆膏相当于膏体状的卸妆油,不仅卸妆力强,保湿力也很高,非常适合干性肌肤。遇水秒乳化,淡妆浓妆都可以轻松卸掉。
使用方法:干手干脸,用刮勺挖取适量卸妆膏,上脸后画圈推开膏体至融化,再加水充分乳化,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卸妆油
卸妆力度:❤❤❤❤❤
适用妆容:浓妆、防水妆
适合肤质:油性肌肤、混合性肌肤
卸妆力爆表,能溶解各种彩妆及污垢。很多人觉得卸妆油会闷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在没有彻底乳化,卸妆油残留在面部,自然就会长痘痘了。
使用方法:干手干脸,取适量卸妆油在手上揉搓,以打圈方式均匀涂在脸上。接着沾取少量的水,继续打圈按摩乳化,直至卸妆油变成乳白色,用清水洗净。
眼唇卸妆液
眼唇彩妆大多数都是防水的,相对比较难卸。眼唇卸妆液是水油分离状,卸起来会更加干净,建议每个女生都备好一瓶。
使用方法:使用前充分摇匀,将卸妆液倒在化妆棉上,敷10秒左右将眼妆溶解,再轻轻向外擦除。再用棉签仔细清洁唇纹内的口红、残留的内眼线、顽固的睫毛膏等,眼妆就卸干净啦。
Part 04. 如何判断卸妆干净?
看不到明显污垢和彩妆的色彩时,基本已经卸干净了。想要进一步检测有没有残留,可以观察水珠在脸上的状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呈均匀分布,就代表卸干净了。
卸妆分享就到这里结束啦,大家是不是感觉自己之前像卸了个假妆呢。从今天起,再累也要好好卸妆哦!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92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