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字查考古代饮食文化(五)
肉食篇(三)
鸡、鸭、鹅:家鸡谓之鸡,野鸡谓之雉。《说文》:鸡,知時畜也。从隹奚聲。鷄,籒文雞从鳥。古兮切。“鸡”的甲骨文是一只肉冠高耸、振翅展尾、昂首啼鸣的公鸡形象,为独体象形字。金文中写作“雞”,“奚”上为爪(手)、中为糸(绳索)、下为大(人),与 “隹”组合就表示用绳子系住驯养。
从古人肉食来源来看,鸡在古代并不像现在这样普遍地食用。一则《说文》的定义告诉我们鸡是司晨的鸣禽。其次,鸡是重要的祭祀品,如《风俗通义》云: “鲁郊祀常以丹鸡祀日, 以其朝音赤羽, 去鲁侯之咎。”再次,母鸡可以下蛋。综上所述,“故人具鸡黍”的场景应该相当有限。
古人对鸡的认识带有些许迷信色彩。《本草纲目》记载:“古人言鸡能避邪,则鸡亦灵禽也,不独充疱而已。” 东汉应劭《风俗通》云: “俗说鸡鸣将旦, 为人起居, 门亦昏闭晨开, 扦难守固, 礼贵报功, 故门户用鸡也。” 说明那时的人们已经将鸡视作保护神画在家家户户的门上。古人认为“鸡”是德禽,具有文、武、勇、仁、信五种美德,从而将鸡人格化了。公鸡更被赋予超自然的能力,奉为太阳鸟。《尚书• 尧典》载“日中星鸟”。成语“丹凤朝阳”、“金乌西坠, 玉兔东升”描摹的都是公鸡形象。侃叔家乡还保留这样一个习俗:在送逝者前往坟地下葬之前,需要宰杀一只公鸡,风水先生将洒鸡洒在地上开道,据说有驱邪之功效。
事实上,古人吃的比较多的当属鹅,鸭。《尔雅• 释鸟》:舒雁,鹅。《礼记• 内则》:“舒雁翠,鹄鸮胖。 ”李巡注:“野曰雁,家曰鹅。”所以古汉语中的雁与鹅相同,六膳“牛、羊、豕、犬、雁、鱼”中的“雁”实际指的是鹅。宋,明两朝,食鹅风气尤甚。《梦梁录》中收罗了一堆与鹅相关的菜肴,如鹅笋、烧鹅、烹鹅、油爆鹅、油炒鹅、蒸鹅、酒烹鹅、八糙鹅鸭、炙鹅等等。但鹅的饲养成本较其他家禽,相对偏高,甚至成为了奢侈品遭到禁止。《涌幢小品》记载:“食品以鹅为重,故祖制,御史不许食鹅。”
再看鸭,《说文》:“鸭,鶩也。俗謂之鴨。从鳥甲聲。烏狎切”。《尔雅• 释鸟》:“舒凫,鹜。”郭璞注:“鸭也。” 《礼记• 内则》:“舒凫翠。”鸭也分家养和野生的。凫是野鸭,鹜是家鸭。但凫和鹜可以互用,野鸭也可以叫做野鹜。野鸭会飞,所以会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说。古人驯养野鸭的历史据说长达4000年,食用历史自然源远流长。公元6世纪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养鹅鸭》中记载:“供厨者,子鹅百日以外,子鸭六七十日,佳。”时人已经观察到两个多月大小的鸭子入口最嫩。当时主要做法是“炙”,也就是烧烤,可以整只烤,也可以切碎、切块烤,不一而足。15世纪之后,吃鸭开始在民间流行起来。1864年杨全仁在北京开设全聚德,把焖炉改为挂炉,烤制的方法、口味有了新变化,奠定烤鸭作为北京特产地位。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95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