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夜翻书|乡下的剃头匠

 

在乡下,剃头棚就是这个村庄的新闻中心,大到国际形势,国家政策,小到家长里短,以及气候、收成、庄稼的价格走向……村子里的人聚集在这里交流信息,他们随意坐在简陋的座椅上,自觉排队,依次理发、刮脸,享受着剃头匠无微不至的服务,然后带着各种有趣的消息心满意足地离去。

一把推子,一把梳子,一把剃刀,五十年如一日,工具换了一茬又一茬,剃头的人由青丝满头到苍苍白发,剃头匠就在推推剪剪中养家糊口,迎送日月。

剃头匠最关键的是用好剃刀。一个宽一寸左右,大约三四寸长的钢刀片,按一个木柄,没有任何防护,这种工具,手法不娴熟是不敢用的,开始的时候,少不得要给顾客刮得见了血,受人责骂,只能自己不断练习,找到那种手感。

手感要练习,剃刀要打磨。所谓学徒,也是从磨刀开始的,不会磨刀就学不成手艺。

磨刀石要准备两块,一块青石板,质地细密坚硬,叫做硬磨石;一块浆石,质地软糯,称为软磨石。就像写毛笔字之前要研墨一样,浆石要先蘸了水,用它在硬磨石上磨,直到磨起了黏糊糊的浆水,此时把刀平按在青石板上反复磨,刀片一定要平放,用力要均匀。

要想磨好一把剃刀,通常,右手持刀,靠近胸前这一面要磨350下,另外那一面要磨300下,要有50下的差,这样可以保证剃刀足够锋利,不至于“卷刃”,而且用起来也顺手。

除了剃光头,一般无需每剃一次头就磨一次刀,平时要保证刀的锋利,可以在荡刀布上荡刀。荡刀布是剃头匠的法宝,是一条由生牛皮和帆布制作的布带。荡刀布高挂在墙上,剃头之前,剃头匠左手拉住布底的把手,把布拉直,右手满把攥住刀柄,拇指跟食指对捏住刀后柄部的防滑槽,这样可以快速地反转剃刀。然后从上往下,刀背在前往下拖,到底下时刀背为轴把刀刃反转,这样刀背在前刀刃在后往上拖。先连续往下拖三下,第四下到底部时转刀刃,后面几下一正一反。注意落刀时不要拍在荡刀布上,而是刀背先、刀刃后的由轻到重地落下。这样荡几次,就能达到“扶刃”的效果。有句行话叫做“磨刀轻,荡刀重。”荡刀要狠一点,要下力气,有气势。

给顾客刮胡子,剃头匠先用温水将胡茬搓软,拿出刷子蘸上水,再蹭点肥皂,涂到顾客的脸上,用热毛巾捂着。接着是把剃刀在荡刀布上来回荡几下,这才开始刮脸、刮胡子。

给男人剪头,当初只有三种发型:平头、分头、剃光头。分头和平头用推子剪,只要耐心、细致,一般不容易出错。剃头匠剃的最多的是平头,老少皆宜,无论哪个时代都受到推崇,传统的平头要求剃得板板正正,齐齐刷刷,年轻人可适当方一些,整个头型看起来有棱有角,年纪大的人尽量剃得圆一些。头发剃得是否平整,全在左手的梳子上,旧社会学徒要练三年,练的就是手感,要达到“掌硬”,通过梳子角度的变换,想让哪里方哪里就方,想让哪里圆哪里就圆。

最难剃的是光头。每一个光头都要用新磨的刀来剃。用温水把头发洗干净,打上肥皂,沤上十几分钟,通过充分浸泡让头发软化,剃头刀拿在手上,剃刀把高高翘起,拇指在刀这一面,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刀的另一面,小指抵住刀把,刀人合一,刀随人意,“唰”地一下,头发像野草纷纷坠地,倘若遇见头发厚的,发丝硬的,剃头的人还要把刀荡一下,等到所有的头发都剃光,还要用刀顺着头发的走向刮一遍,再逆着头发的走向刮一遍。

但是,无论怎样刮,坚硬有力的头发茬还在,就算刚刚刮光的头,搭上一条湿毛巾,在后背处拽紧,坐在椅子上的人就无法起身。

除了给中老年男人剃头,剃头匠也为女同志剪发,剃头行业的规矩是“男左女右”——男人从左往右剪,女人从右往左剪。特别是头一次剃头的孩子,一定要遵守这个规矩。

剃头的工具胡乱堆在案上,有剃刀推子,还有大嘴剪子,被称为大抄子小抄子的大小梳子。有两种刷子,掸头发的叫长毛刷子,打肥皂的叫浮刷。蒙在顾客身上的布叫做大手巾……

再懒的人总要洗脸,再穷的人也要剃头,无论在何方,人们都推脱不掉这头等大事。随着生活不断进步,洗脸剃头益发受到重视。如今,剃头不叫剃头,叫美发,洗脸也开始讲科学,演绎出若干方法来,手法繁杂,用品多样,但是那段粗糙却让人留恋的岁月,却再也不曾回眸。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03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