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诺总日记】蜜月之后回看电车——致油电纠结者

 

写在前面

入手ID.4已经一个半月了,跑了3000km,很多感受都不再“上头”,变得更加质朴而全面,所以今天把“蜜月期”后的电车持有心得总结一下,也许对站在油电岔路口的决策有点帮助。

瓜子饮料准备好,本人属新晋车主,还请各位电车老司机多拍砖斧正哈。

1-续航焦虑,主客观分别聊

电车续航的确是个问题,主要因为油车里不乏续航大几百公里的选手,甚至千里马,而且受季节影响不大,加上不清楚电车的官宣续航里有多少水分,于是产生了焦虑。

因为职业原因,我也喜欢关注车辆的能耗、续航,但开了一个多月的电车后,我居然跟续航和解了。先从“主观视角”剧透一下我现在对电车续航的看法,三个字:

不!重!要!

因为充电比加油便宜太多,而且小程序一搜,周围的充电站比加油站密集多了,补充续航很方便。就好比你用iPhone却不嫌弃它每天都得充电一样,因为随时随地都能充电撒。

好,接下来说“客观视角”,官方续航值看看就好,因为每家车企“虚标”程度不一样,我建议重点参考真实车主的实跑续航,当然也和你的使用方式有关,我以ID.4为例聊一下。

我上周五特意充到了90%,记录了上海冬季ID.4的实际续航走势,基本全程开空调,一直跑到13%,拟合出满电续航在420km左右(100%→0%),官方续航标称555km,具体工况在见图里小字。

可能有人不太信,说为什么自己冬天跑不到300km,等我仔细分析一下能耗分布哈。

电池包温度较低时会启动电池组加热(我的ID.4启动门限是≤8℃),通常会增加5、6kW的消耗,如果按百公里电耗去分摊,车速较低时会很显著。温度越低,需要加热的时间就越久,好在电池一旦达到目标温度后,能耗就会立刻回归正常值。

(图:某天早高峰我送老婆去市区办事儿,气温零下,加上一路高架龟速,热空调无脑吹,前半程的综合能耗高达60度/100km!)

另一个杀手就是热空调,但并不像电池加热那么猛,因为车内加热的功率一般在1、2kW左右,达到目标温度后,加热功率就会减小。

以上是侵吞冬季续航的两个主要杀手,我观察过,如果气温3~4℃隔夜停放,电池组会在行驶25分钟左右后达到目标温度,电耗开始显著下降。也就是说,如果单次Trip明显超过半小时,或者两次用车间隔时间不太长,就会占便宜,反之就吃亏,开不到300km的,基本是后者。

我属于略占便宜那类,因为每天除了上下班,中间还会穿插其他的Trip,车贩子嘛,总是得到处跑。

另外两个影响电车能耗的因素就是车速和驾驶风格了,跑高速肯定费电,因为风阻是和车速平方成正比的(为啥燃油车跑高速省?那是因为内燃机在这时效率提高得更显著)

2-电车油车哪个划算?

车辆开销,是困扰很多买家的第二个问题。

我们草草算笔账,以一台普通2.0T家用车一年开2万km为例,燃料投入比电车每年多花1万元吧,保养维修按每年3千元估算,选择电车的话,3年下来就是省了4万元,很爽哈!

但是电车跌价可能不按套路来,平时好不容易省下来几万元,还不如车企哪天来个官降,分分钟灰飞烟灭,对吧!

有人会说我没有考虑时间的价值,恩,对,每个人的时间成本也不一样(一辆很少需要维修的车帮我省了多少折腾,折合多少钱?)。

如果你特别在意车辆的贬值,那就坚持买油车,买二手911,买二手极品卡罗拉,虽然油车在电车的冲击下,没有早年那么的保值了,但油车流通性还是明显好于电车,北方地区、内陆地区油车还是硬通货,广受认可,毫无决策困难。

电车的车价未来走势如何,尤其是政策扶持减弱之后,电力是不是依然比汽油便宜这么多,电车的保费方案会不会大变,电车出了厂方的8年/10年质保后到底太不太平,都不好说,害怕这些不确定性的,属于保守派,就踏踏实实玩油车吧,毕竟油车技术稳健,品类车型丰富,够得咱们玩好多年。喜欢尝鲜的,就试试电车吧,电车带给你的新鲜体验会非常多,但我建议买二手电车,贬损能少一些是一些。

关键词:想尝鲜请尽早,越晚扶持越少。上海诺粉可能真得动作快点,我就怕不久就没有免费绿牌了,这可是10万元的铁皮啊,听说快了,有知情者请评论区透露一下。

3-ID4有哪些槽点、短板?

开了几千km,还觉得不舒服的地方,就是真正的槽点了。

1.触摸为主的人机交互

这个太不爽了,除了升降车窗是机械按钮,其他全部是触摸。我就想问问这些车企,曾经那么好用的机械按键碍着新能源啥事儿了?为啥车企上新能源都爱把这些控件变成触摸的、抚摸的呢?为了增强手感,还得模拟震动反馈,这不多此一举么?中控屏下面一排主要控制区,背光都没有,晚上想调节必须靠盲操。

(图:就这个图,你看看吧,这时候你想调节一下空调温度,按哪里?随便说一下,上周六上海罕见地出现了18℃的气温,我出门不久就开出了12度/100km的好成绩,按84度电计算,哇塞,很有信心破官方续航!等待天气转暖给再大家汇报成绩)

(图:强烈吐槽,只有两个升窗按钮,想控制后排玻璃需要先摸一下REAR才行,反人类啊。)

(图:这个面板最常用的功能可能就是控制大灯了,之前大众的那个旋钮多好用,多熟悉,现在整成这样,触控还不灵敏,基本就成了个摆设,那还不如省了成本放到中控屏里面去呢!)

每每说到这里我就好怀念曾经的大众、奥迪,有一次逛街,看到商场里展示的Q2L etron,就是油改电的那个小SUV,虽然不续航不算高,但车内的物件全部是经典的油车风格,按下去“吧嗒吧嗒”响,多舒服。

(图:摸着方向盘上那个质感满满的奥迪标,很是怀念,大家看看现在奥迪电车的方向盘标,就知道我的感受了)

2.车机系统

这个的确是初代产品的水准,虽然我还没遇到著名的黑屏,但确实存在很多“能做好却没做好”的地方,语音控制也一塌糊涂,大众工程师应该去买几台国产新势力,学习一下,什么叫以人为本。小孩很期待可以在车上播放爱奇艺、看Bilibili、手机投屏啥的,也就是iPad联网后的所有功能,技术上没难度撒,那为啥不实现呢?哪怕开发好接口软件,给我留个插槽,让我自备iPad插上去,我也愿意啊。

(图:目前我用的娱乐功能就是CarPlay和偶尔插U盘播视频,对我这个40岁的人而言,倒是够了,坐车里等待时多数还是手机办公或笔记本电脑办公)

对了,小吐槽一个,本来屏幕就不算大,全屏播放视频时还留着左边的那两条工具栏,这怎么想的?浪费屏幕啊,大家接着看,大众在ID4上的这种浪费还很多

3.后排没有加热

全系都没有这个配置,想搞原厂升级都没办法,实在想要就得买ID.6去,不爽。不过前排座椅加热的储备功率挺大的,加热斜率也挺高,上车不到1分钟就可以感到热意来袭。准确的说,ID系列在制热这一块都做得很棒,无论是方向盘、座椅还是空调,都很暖,怕冷的人可以着重考虑ID。油车热车可没这么快,无论是座椅加热还是发动机制热。

(图:ID.4可能是有意在歧视后排,后排连扬声器都没有,我拿到车子第三天就加装了后排扬声器,刷了声场软件,后排感受明显提升,但前排没任何变化。当时我在是否选择哈曼卡顿上纠结了半小时…)

4.后轮鼓刹

这完全不是槽点,我放进来说是想提醒还在徘徊的诺粉,别把这点作为绊脚石,请关注其他槽点。平时驾驶时踩刹车,基本都是电机在反拖,回收能量产生制动效果,只有在8km/h以下才开始使用机械刹车系统,哪位大哥能在8km/h以内区分鼓刹表现和碟刹表现?我要不看网上的吐槽,都不知道它后面是鼓刹,何况这还是可以增加续航距离、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新技术,和几十年前的鼓刹技术不可同日而语哈,别听网上瞎闹腾,咱得独立思考。

5.没有前备箱

小槽点,特斯拉都有,大众搞个后驱,前舱松松和和却不设计一个储物空间,买这个车的人,基本都是我这样拖家带口的,老婆娃儿东西多撒。

6.没有12V点烟器

亲一色的Type C,唯一的12V点烟器口居然在后备箱里,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设计,我这种油车时代过来的老古董,很需要一个点烟器啊,否则好多车品配件都不能沿用了。

7.触摸锁车和脚踢后备箱偶发性不灵敏

可能是有几天温度很低的原因,也可能是我钥匙电池不够了,总归那几天,我觉得这两个无钥匙功能非常不灵敏,要反复尝试才可以触发,但最近两三周奇迹般地消失了,屡试不爽。

(图:为了排查问题,诺嫂把两把钥匙的电池都换过了。为了保护钥匙,诺嫂买了一个金属和牛皮结合的钥匙壳,发现无钥匙功能明显受影响,估计对信号的屏蔽比较明显,现在我使用那把裸体钥匙就完全没问题)

8.有些小惊喜

我遇到过一些哭笑不得的小问题,比如系统时间丢失,据4S小哥说是GPS信号暂时缺失导致,我那次的确在某个地下车库B3层停过几小时,这问题我遇到过三次了,好在下次用车会自动恢复。但让我苦恼的是没有系统时钟后,行程计算机会罢工,导致我看不到均速、能耗,本次充电的里程数累计也会停止,上次充电共跑的公里数就没有参考意义了。

这也是属于软件设计考虑不足,既然可能存在这种收不到时钟信号的可能,那系统就得立刻启动自带计时,就像导航的“惯性导航”一样,直到信号恢复后再跳转回去撒,不难嘛!奔驰那百年前就开始用无线信号走时了,从来没遇到过这个丢时间的问题,大众工程师好歹买台奔驰开一下吧。

再比如提示我后排儿童锁失效,后来又自我修复了,左边提示过一次,小孩从里面打不开车门,第二天自愈了;后来右后门也出过一次,第二天又自愈了,我去,这车就跟是活的一样,很奇葩。

还有两次,不记得做了什么操作,突然弹出一句提示说“倒车制动功能不能用”,也不知道后来啥时候恢复的,这个功能的确好,有一次倒车,从侧面冲过来一个玩滑板的屁孩,车子Duang的一下自动刹停,那个减速度非常大,刚性刹停,我还以为撞到什么墩子了呢,抬眼一看倒车影像,这时那个小孩正好经过画面。新产品新尝试嘛,作为一个曾经的汽车研发工作者,都可以包容,毕竟瑕不掩瑜。

4-ID4带给我哪些加分体验?

以ID4为例,可以称赞的地方有:

1.NVH优势

本身隔音好,加上没有发动机的声音和震动,音响细节变得更丰富,哪怕不是哈曼卡顿,也格外好听,整体NVH水平起码逼平了80万以上的油车体验,也优于同价位的不少电车;

2.底盘优势

长久以来,我们都相信的悬挂魔咒——“运动就得硬,软了就像船”,在ID.4上不复存在了,当电池拉低整车重心,再加上精良调校后,“又运动又舒适”成了现实。当然,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后驱(大众难得的后驱哦),另一个是前轴轻了,非常有利于转向的敏捷响应,因此我说它的操控超越了E90的宝马3系;

3.油车驾感

ID.4能在第一时间吸引我,就是因为开起来除了噪音没了,操控好了,其他脚感跟油车极其接近,秒上手,至今赞不绝口。如何让电车开起来更“油”,的确是目前很多车企的Fine-tuning主流方向之一,尽可能少引起油车客户的不适。为此ID.4浪费了不少续航,因为它的D挡滑行几乎没啥动能回收,车子感觉很能滑,就像一台发动机反拖力矩调校得极好的燃油车一样,如果换用特斯拉那种变态的单踏板模式,这颗大电池可以让ID.4开多远,可想而知。(网上有车友做过对比测试,B挡可以比D挡多开90km左右)

(图:B挡有比较强烈的主动能量回收,但即便用B挡驾驶,那种顿挫也是柔和的,类似带液力变矩器的油车靠变速箱降挡产生的反拖体感)

4.空间优势

车子4米6,不算大,车内空间却比较大,得房率不错。还有特调的转向角度,转弯半径超小,转向系统专门设计了额外的±90°转角,让车子在狭窄空间可以少打一把,对我这种住上海老小区的车主非常友好;

(图:后备箱不小,但是后座放倒后明显高于后备箱底板,网上有卖“找平套件”的,我一直纠结要不要买,毕竟会牺牲后备箱的储物高度,你们的ID4找平后备箱了么?)

5.标配车顶天幕遮阳帘,夏天尤其好评,无需详说

大众把“可开启天窗”作为买新车时的付费选配,我觉得很聪明。我只想有天窗,我真不需要打开它,因为我们每个月都有好多天窗进水把车里地毯泡了的维修案例,要知道这可是台电车啊…

6.升级空间很大

大众还是从前的大众,一如既往的开放,闲鱼搜一下就发现有很多原厂零件、刷机、原厂升级,价格都还很亲民,可玩性依然那么好。

(图:为了老婆开车方便,我加装了360°环影)

(图:可以只看屏幕就能把车子精确地停在车位正中间,而且随着打方向角度的增加,主画面还会向该侧转动,难道是摄像头也在转向?神奇!)

(图:前置摄像头就在牌照架上,这个设计很方便后市场升级,不需要动保险杠,但你别怼到墙上去)

(图:老婆觉得每次触摸锁车没啥应答,不容易知道锁上没有,我就激活了锁车鸣笛,没想到那个鸣笛声又傻又长又响,在小区里很不好意思用,我就又升级了电动折叠后视镜,锁车时就自动折上,这种应答方式和谐多了!)

(图:后视镜下面的迎宾灯也很好看哦)

7.车门外拉手

既保留了拉手的机械形式,又兼容了电控的便利,方便且高级。我其实很讨厌那种需要做多余动作才能抠出来把手的设计,不知道为啥,新能源车企很多都在沿袭,事故救援也不方便,有的甚至断电就开不了门,简直是研发开倒车;

8.电池管理很保守,系统冗余多

这点我是从各种渠道听说的,比如大众对ID系列依然延续了很保守的做法,在电池管理上做了很多冗余的保护和设置,工况、温度等都控制得非常变态。对于84度的大电池,续航555km也是偏保守数据(只要春天到来,我的确有信心能开破555km)。后来因为采用了新的控制逻辑,新款车型续航就变成605km了,据说是把电池包加热的温度门槛从8℃降到了0℃,喜欢的车友也可以去4S升级一下固件,防止黑屏顺便增加10%的冬季续航哦。我现在还没去升级固件,因为我还没遇到过黑屏,而且冬天也快过完了,再找时间吧。

(图:这个预估续航值,非常可信,会根据内外温差,空调设定和使用情况、驾驶风格进行综合考量测算,它说多少,你基本就能开多少,甚至还可以开超。大众在这个测算模型上没少花精力啊!)

(图:全程电量和续航预估都线性,也很稳,稳如老狗让你很有信心,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焦虑。)

我遇到过一些电车,续航很水,尤其是电量的后1/4,像雪崩一样拉跨,跑5km掉7、8km,那才叫真正的焦虑。我建议大家买到一台电车后,都试试极限续航,知己知彼,心里就有数了。ID.4在显示0%的时候,还能从我其中一个家开到公司(单程16.5km),人车彼此试探过下限,自然就有信任了。

9.轮毂

20寸大轮毂,而且还是亏气保用轮胎,对宝马粉很友好;原厂韩泰轮胎,等我跑完后再去换更静音的轮胎,让NVH水平再提升一个量级哈。

其他建议

1.关于自动辅助驾驶

提起新能源,大家会不由自主地和这些功能关联,成为体验电动车的期待之一。其实这是两回事儿,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无差别地应用于燃油车和电动车,就看车企在哪个平台上投放罢了。我想说的是,目前自动(辅助)驾驶技术普遍还在探索,还不成熟,还没有哪家敢拍胸脯,毕竟电脑除了反应快之外,在驾驶方面的经验和能力还是大大逊色于人脑,加上国内的路况复杂诡异,我建议方向盘还是握在自己手里最放心,有个好用的自动避险刹停啥的就够了,别因为厂家对这方面功能的宣传而干扰你的购买决策。

(图:大家都还在探索自动驾驶)

2.电车制热靠电

一上车就可以享受热空调,这几乎是电车在冬季的唯一优势,强烈建议充分发挥它,不要为了省电,攒续航,舍不得开空调,冬天一车人冻成狗,跟坐三蹦子有啥区别。咱买车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必须追求舒适惬意撒,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再NB,也无法让双脚暖和起来。空调吹起来,脚暖和了全身才舒服撒。格局,格局问题,说多了伤自尊哈。

3.电车不适合出远门

所以和油车正好能够取长补短,搭配好的话,可以发挥出很强的互补性。基于这个考量,家里有条件持有两台车或多台车的人,我建议选一台适合乘坐多人,空间相对充裕、安全性不错的油车作为出游车,或者把豪华大车的角色留给油车,总之,把平时的通勤代步工作让给电车。这样电车就没必要买太贵的了,十几万足以,既兼顾配置体验又不容易承担太多贬值。如果您是玩家属性,家里两台车的名额,那就把一个名额定义为玩具,敞篷车、经典车、性能车、梦想车都还是油车的天下;如果暂时只持有一台车的家庭,我推荐还是油车优先,省油省心价位不高的油车也有不少选择。

(图:基本就在市内用车,经常面对城市拥堵的,可以着重考虑电车)

4.对于电车续航

虽然不重要,但是我建议大家还是要结合未来的使用场景去做决策,比如家里一定会装充电桩,且你确认每晚都会归宿,续航就不需要买太长,那么重的电池背着到处跑,本身也会增加能耗。如果你不确定或不装慢充桩,那就多花点钱,尽量买长续航,图个省事儿。无论如何,一旦买了,就别盯着续航看了,迟早和续航和解的,我相信很多电车车主早就不关心百公里能耗数据了。

写在后面

电车还是个新事物,虽然不同厂家和产品之间已开始出现差距,但整个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和迭代的早期阶段,产品远不如油车技术稳定和成熟。传统大厂还刚刚下场呢,他们对车的理解、技术积淀、后劲儿和家底儿都不容小觑,比如大众为杀出一片天,如此堆料的电车就敢亏本卖,求开辟市场,这不是哪家都能做的,后发未必输。

至于取向,到底潮酷新颖,还是经典稳重,这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规遇到的选择题,并不存在明显的好与不好,这是我体会电车后的最大感悟。

彩蛋

当我以为电车应该老老实实充当买菜车时,却遇到个例外——极星2,绝对属于电车里面的大玩具,我上周开过一天,惊到再次为厂家鸣不平,扎实的座椅,硬邦邦的底盘,精准的操控,暴力的推背,形象概括起来就是“价格亲民的Taycan”,谁试谁知道,做四个门是为了顺便照顾一下家用,它和ID4是完全不同的定位,而且内外观做工一流,咋一看我还以为是进口,不过,就看外观造型你能看顺眼不,欢迎到店看车(不知道发帖时是不是还在)。

(图:四驱版,4.x秒的加速成绩,每次深油门都会把你的脑袋砸向头枕,实在凶猛)

(图:配置相当丰富,前后排座椅加热,哈曼卡顿,再加上沃尔沃的全套主动安全配置,最让我认可的是内饰风格,设计简约高冷,用料高级,而且还有不少油车的按钮)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04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