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一种极其“招黑”的水果
草莓
一个果用栽培历史不足300年(1766年法国培育出大果凤梨草莓,在此之前草莓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在我国规模化种植仅半个世纪的“年轻”水果。
当前已成为排在葡萄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浆果,我国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草莓种植生产国。
这个“年轻”的水果能有当前的“成就”,离不开它作为水果本身优良的品质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对其的认可和喜爱。
但凡事都有两面,草莓,在拥有认可和喜爱的同时,还是一个极其“招黑”的水果。
已连续发布多年的《农产品农药残留购物指南》报告上,它是连续多年位居农药残留“榜首”位置的“最脏”的水果。
网络文章、朋友圈、家庭群乃至线下磕着瓜子闲聊时,它鲜艳的颜色、饱满的体格、诱人的香味、甜蜜的口感等优势都成了原罪。
越鲜艳、香甜、个头大就越有问题,“艳”是上了色,“香”是调了味,“甜”是用了增甜剂,“大”就是喷了激素药。
现如今,又和“出血热”扯上了关系,“吃草莓会让人得出血热”已疯传。
喜 它、爱它将它发展成世界第二大浆果的是我们,“黑”它、怕它,把条条“罪状”按在它头上的也是我们。
这“黑”是草莓咎由自取,这“怕”是事情果真如此,还 则罢了!
但关键的 关键,这“黑”是欲加之罪,这“怕”是无端臆测。
作为一个农业人,我忍不了,草莓委屈了。
所以接下来我得替草莓说些话,给大家辟辟谣,摘掉它“招黑”的帽子,告诉消费者别“怕”。
截图源自EWG官网
“最脏”水果源自一份美国榜单
《农产品农药残留购物指南》是美国环境工作组(简称:EWG,美国一个非盈利性、非官方的组织)近几年每年都会发布的一份报告。
这个报告中通常会有两个榜单,一个“Dirty”(农残含量较高的果蔬)另一个是“Clean”(农残含量较低的果蔬),从2016年到——2021年,草莓已经连续六年位列“Dirty”榜单的榜首(注意:我只是没有在EWG官网上没找到2016年之前榜单)。
大概是从2018年开始,国内媒体开始注意到这个“美国榜单”,相关内容也在那个时候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
这个“榜单”,EWG一年发布一次,草莓是“最脏”水果这件事,在我国也是每年都会有一波热度,国内很多消费者因此榜单的存在一度拒绝、抵触购买和食用草莓。
为了严谨,我从三个角度给大家辟这个谣言:
首先,《农产品农药残留购物指南》是一份美国组织发布的美国蔬果农药残留榜单,即便“最脏”的真是草莓,那也是美国种、美国产的草莓!和咱国产的草莓有什么关系呢?
其次,早几年在我关注到这个榜单的时候,我就去EWG官网查了这个榜单是如何评出的,查阅后发现他们的评选方式并不严谨,他们的数据来源于美国农业部门对农产品的范围内抽检。评选标准有两个,其一是农药残留种类的多少,其二是农药残留量的多少。
不严谨之处就在于他们的评选标准,两个标准不论哪个“多”都可能登上榜单,要知道“农药残留”和“农药残留超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任何果蔬都可能有农药残留,但不是有农药残留的果蔬就会超标。
我们一般认为只有农残超标的果蔬才可能危害人体健康,而不论“最脏”的草莓是因为农残种类多还是量多登上这个榜单,他们都没有明确表示草莓是否农残超标。
再则,我们来看国内蔬果的农药残留情况,看两个数据,2019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高达97.4%以上,2020年合格率达到了97.8%(数据来源于农业农村部)。
其实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合格率已经连续6年在97%以上了,当前国内农产品的安全性一直处在高位。
草莓在别地脏不脏我不下定论,在咱这只要是正规渠道的草莓那“脏”的概率极低。
因“漂亮”被“黑”是欲加之罪
水果长得难看“讨人嫌”还说得过去,但过分“漂亮”也有“罪”就有点说不通了。
草莓这个浆果,不论是在“身姿”上还是“口味”上,绝对称得上“漂亮”,它的“漂亮”给它带了至少以下4条坊间广泛流传的所谓“有理有据”的欲加之罪。
- ①草莓香气浓郁是因为用了香精,要不都是草莓怎么有的香、有的不香?
- ②草莓颜色艳是因为染了色,要不清洗怎么会掉色?买的草莓咋不全红?
- ③草莓太甜就是用了甜味剂,以前的草莓可没有这么甜!
- ④草莓个头大是因为用了膨大激素,以前草莓可没有这么大!
针对草莓以上4条欲加之罪,我给大家一一解释清楚
草莓的香
草莓果实中含有的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物质是草莓香气的主要来源,含量越高香气越浓郁,种类越丰富香味也就越丰富。
而决定草莓果实中的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物质含量和种类的是草莓的品种。
有的品种含量高种类丰富,有的品种含量低种类少,比如说一般情况下“红颜”要比“丰香”、“甜查理”香味浓郁,所以市面上的草莓可不是有的香、有的不香嘛。
草莓的色
草莓果实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花青素是草莓果实重要的显色物质之一,草莓鲜艳的颜色就源于此。
而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草莓果实细胞壁较薄,清洗时易受机械损伤,所以清洗后掉色很正常。
红色草莓从开花到成熟大致可分为7个阶段,分别是小绿、大绿、浅绿、纯白、始红、片红、全红期,这是大自然“安排”的结果。
而由于草莓果实极其不耐储运,因此不能待到全红期采收,为延长它的货架期,果农只能在草莓片红期到全红期之间采收,这就是买到的草莓为啥不全红的原因。
草莓的甜
草莓果实中含有的果糖、蔗糖、葡萄糖是草莓的甜味来源,值得注意的是草莓的甜度除去受含糖量高低的影响外还受到含酸量的影响,决定草莓最终甜度高低的是糖酸比。
而决定糖酸比的主要原因与草莓的香一样也是品种,举个例子“红颜”就比“甜查理”更甜,种“红颜”以及其它甜度高的草莓品种的农户越来越多,当前草莓比以前的甜,没什么不合理。
草莓的大
同香、甜一样决定草莓个头大小的主要因素还是品种,不同品种草莓有大有小,大个草莓更受市场欢迎,农民越种越多没毛病!
除此之外还要严谨地讨论一个问题,我们确实不能排除生产者使用膨大类激素的可能,但是膨大类激素也绝对不是“洪水猛兽”,首先农民使用的膨大类激素,如常用的氯吡脲,它是在我国是获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次国内相关专家专门对氯吡脲的安全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氯吡脲的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并且至今都未见氯吡脲中毒的报道。
还有我们也无需担心农民过量使用激素,种草莓的农户都知道,激素可不能多用,用多了适得其反不仅没好处还极大可能减产、降品。
再总得来提重要的一点,以上草莓的四种特质,还与种植管理的精细程度息息相关,管理得越好,草莓就越“漂亮”。
“漂亮”的草莓多好,这种典型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我实在是不能理解。
“吃草莓会让人得出血热”是谣言
我是万万没想到,“出血热”这事也能“黑”上草莓,朋友圈里还传得“有理有据”。
不少朋友可能都已从网络上了解到今年入冬以后,陕西西安的医院相继接诊了多例出血热患者。
结果就有了下面这条谣言:
我先不了科学依据,咱就看看这条内容,他姨妈原来种草莓今年没种,他姨妈说别人家草莓棚里到处跑传染病毒的黑线线老鼠。
这是典型的谣言论调啊!
至于科学严谨的辟谣,农业专家、医学专家都辟谣了,我给大家引用几条权威专家的辟谣内容大家看一看:
农业角度
西安市长安区农业部门的技术专家在接受央广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最近几年,老鼠在当地不是很多,今年秋季雨水较多,对老鼠的生存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是直接进入草莓田,在田间地头都可能发现。今年政府部门在老鼠防治上投入了较大资金,给各类种植户都发放了粘鼠板、鼠药、鼠夹等进行防治。同时,长安区农业部门已经开展了草莓专项风险监测,未发现农残超标现象。
医学角度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赵英仁说,因为雨水偏多,比起往年,发病人数总体上有所增加。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徐京杭医生表示,如果食物遭病毒污染后被吃进去,会存在一定风险,“但如果说草莓干干净净的,没有病毒污染,就不会有问题”。
这够专业,够明确了吧,所以大家别再信这个谣言了!
写在最后,草莓的“招黑体质”坑的是农民
我说草莓是一种极其“招黑”的水果,但哪有天生具备“招黑体质”的水果,“招黑”不过是人为的“黑”罢了,而这些“黑”最终坑的是农民。
谣言可畏,作为一个农业人,我深知草莓种植户的辛苦,绝不是简单地“苦累”二字就可以囊括。
一“黑”、一谣言,大家是没啥损失,但断送的可是农民朋友汗水夹泪水辛苦付出后的那一点点财路,实在是太不应该。
所以真切希望大家相信科学,让草莓摆脱“招黑”体质,让农民得其应得!
#谣零零计划#
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农村生活、植物科普等类型的文章,那请关注、点赞@依农看天下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原创不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赘述不详,欢迎探讨!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04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