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自驾游的4k行车记录仪怎么选?长途驾驶要选哪种行车记录仪
大家好,我是 @土豆新视界 2010年拿的驾照,13年的驾龄,买过3台车(一台国产车,两台德国车),大约20万的驾驶公里数,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老司机。
本文干货狠多,会持续不定时更新,建议先点赞收藏后再仔细看!以免走丢,当然!你有任何问题可以评论区提问(问题尽量详细)会及时回复解答。
我2015年就开始接触、使用行车记录仪,用过不少款式,像后视镜、卡片式、隐藏式等等,在行车记录仪这方面还是比较了解的,这三年因为疫情的影响,身边很多朋友都没有自驾游出行,正好今年五一小长假,也是疫情放开后第二个比较有意义的小长假,因此朋友要自驾出行来问我选哪款记录仪比较好,我结合了多年的使用经验,给他分享了以下6个要点:
1、首选支持大容量外置卡,不要选择内置EMMC,具体原因如下:
外置卡的优点就是可以选择内存卡的品牌、大小、规格,后续卡有问题只要更换一张就可以,拓展性,售后都比较灵活,取下来通过读卡器可以快速链接电脑或者手机进行查看、编辑、拷贝等,对于自驾出行的话非常合适,如果要记录一路风景,卡满了换个卡就可以,多备几张。
而内置EMMC的缺点是容量大小无法拓展,不能直接通过电脑拷贝视频,要把整个主机拆下来,非常麻烦,内置EMMC相当于集成的储存,长期读写也会出现问题,如果出现问题就不能像外置卡一样换张卡就可以了,而是需要整台机器拆下来寄回去返修,而内置的EMMC是焊在主板上的,对拆卸维修工艺要求也比较高,如果没有维修没处理好,问题容易反复,而反复修对主板也非常不好,所以对于自驾游出行来说就不合适,而且目前市面上最大也就只有128G,最多也就录3-4小时相当于开300-400公里,一段长途还没到就满了,所以千万不要选EMMC。
2、清晰度首选4K分辨率,支持前后双录
都说是长途旅行了,所以清晰度跟前后双录是非常的重要,一旦出现事故可以高清还原事故,而且双录可以保障追尾等事故的有效取证,减少扯皮,特别是长途旅行的,首选支持4K+1080P双录的,这里重点要提醒一下,关于镜头的选择,镜头分为玻璃镜头跟树脂镜头,目前市面上基本很少有全玻璃镜头,因为全玻璃镜头的工艺价格成本比较昂贵,大部分都是采用混合镜头组,例如2片玻璃+2片树脂,或者全树脂的镜头,高端的机器会采用4片玻璃+2片树脂达到6P,这样的已经是成本很高的了,所以千万不要听信7片甚至8片全玻璃镜头,因为目前记录仪用不到这么昂贵的模组,商家更不会付出大成本。
而清晰度方面最重要的是图像传感器,目前市面上主流品牌型号的硬件参数总结出来,总共是36款,其中有16个品牌型号的图像传感器是有明确列出来。
16个型号里面有10个型号的图像传感器采用的是索尼,4个采用的是美国OV,只有2个型号是采用国产图像传感器。
4K的图像传感器基本上是SONY415、SONY335跟GC4653。今天我们就专门对比一下日本SONY415跟国产GC4653的实际效果。我们先在上面16个品牌选择2款记录仪来做个对比, PAPAGO D5采用SONY415,云路R1 Pro采用GC4653。
我们先来对比一下色彩还原度,晚上隧道内视频为例,选择一张相同地点视频截图,左边是有个四方形挂件,右边是有位白色衣服的女性,从下面两款机器的截图,我们可以发现拍摄的颜色有明显的差异,PAPAGO D5画面偏冷色,感觉进光量不大,而云路R1Pro则比较明亮, PAPAGO D5左边的挂件出现很明显的重影,而云路R1pro会有略微重影。
在晚上静止的环境中,对比下这两款记录仪夜间拍摄效果如何。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先把前方5个车牌放大10倍可以发现,晚上静态拍摄基本上在5米左右是没问题的,如果距离太远车牌都是看不清的,通过下面的对比图也可以看到PAPAGO 采用SONY415夜间进光量比较低,画面偏暗,主要最大原因应该是图像传感器像素点太小,相反云路采用GC4653夜间画面非常明亮。
下面是夜间市区行车,车速大概40-50左右,SONY415表现有点不如意,GC4653表现还比较稳定。
PAPAGO D5采用的图像传感器是SONY415,但效果确有差异,R1pro采用的图像传感器是GC4653像素方面虽然不如SONY415,但夜间效果整体画面稍微比SONY415更明亮,色彩是更好,主要还是镜头的不同,镜头也是影响进光量的一大重要因素。而镀了多层增透膜的镜头,可以减少镜片反射,提高镜头的透光率,镜头呈淡绿色或暗紫色,看下云路R1 pro的镜头就明白。
3、循环录制时间、分辨率要支持调整
首先循环录制有多少重要?循环录影是行车记录仪的最核心功能,不可忽视,对于很多人来说,以为循环录影就是不断的循环覆盖,这种是最片面的理解,目前市面上大部份产品是不支持循环录制时间的设定,基本都是1分钟一段视频,还有极少数品牌支持1,3,5分钟设定,具体区别是什么?例如一小时60分钟,如果1分钟一段视频,那么相当于60个视频,如果是双镜头那就是120个视频,当你要找一个关键视频的时候,这就有点大海捞针了,而另外一种可以设置5分钟一段视频,相当于一小时60分钟才12个视频,双镜头也就是24个视频,在视频查找方面更容易更便捷,另外不容易漏录。
而分辨率是另一个核心重点功能,这项功能的实际作用非常大也非常实用,可惜很多人并不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功能,因为目前市面上太多花哨的复杂功能把这些实用功能给掩盖了,很多人只看到花哨的功能并没有注意到如此重要的功能,主流大品牌都不支持这种实用的功能,几乎都不能单独调整设置分辨率,这个功能最大的作用的是“降低分辨率提升录制时间”。
像R1Pro支持4K同时可以调整为2K甚至1080P,就是可以在这三种分辨率下自由设定,如32G内存卡录制4K只能录2小时,但调整到1080P,32G的录制时间可以提升到6小时左右,而其他的主流大品牌很多都是固定的内置储存(EMMC),容量固定不能拓展,对于像内置储存的产品来说,这项功能绝对是碾压的,举个例子,某品牌的产品内置64G储存,但是不能调整分辨率,所以它最大只能录制3-4小时的视频,像节假日长途开车,很明显完全不够用的,但是又不能调整分辨率来提升录制时间,那怎么办呢,确实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更换产品。
4、电脑查看要方便,无需使用商家专用播放器
电脑查看方式里面最为重要的是可以自由查看、拷贝、编辑,但是某些主流品牌绑定了自家的播放器,只能通过安装绑定的播放器后才能播放影片,在电脑上是无法用其他播放器查看的,只能用他自带的播放器,而且只能在windows系统上,苹果系统是不行的,那么这样的话,用苹果电脑就查看不了,只能通过手机连接wifi一段一段视频下载再传到电脑,对于想用它来拍视频素材是非常的不便,包括自驾游视频取材都显得很麻烦,非常不方便,都什么年代了还强制性绑定。
5、停车监控要选择支持随时关闭的
停车监控本身不是行车记录仪要干的事情,行车记录仪主要是行车记录并非停车监控,那很多人选择的时候就想着有这个功能更好,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但实际上行车记录仪故障很多都是停车监控所带来的,停车监控需要24小时不断电一直工作,这样耗电量就很大,带4G的耗电量更大,长期24小时不断电,那么对汽车电瓶、机器都会加速严重老化,试想一下假设一天上下班开车2小时,机器就工作2小时,一个月才60小时,但是24小时录制,一个月达到720小时,相当于12倍加速老化汽车电瓶跟机器,用不了一两年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而且很多人平常都停地库,环境也很好也开着监控,其实都在浪费,完全没有必要,再说停车监控实际上很难拍到想要的画面,除非光线、环境都很好,一般乌漆嘛黑的最多就拍个轮廓,所以千万不要看到宣传停车监控多厉害的就买了,这也是要交学费的,当然也要切记停车监控只是辅助功能,主要还是行车记录。如果非要选择停车监控,那么建议选择OBD供电,这种方式可以设置熄火后断电,因为降压线接停车监控等于365天在供电,即使机器关机但电源仍然通电,就像手机关机后一直提示充满一样,虽然关机了,但是实际电源并没有断电,如果是劣质的行车记录仪,对电源管理不好的,可能会一直耗电,很多亏电就是这样的原因,而OBD就没有这种问题,可以设置真正的断电,达到完全不通电,需要监控再单独开启,比较合适自驾游出行,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适用不同的场景,平常设置随车电,开机录制,熄火断电,有碰撞震动开机录制,如果在比较复杂的环境,或者路边停车,陌生地方等等可以切换到常电模式24小时录制。
6、不要带4G远程监控
该功能虽然方便我们通过手机来查看行车记录仪的监控视频、以及发送紧急通知等,但前提条件是记录仪需要一直处于24小时开机状态,而且远程网络会增加功耗导致耗电量非常大幅增加,发热量加大,会一直消耗汽车电瓶电量,汽车馈电的风险极高,还需要插4G流量卡在机器上,而该4G网络跟手机的4G网络频段可能存在差异,信号比手机要差很多,当然也可能是机器的频段信号不好或者没有办法跟手机的信号比,所以经常性链接不上,而行车记录仪本身影片非常大,容量高,在线播放存在延迟卡顿,也非常的耗流量,而流量用完需要在充值,后期额外费用较高,如果停地下车库没网络基本上就是摆设,就算是平常也不建议使用,电瓶容易亏电打不着火,得不偿失,弊大于力,坚决不要选择带4G功能。
那么以上6点就是自驾游出行选择行车记录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毕竟长途驾驶开车,更多的是要录制稳定,所以不推荐选择功能太复杂的行车记录仪,稳定清晰才是行车记录仪的重点,其他的功能可有可无,当然售后服务也是非常的重要,最关键还是要选支持256G大储存的,能自由查看视频的。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95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