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深调研:遭遇两波本土疫情,中国羊毛衫名镇如何化危为机?

 

东莞,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凭借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精神,在各个时期抢抓一轮又一轮的产业转移风口,2021年成为全国第15个“双万”城市。

新征程路上,东莞要创造新的“奇迹”,需发扬老一辈敢拼敢搏的精气神,更需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省党代会明晰东莞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和作用,更加坚定了东莞为全省发展大局承担更大责任的信心和决心。当前东莞正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努力实现经济在万亿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为更深度剖析东莞发展动能、韧劲、潜能,南都、N视频推出《奋进新征程 东莞勇争先》深调研专题,走进东莞市、镇(园区)、村,对话各职能部门,调研经济社会发展,发现东莞发展新动力,看东莞全市上下如何跑马突围、奋勇争先。

第一期

大朗打好化“危”转“机”主动战

“结合省党代会精神细化充实大朗镇经济社会发展 ‘三驾马车+一条主线’工作思路,推动大朗实现 ‘双统筹’ ‘双胜利’。”大朗镇党委书记郭怀晋接受南都、N视频专访时表示,当前大朗以学促干,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全力优化社会治理,全力加强民生建设,务实笃行谋求发展。

大朗,东莞经济重镇,2021年GDP突破400亿元。它有着“中国羊毛衫名镇”“共建世界级毛织产业集群先行区”等多张国家级名片。它经历东莞去年“12•13”、今年“2•24”本土疫情,随着疫情阴霾消散,大朗如何打好稳经济攻坚战,重塑企业发展信心,是舆论场上最受关注的话题。与此同时,它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如何拓展土地空间,又如何用好松山湖科学城的资源,塑造新的发展优势,是高质量发展路上待解的问题。

近期,南都、N视频深调研团队走进大朗,通过调研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稳经济政策落实情况,专访大朗镇委书记郭怀晋,聚焦大朗如何打好化“危”转“机”主动战,勇立潮头再出发,以实现2025年全镇生产总值超500亿元的目标。

南都、N视频深调研团队专访大朗镇党委书记郭怀晋。

现状

供应链正恢复 部分订单回流

“ ‘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隔离政策出炉后,我第一时间通知海外的客户,他们过来看板更方便了。”东莞市昌润制衣有限公司(简称“昌润制衣”)总经理陈桂昌表示,目前工厂生产经营已经恢复,在积极对接海外企业“抢订单”。

大朗镇是中国羊毛衫名镇,全镇有超1.8万家毛织市场主体,它们的健康发展关乎全镇经济。南都、N视频深调研团队走访大朗镇毛织企业。像昌润制衣已经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不在少数,也有部分企业生产虽然已恢复,但是订单端仍存在不稳定的情况。

虽生产经营情况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他们在练内功,抢时间、抢要素、抢机遇,参与到大朗的稳经济攻坚战当中。我们期望通过详实案例来展示大朗“双统筹”“双胜利”经验,为更多镇街的稳经济带去价值参考。

供应链是企业在本轮疫情当中受影响最大的一环。东莞本土“2•24”疫情期间,因封控管理,不少大朗毛织企业的原材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原材料进不来,导致一部分订单去了东南亚。”昌润制衣经理李国富表示,公司产品主打海外市场。

海坤服装有限公司也遭遇类似的情况,受影响的不仅有物流,还有客商流。“一个20万件的订单被取消了。”公司负责人朱啟河感叹,今年3月原本有意大利客人要来,疫情发生后也来不了。

“不像硬件标品可以提前做了备货。有时候订单做到一半,客户那边有疫情,就通知我们不要订单了。这一批货就可能没用了。”朱啟河表示,毛织已是时尚产业,且大朗毛织卖向海内外,淡旺季不太明显,但它有时尚性、流行性,过季就意味着“报废”。

从3月4日开始,由大朗毛织管委会联合毛织协会、毛织服装设计师协会等四大协会,联合组建的大朗毛织产品疫情期间运输通道正式开通。

大朗专门开辟物流平台,让符合条件的货车分别到要出货的企业装货,统一将货物拉到安全的中转站,然后再换台经过严格消毒的货车,将需要运出的货物按照各条线路,统一运输出去。运作期间,累计运入货物约4800包、运出货物约3.3万包。

东莞市昌润制衣有限公司就是依靠这个中转站,在疫情期间,将一些比较急的产品送出去,避免了因为违约带来经济和信任的损失。

3月29日零时,大朗全域解封。熬过了疫情这段特殊时期,毛织供应链逐步恢复,“目前企业的生产经营已经恢复正常,早前一些流失的订单也在回流。”陈桂昌表示,早前产品到达港口因为没有货柜或滞留或要走航空物流,现在这部分的物流也已恢复正常。

行动

加码研发 降本增效

相对而言,朱啟河的公司就没有那么快复原,尤其是面向消费者的板块。朱啟河表示,目前工厂的生产方面已经恢复,但是在订单上仍存在不稳定,“因为部分城市的疫情防控,部分商品送不到消费者手上,消费者购买欲望也下降了。”

海坤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啟河。

面对这种情况朱啟河并没有“坐等”纾困,他主动谋变练内功。朱啟河介绍,2020年疫情发生之后,他发现订单在减少,当时他就果断开启直播带货的模式,真金白银投资电商团队,让主播拥有股权,一同打造企业的直播间,“现在我们有两个直播间,10余人的电商团队”。今年疫情时候,公司也有开直播,虽然大朗工厂不能生产,但是通过附近镇街的生产资源进行供货。“虽然不多,但是能赚点钱。”

朱啟河坦言,企业经营好时,一年有近3000万营业额,但今年是达不到了,“我们在坚持,在调整,能省的成本也省。我废了这么多心血,不想关门了之。”他带领团队练内功,在产品研发加码,每年投入200万的资金进行研发新品,推更好的产品服务。

提升自我生存能力、发展潜力、创新功力,成为了不少大朗毛织企业的共识,而且这一步布局得越早,抗风险能力越强。

李国富介绍,最近5年投入不少于300万元的设备,还有技术人员培训支出。对于微小企业,这是不少的开支,但效果是可见的。如以往150人左右的产出,现在100人的就可以产出了。正因为之前的转型升级,即使去年销售额降低了,但毛利率还是提高了5—8%左右,一定程度避免了工人流失带来的生产效率问题。他感叹,如果没有此前的升级投入,疫情两三年来,企业经营状况难以想象。

大朗毛织管委会联合毛织协会也将协会的资源进行整合。比如说一些货物、一些日常的费用,可能一个工厂用一个车子装不满货,那就让两三个工厂共用一个车子,大大节省了物流成本,降低疫情期间的生产成本和运营方面的成本。

出招

减租免租超1.4亿元

在东莞推出“纾困6条”后,大朗镇结合镇情实际,在全市率先出台镇“纾困21条”。其中企业租金部分属于企业经营的硬成本,涉及多方利益,大朗召开多轮工作座谈会和政策宣讲会,动员镇属物业、各村(社区)、各行业协会对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减免租金,全镇近1.6万承租主体受益,预计减租免租超1.4亿元。

郭怀晋督导大朗镇疫情防控工作。

“我们交租的时候,把原来的租金,减少20%交就行了,手续非常简单。”陈桂昌介绍,企业目前租用的是村集体的物业,一个月的租金约7万元。大朗镇纾困措施出台后,所在社区很快就通知企业,4月份的租金全免。

“我们现在租用的是镇属资产,大朗镇给我们减免了6个月的租金,共计10余万。”朱啟河表示,虽然相对于企业受到的损失,这些钱并不多,但对企业还是有些帮助的,给企业带来了信心。“没有钱赚的时候,几万块就非常珍贵。”

稳经济要“快”也要“准”,大朗开展企业调研,全面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诉求,并建立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一企一策”有针对性帮扶,累计走访企业1876家,收集问题1193条,并收集77户企业的融资诉求,资金需求总额11.4亿元。与此同时,大朗动员金融机构为疫情受困企业开设融资绿色通道,主动跟进企业融资需求。

郭怀晋到企业调研。

展望

建设巷头500亩产城新区

越是艰难越向前。在稳经济的同时,大朗在积极谋变,让毛织业焕发新光彩。

“大朗的 ‘底子’很好的,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要把’微笑曲线’的两端做起来,让大朗的毛线亮丽转身。”大朗镇党委书记郭怀晋表示,打好化“危”转“机”的主动战,全力帮助毛织企业在逆势中突围。

郭怀晋表示,大朗将紧密结合毛织产业“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以毛织产业为核心的巷头500亩产城新区,将扶持打造龙头企业、明星企业品牌,力争在1-2年内增育大朗毛织3-5家国家高新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完善大朗毛织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大朗毛织”成为时尚与品质兼具的产业区域性品牌。

目前大朗已经有多家企业和电商在转型升级上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大朗将用好电商平台的同时,将高水平谋划“织交会”,打造中国毛纺织行业最具影响力展会,持续举行“大朗毛衣国内行”活动,进一步宣传推广大朗毛衣。

朱啟河感叹,“疫情面前大家是平等的。如能够生存下来,未来必定会更好走。”

出品人:戎明昌 刘江涛

监制:陶然 田霜月

策划:周昌和 何永华

统筹:刘辉龙 梁锦弟

采写:梁锦弟 刘辉龙 黄馨莹 曾奕静 韩成良

摄影/摄像:刘媚 刘辉龙 韩成良 陈辉

剪辑:曾奕静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99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