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平时穿的西装,它是怎么由来的呢?

 

· 西装起源于欧洲,位于英国伦敦的萨维尔街,是定制西装的发源地。西装演变为今天这个样子,历经了风云变幻的四个历史阶段:古典西装、礼服西装、袋型西装和现代西装。

· 西装,顾名思义就是指西式服装。西装之所以长盛不衰,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主流的西装文化常常被人们打上“有文化、有教养、有绅士风度、有权威感”的标签。

西装的发展大概三百年,一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典西装

大约存在于1670-1770年,这一时期的西装还处于“究斯特科尔”的初级阶段,是以立体几何结构的观念裁剪布片、缝制成衣。这种西装的出现还带动了其他配饰的潮流:假发、帽子、领巾、手套、长袜、短裤、皮鞋,成为了当时英国男人最流行的装扮。

后期法国路易十四当政时是巴洛克风格的成熟时期,这时又出现了“领带”的前身,即用一块细布打褶围在脖子上,用花边缎带扣住的“领饰”。

第二阶段:礼服西装

大约存在于1770-1870年,洛可可风格彻底衰落,而男性的西装却慢慢定型,外套逐渐变成直线条,常常伴随着前短后长的设计,在领口上出现了领子的设计,袖子也由原来的大开口转而成为了贴合手臂的款式。上衣的装饰基本上都去掉了多余的修饰,缓解了紧束的腰身,衣服变得简单而实用。这种上衣被称为夫拉克,也就是礼服西装燕尾服的原型。而改变英国男性西装走向的,不得不提及一个牛人:乔治·布莱恩·布鲁梅尔。

第三阶段:袋型西装

大约存在于1870—1970年,在这一段时期内跟现代西装非常接近了,西装的样式变化就小了许多。不管是从颜色还是从裁剪上来说,都没有巨变,而是保留了特点之外的一点小变化。比如说是四个纽扣还是六个纽扣,单排还是双排。“弗瑞克外套”是紧身的,活动不便。在187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无结构、无垫肩、无腰褶,没有收腰线的西装,就像一只布口袋挂在肩膀上一样,因此被称为“袋型西装”。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崇尚威武的军人风度,无论男装还是女装,都流行军服式。自1940年前后起,男装流行Bold look,所谓“Bold”是大胆的意思,其特点是用厚而宽的垫肩大胆地夸张和强调男性那宽阔、强壮的肩部,与之相呼应,领子、驳头以及领带也都变宽,前摆下角的弧线也变得方硬。裤子宽松肥大,上裆很长。

电影《浴血黑帮》

第四阶段:现代西装

现代西装在袋型西装的基础上进行了变革,风格多样化、色彩多样化,但整体风格是简洁、挺拔。

最后再来说一下中国的第一套西装

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诞生于清末,是“红帮裁缝”为知名民主革命家徐锡麟制作的,徐锡麟于1903年在日本大阪与在日本学习西装工艺的宁波裁缝王睿谟相识,次年,徐锡麟回国,在上海和王睿谟开设了王荣泰西服店定制西服。王睿谟花了三天三夜时间,全部用手工一针一线缝制出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在当时的情况下,其工艺未必超得过西方国家的制作水平,但已充分显示出“红帮裁缝”的高超工艺,成为中国西装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先行者。“红帮裁缝”发轫于清末民初,宁波作为当时最早与国外通商的口岸城市之一,不少裁缝曾为外国人(又称“红毛”)裁制过服装,“红帮”之名由此而来。“红毛”最初是对荷兰人的称谓,后来泛指欧洲人。

在老上海,“红帮”指的是西式的服务业或修造业。 “红帮裁缝”是近现代中国服装史的主体,它有一条长长的历史轨迹,在老上海提起宁波人,很多人立即就会想起当年那些在上海滩扬名立万的“红帮裁缝”。在中国服装史上,“红帮裁缝”创立了五个第一:中国第一套西装,第一套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服理论专著,第一家西服工艺学校。

徐锡麟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99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