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专栏 | 酒泉:“小板凳议事会”破解基层社会治理“疑难杂症”
日前,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创新的“小板凳议事会”这一矛盾调解品牌,有效提升该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破解许多基层社会治理“疑难杂症”,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步路”。该创新经验2022年曾成功入围全国社会治理优秀案例。
肃州区汉唐街南社区公园路24号楼修建于1999年,2022年公园路24号楼被列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2单元供排水、供热管网因地面建筑影响无法施工,造成施工停滞,居民意见非常大。汉唐街南社区第二网格区启动了“小板凳议事会”,召集公园路24号楼部分居民代表及楼院长、单元长,大家坐在一起对关乎90户居民切身利益的事情进行了讨论,会上对困扰了大家几年的问题进行了商讨,并商定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及时上报社区城管办。经社区历时半年时间多次与违建方、市区相关部门联系,于今年3月6日对违章建筑进行了拆除。这仅仅是肃州区“小板凳议事会”凸显成效的一个缩影。
据肃州区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以来,该区居民群众生活中遇到的矛盾纠纷和困难诉求,往往存在不知道向谁反映、由谁解决的困难。为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肃州区结合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机制,由乡镇、社区综治中心和各级网格长发动组织居民,将协商议事的场所搬到居民楼院,大家坐着小板凳、小马扎围坐在一起,以拉家常的形式,让群众把遇到的矛盾问题说出来,把心里的真实想法讲出来,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做到了“院落里聚民心,板凳上提民意”。
在群众矛盾问题解决过程中,肃州区各级综治中心和网格不断强化统筹协调作用发挥,将政法干警、职能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商户、物业公司、社区志愿者等资源力量融入进来,共同协助解决群众的诉求问题。
在居民群众的一般性矛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同时,企业商户生产经营工作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和矛盾纠纷也逐步通过自主协商议事得到解决。于是,“小板凳议事会”的召开范围从居民楼院、村民小组逐渐延伸到了企业商户、企事业等单位。
随后,肃州区综治中心根据逐步成型的工作机制,对“小板凳协商议事”的经验做法加以总结和规范,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广小板凳议事会“经验做法”,明确每月20日为“小板凳议事会”固定协商日,由各级综治中心和各级网格长(网格员)负责牵头组织,由广大居民群众、企业商户参与,规范“居民提事、网格议事、协商定事、联动办事、群众评事”的“五步议事法”,明确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民意诉求收集、矛盾纠纷化解、问题隐患整治、居民教育管理等内容,从而让群众由社会治理的被动旁观者转向到了主动的参与者,形成了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
同时,肃州区各级综治中心和各级网格在“小板凳议事会”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机制,依托“肃州管家”微信小程序、网格住户群和商户群、民意留言板等载体,强化矛盾问题和群众诉求的收集和反馈,并结合每周二社会治理“有问有答”、每周三“红色物业”集中治理、每月5日至10日矛盾纠纷集中化解、每月15日政法干警进网格、每月25日综治服务日、每季度“网格吹哨我报到,我当一天网格长”等工作机制和“红色物业”“四网融合”“网格有戏”“居民教育小课堂”等工作机制,主动收集解决群众诉求,达到了社会治理“抓前端、治未病”的工作目的。据统计,肃州区各级网格2022年开展“小板凳议事会”就达到了2000余场次,服务居民群众10万余人次,解决群众诉求问题3000多个。
目前,“小板凳议事会”矛盾调解品牌已在酒泉市遍地开花,且全市结合推广人民调解“四联单”工作模式,完善“口袋调”“马背调”“领导包案调”等方式方法,近三年成功调处矛盾纠纷34090件,成功率达97%以上,履行率达 95%以上,在酒泉市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格局。(民主与法制网)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11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