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帝的剪刀,浅谈“春分”的几重美感—春分随笔
当老龙眼湿地公园旁边的小吃店里的菜谱上出现了“香椿炒鸡蛋”的时候,我就知道,春分马上就要到了。孩提时朦胧的记忆里,五河县夹滩外婆家的台子上,种了几颗香椿树,每到了春分快要来临的时候,光秃秃的枝娅上一夜之间冒出了红绿相间的嫩芽,在和煦温暖的阳光下,散发出了一阵阵特殊的味道。在水乡里长大的人都会知道,吃香椿需采顶尖上的头芽,热水汤焯后,最宜拌嫩豆腐、炒鸡蛋,腌香椿芽无一不可。无一不可,可是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对刚刚上市的香椿最高的褒奖。
春分时节,烟雨朦胧,万物勃发。我信步走在老龙眼湿地公园青石板铺就的小道上,近在咫尺的张家山温润敦厚,苍翠葱茏,脚下的湿地公园里花团锦簇,几乎所有的花在一夜之间都开了,有蓝的、紫的、粉的、黄的、红的,各种颜色都有!那么多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花朵溶合成一片,围绕着一池春情涌功的春水,形成了一副灵动而又美轮美奂的山水画。春分日,春风、春山,春水,到处都弥漫着一种怡人的清香和无限的生机.....
早些年间,我曾经读过清初著名的文学家顾贞观的一首《柳梢青·花朝春分》词,他在词中写道:谁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是今朝。……趁取春光,还留下一半,莫负今朝。我当时正处于青春年少,懵懵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是朦胧地感觉到他的词中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调,有一种空灵美妙的东西。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历尽了岁月的沧桑,领略了生活的苦乐之后,再重读这首词,便有了另外一种凝重的感觉。
春分日,年油腻腻的味道还在嘴里滞留,寒冷的感觉依然还在影影绰绰的随影相行。扭回头,透过擦肩而过的“惊蜇”和“雨水”,依稀还能看见“立春”时渐行渐远的轮廓。我似乎从岁月的冷漠无情中,读懂了一点诗人的疑问?毋庸置疑,是上帝的剪刀,把蕴藏了无限生命力的地球分成了南北。从此人间便有了春天和秋天。又是上帝的剪刀,把春天又剪成了两半,于是世界上便有了冷春和暖春。春分俨然就是一个分水岭,它不仅仅平分了寒冷与温暖、阴与阳、白昼与黑夜、时间与空间。还让我们从灵魂的角度上打开了一个可以让人无限遐想的空间。假如我们把春分的话题和生与死的概念联系起来,不言而喻,春分是新的一轮生命的开始。生与死,虽说是人世间最为寻常之事,一直以来却是困扰着芸芸众生的话题,无论是多么高贵的王侯将相,抑或是出身于乡野之中的草民,总喜欢在广庭大众之中,茶余饭后,热烈的赞美着新生命的诞生,而对死亡的话题,一般来说慭慭然,保持着远远的距离且讳莫如深。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当接生婆手起刀落,剪断了连接母子生命的脐带,儿子和娘从此便成为了生物意义上的独立于娘生命的个体。生命是一次次的经历和蜕变的过程,从小到大,儿子的每一秒的感受都是娘心里最熟悉的音符,起起伏伏,谱出的都是娘牵肠挂肚的九曲回肠曲。眼看着儿子长大了,从娘身边飞走了。纵然隔着千山万水,挡住了娘想儿盼儿念儿的目光,却挡不住娘爱儿疼儿的心。时光如梭,儿子大步流星的向前,生怕错过了每一次闯荡世界的机会,唯一没有想到的却是,身后那一双舐犊情深的眼睛。娘的年纪越来越老了,精力也越来越不支了,却依然深情的鼓励着儿子,要飞得更高一些,也同时叮嘱着儿子,不要飞得太累了。儿子每一次回家,反倒成了娘盛大的节日。须臾之间,几个最拿手的家常菜,诸如红烧鲫鱼、蒜苔炒腊肉、小葱拌豆腐、烙韭菜盒子,一股脑地都堆在了儿子面前,儿子低下头猛吃,一抬头,看见娘温盈如水的目光已经完整的将长得身高马大的儿子轻轻地笼罩。这时候,儿子才突然发现娘已经变得衰老了。有一天夜里,娘悄无声息地走了。儿子才知道,生,是一把剪刀,死亡,何尝不是一把剪刀呢?它生生地将母子之间骨肉,血脉,亲情,一分为二。一半在此,一半在彼。或许,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下,关于娘的点点滴滴的记忆会像一扇心灵的大门一样、訇然地打开,纵使做儿子的泪不轻弹,语不言殇,却依然会在半夜里莫名其妙的泪流满面濡湿衣襟。但奇怪得却是,娘走了以后,一向胆小的儿子却在一瞬间发现,死亡,这个概念不再可怕,天堂,这个名词不再陌生,天堂,这个人类最遥远的彼岸,因为有了母亲而开始变得温暖起来……
春分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是季节与气候流转的节点,也是走出寒冷,迈向温暖的开始。此时已是接近清明的日子,满山遍野的堕絮飞花,大地上弥漫着舞烟眠雨。那些枯燥了一个冬天的老树繁枝之上已经布满了层层叠叠的红与烟气淋漓的白,淡烟粉紫参杂,春色已经沿着眼前被绿色覆盖的大山势不可挡地燃烧”起来了。从高处望去,湿地公园里湖水开阔而浩渺,空气清新,活泼调皮的野鸭子巳开始在湖水中欢快的戏耍,金色的霞光满满的洒落在湖面上,微风吹过,荡起了湖水一圈圈的涟漪,宛如金色的波浪。是春分,把我们带入到了一年中色调最为绚丽的季节。
春分,对于古往今来吟诗作词的人来说,是一个诗意惊艳的舞台,更是一种姿意纵横的想象。自古以来,无论山水田园派、浪漫派、现实主义派,婉约派、豪放派、迄今能够读到的,歌咏春分的诗词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不胜数,这些流传千古的词藻佳句,像星空中流淌下来的甘露和圣水,汇成了人间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河,浇灌出了大地上,风光旖旎的春色和勃勃的生机。春分不仅紧贴着温暖如意的繁春与一个骄阳似火的盛夏。更是代表着一个由萧瑟落寞转向繁盛火热的美好意向,天地之间在青葱与浅粉色基调的簇拥之下,满山遍野的次第花开。
春分,对于一个喜欢哲学的人来说,无疑,又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它藏着如何看待世界的方法与态度。元代的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春分也有这样的解释:“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西汉的哲学家董仲舒也在《春秋繁露》书中这样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是春分,平分了阴与阳、白昼与黑夜、寒冷与温暖、时间与空间。春分哲学最大的智慧就在于平衡。和美与共是春分美的内涵,更是人类幸福生活的真谛。平衡未来虽说很遥远但可以追逐的期望,兼顾眼前触手可得的灿烂现实,是当今哲学家热衷的理念,同样也是当今纷纷扰扰的世界最需要的生存美学。君不见,春分日,世间的万物已经进入了一种和而不同,互不干扰,又各自自由生长的和美融洽的状态,人间烟火中到处都充满了和谐温暖的味道。
春分,对于一个刚直不阿的史学家来说,显然代表了一种做人的态度。人们都说,秉笔写春秋,挥毫斥方遒,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凡是写史的人,遵循的都是,“不虚美,不隐恶,不诡辩,不偏激、要真实”的古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你看,从我们读过的史书中,诸如,孔子亲自编撰的春秋左传,还有晏子春秋、吕氏春秋、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一律都是以春秋二字冠名。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春种秋收这个人类亘古不变的道理之外,春秋两季的祭祀更是被人们所看重,还有一个最直白的道理告诉我,因为一年二十四节气中,就数“冬至”日昼短夜长,而“夏至”日昼长夜短,于是长度上有了偏颇而失去了公平,一年中,只有春分秋分这两天昼夜的时间、长度完全相等。所以,冬夏,不能喻之以历史。可以比喻历史的只能是春秋了,古往今来,“公平”两字,便成为了春分独有的人文意义。
是上帝的剪刀,剪出了春秋和冬夏,剪出了春分和秋分。剪出了天地之间阴与阳、黑暗和光明,剪出了公平与偏颇、剪出了生命的彼岸和此岸,还引伸出来了天地运行规律和人类生活幸福的真谛。春分是一个具有极高哲学意味,永恒的话题,想要把其中的道理说的透彻,看来并非易事。
春分日,最让我记住的还是年少的时候,看着断了线的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自己急得要哭的模样,我问娘:“风筝飞走了,还能回来吗?”娘宽心的告诉我:“等到了下一年春天来临的时候,风筝就会飞回来的。”如今又到了春分,又想起了这个催人泪下的往事,不免让人泪水涟涟起来。
天山,二零二三年..春分.写于淮南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14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