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数百年,多次补抄后终于恢复旧观,浙图向国图赠送精装《文澜阁四库全书》
今天“ 棹湖孤山 问津琅嬛——庚子晒书雅集”活动在浙江图书馆孤山馆青白山居举行。来到馆内拾级而上,沿路能听经典诵读、赏书画雅集、品花茶棋曲。既能体会古色古香,又能感受传统文化之“雅”。
北图馆设“抄文澜阁专用桌”
集齐民间力量体现传承
此次活动的重头戏,莫过于浙江图书馆向国家图书馆赠送精装《文澜阁四库全书》赠书仪式。
《四库全书》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由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约8亿字,耗时13年编成。
完成后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并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杭州的文澜阁便是其中一处。它也一直作为浙江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被珍藏着。
而这部巨著流传至今,不仅饱含了古人的智慧,更有民间对于文化的敬畏之心。原来经过太平天国,阁毁书散,已经损失惨重。而后通过有识之士发起补抄,清末丁氏补抄,民国间先后经过钱氏、张氏,借助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作补抄,计补抄213种,5660卷,2251册。
在浙江图书馆馆长褚树青看来,“《文澜阁四库全书》通过数代古籍人的努力,终于恢复旧观,成为浙江乃至江南藏书家藏书护书、抄书补书的一种文化象征,它通过民间力量补齐了,是具有不一样的文化象征意义的,其实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就是依靠的是人民。”
褚树青还分享,补抄期间北京图书馆阅览室内放置了一个阅览桌,上面放了一个牌子“抄文澜阁专用桌”。“这种图书馆人的同心同德,是一种文化传承自觉担当的独特体现。”
古人也酷爱“晒书”
能祛霉更能彰显品味
本次活动中,体验古人晒书的环节颇具人气。眼见身穿汉服的工作人员重现了传统晒书的情景,或侧放图书,或舒展卷轴、或挑动书叶、或抖晾书籍。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干燥的风带走灰尘和潮气,延长书籍的寿命。
不过,祛除虫霉只是基本“功效”,其实“晒书”在古代也称“晒肚皮”,是文人墨客显露才学、展示品趣的一种特别方式。从唐朝诗人杜牧“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清人潘平隽“三伏乘朝爽,闲庭散旧编”的诗句中,就感受到古代文人晒书时的悠然自得。
褚树青也表示,古人在翻旧书的过程中还能找到新的灵感。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则说,当下很多人讲“晒”会和英文“share”联系在一起,它还有分享的涵义。
活动现场总能听到有工作人员感慨,孤山馆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当6位浙江籍收藏家,在现场展示珍贵古籍,分享古籍保护经验和故事,吴格教授在《藏书家与藏书保护》讲座上带来满满干货,现场气氛更加热烈。
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志清多次称赞此次活动,在他看来,古籍是竖排繁体字又没有标点,对于许多人来说理解起来有困难,而让大众亲近古籍最关键的方法,就是古籍收藏单位主动走出来,将珍贵的古籍展示给大众,讲述背后的故事,才能引起广大民众对古籍的认识兴趣。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92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