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屏风曲曲烛影深——古代屏风造型和功能演变及屏风蕴含的中国文化

 

屏风是放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一种家具。广义的屏风是指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室内外用来挡风或遮挡视线、引导人流的隔断或墙壁。屏风除了传统的挡风和屏障功能,还有着分隔功能空间,装饰美化居室的作用。

屏风在中国古代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汉代较为普遍,随着古代家具在使用功能上的演变与发展,屏风的形制也不断变化,至明清时期,开始从实用功能逐步转向装饰美化功能,其独特艺术形式在古代的家具中独树一帜。

屏风原被称为“扆”。扆即古代庙堂户牖之间绣有斧形的屏风,斧形纹样代表权力、武力,以此象征天子至高无上的威严。功能上,古人建造房屋时大多采用木结构,室内空间尺度较大,屏风不仅可以分割空间,还可屏蔽风邪。

宫廷中设置的屏风可以有效形成主体背景,突出屏风前端主要人物的庄重与威严,与人物前端陈设物件交相呼应,使宝座下端群臣的视线得以更好集中于宝座人物之上,挡住人们的视线,从而为宫廷现场营造出一种庄严、肃静的氛围。

屏风的发展沿革

按照结构划分,屏风可被划分为座屏、挂屏、折屏、独屏、围屏等。西汉屏风多以传统座屏的形式出现,而唐朝屏风在西汉屏风的基础上,完善并创新了工艺,独屏、折屏与围屏在此时处于发展的鼎盛时期。

龙纹漆画木制屏风

现今所见的屏风实物最早的是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龙纹漆画木制屏风。这件屏风整体由未经打磨的矩形粗木所制,屏风基座分别镶嵌多条造型精美的蟠螭纹饰,纹饰之间相互交错盘绕,造型栩栩如生,圆润流畅自然,漆彩生动艳丽,制作技艺和工艺水平之高,令人叹服。

汉代王侯将相、达官显贵、文人雅士之家都设有屏风,屏风已成为当时建筑空间划分与室内装饰的重要物件之一。这时的屏风功能已不仅为障目和避风之用,更成为一种具有考究价值的陈设饰品,为美化居室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汉代屏风在造型上有所增改,出现了常与床榻结合使用的屏风,形制多以矩形框架为主,屏扇赋予相应的纹饰,多为吉祥纳福寓意。表面着漆,加之彩绘手法绘制,易于移动,极大地方便了主人的使用。

随着纸张的发明与造纸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屏心在处理上则开始较多采用纸质材料进行镶裱,由于纸张表面具有较好的描绘功效,绘画形式的屏心大量出现,其题材多样,主要以各种神仙道人、奇珍异兽等为主。屏风造型式样种类上出现了平面型、曲尺型、多折形等形式。除独扇屏风外,还有多扇拼合的曲屏,也称叠扇屏风,同时还出现了可置于床榻之上的小屏风。辽宁出土的汉墓壁画中,图中的男女坐塌背后均设有屏风。此时屏风的功能一是可以挡风避光,二是增加了室内的陈设装饰意味,体现了主人的生活雅趣;三是为室内空间划分与分割布局起到有效的界定。

唐朝的屏风沿袭汉制,形式多样,主要分为独屏、围屏。独屏屏面绘有单独而巨大的画面,下方由抱鼓石的屏座作为承托。围屏分为三扇、四扇、六扇、八扇,最多为十二扇。

隋唐时期屏风使用范围更为广泛,从随着造纸技术和绘画的发展,书画屏风开始盛行。屏风上描绘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人物、山水、花鸟等,也有把屏面设计为书写训诫警示的平台,提升了屏风作为室内装饰器具的意义。唐代富足开放的生活使得王侯贵族对屏风设计制作的材料极其讲究,云母、水晶、琉璃以及象牙、玉石、珐琅、翡翠、金银等贵重物品屡屡可见,可谓极尽奢华,不过民间的屏风设计大都崇尚实用朴素的风格。

唐代是中国家具高矮并蓄的时期,以桌椅为中心的高足家具逐渐取代了以床榻为中心的起居方式,尤其在上层社会。 随着高足家具的兴起,以前低矮的小屏风也逐步向高大型发展,所以形态上以座屏和矩形屏面、多扇横联的折叠式立地屏风最为普遍,尤其是六扇折叠式立地屏风。新疆阿斯塔纳墓室壁画中的屏风图像就向后人勾画出唐代六曲画屏的精美形貌,上面绘有当时流行的花鸟以及树下人物图像。还有流传到日本的“鸟毛立女屏风”,也向我们展示了唐代屏风精细的工艺,所绘的依然是树下人物的题材,但人物的衣服和树叶都是用鸟毛粘贴的。

唐朝的独扇屏风开始变得宽大且厚重,逐渐向高大方面发展。屏风被视为居室空间中必备的陈设物件之一,在起居休息的床榻边侧开始设置一般由三扇组合而成的屏风。这种屏风屏扇与屏扇之间采用金属钮锁连接,有着可以方便折叠的收放功能。形制相对较小,易于移动收放,方便了主人对空间功能的使用,深受当时的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的喜爱。

宋代开始,高型家具由上层社会普及到民间。屏风的形制也于宋代基本定型,底座也由汉唐五代简单的墩子发展为由矫形底墩,桨腿站牙,窄长横木组合成的真正的座。

宋代追求秩序和法度,欣赏工整而规范之美,屏风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简约素雅的装饰风格。这时期屏风的使用比较普遍,一般在坐椅背后都设立地单扇屏风,在床榻和桌案之后设三扇折屏。宋代屏风的屏面装饰一般以描绘山水风景或者水波纹的形象最为常见,前者是因为可以体现文人的高尚情怀,后者是因为人们认为水能压火,因而在民间特别流行。

除了这些大型屏风外,宋代还出现了一些小型屏风如枕屏和砚屏,其造型与当时的大型座屏并无多大区别。枕屏一般体态轻巧别致, 屏面上绘山水,置于榻端,有遮光挡风、屏蔽卧态及装饰美化诸功能。而砚屏一般置于砚边挡风,发展到后来就成了纯粹装饰性的桌屏。

枕屏

清代屏风制作技法更为精湛,用料更为考究,这一时期屏风逐渐失去其原始的围挡和遮掩之功能,在装饰和使用功能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变得极度奢华精美,装饰意味与观赏价值得到进一步重视。

清代屏风一类为座屏,另一类为围屏。座屏有“山字型”、“穿衣屏”、“砚屏”、“炕屏”、“灯屏”等;围屏则有六扇屏,八扇屏,最多可达二十四扇之多。种类更加繁多,造型更为精巧,制作工艺与材质更加考究。尤其在屏心装饰处理与材料运用上讲究多样化手法,在用料方面主要镶嵌美玉、象牙、珐琅、贝壳、瓷片等;制作手法则采用镶嵌、浮雕、镂雕、包贴金属饰物等,以自然为题材进行制作的屏风日趋丰富多彩。

屏风演变的影响因素

早期屏风的作用就是为彰显帝王的权力,陈设在帝王的身后,斧形的装饰图案象征着帝王生杀予夺的权威。后来屏风成为公侯和富贵人家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屏风在中国古代被赋予了礼教文化的涵义,周朝时屏风就是天子专用的器具,屏风象征着天子的皇权。

汉魏时期,屏风作为君王的日常用品,屏面装饰常将“三纲五常”影射其中。艺术与政治的结合,使风俗化后的伦理道德更易深入人心,从而潜移默化地规诫子民。司马金龙墓内绘有“班姬辞辇”图的屏风,步辇之上的君王与四周内侍在服饰质感、神态气质、构图比例方面都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封建等级思想在艺术品中的真实写照。

汉代独尊儒术,屏面漆画主题通常也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时刻提醒君王贵族要作为民众的典范恪守礼制,民众也要接受此教化,学习儒家思想,从而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两汉时期将“龙凤文化”作为民族象征。龙纹漆画木制屏风屏面采用的云龙纹隐喻君王是“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呼风唤雨;背面传统几何纹样菱形纹具有生殖繁衍、生生不息的寓意,谷纹璧则表达了谷物充足、丰衣足食的祈愿。

唐朝屏风文化逐渐开明化。民间屏风屏面的绘画题材由“列女图”转变为仕女图,这一转变表明了唐朝民众渴望从带有浓重规诫意味的纲常礼教中解放出来,说教式的史实故事已经不符合当时唐人的审美情趣。

早期由于工具和手工业不发达,屏风的结构、图案、工艺都很简陋。唐代开始,在审美需求的推动下,各种颜料出现,摆脱了单色的屏风,使屏风的图案更富于变化;随着绘画水平的提高,更精细的画工,使屏风的装饰图案更加丰富生动;各种手工工具的出现、更专业的器具,使屏风的结构出现了凹凸起伏的浮雕效果和新的部件;榫卯的出现,在不使用其他连接手段的情况下,使屏风可以自由拆卸组合;对吉祥美好事物的向往,使屏风的画面出现了象征长寿的寿星、象征高洁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纸张的出现,使屏风变得更轻便,并可以很方便地在纸张上进行诗词的创作;镶嵌技术的出现,云母、琉璃、珐琅等使屏风的图案更立体,更奢华,也更丰富。

屏风蕴含的中国文化

屏风的设计发展历程是每个时代不同的审美价值观的体现,更是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的物质写照。

西周时期屏风的造型和外观设计体现出热爱自然,喜欢生动表现的审美特色。春秋战国时期的屏风使用更加广泛,设计风格更加写实逼真,动物成为装饰纹样的主流。秦时期的屏风追求自然的设计风格,在造型和装饰手法上反对过于形式化的装饰。汉代屏风的品种更加丰富多样,更重视实用和审美的统一。屏风中的绘画作品表现了文人雅士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反映出当时的美学思想。

魏晋时期的屏风追求简约、超凡、脱俗之美,在装饰手段和制作工艺上更加赋予激情。唐代屏风的装饰纹样更加自然,生活情趣浓厚,装饰手段多样,追求华丽的装饰效果,审美文化更趋多样化。宋元时期的屏风设计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质朴的造型、简洁明快的装饰,多种材料的结合使用,增强了审美效果,带来了新的意境。

明朝屏风工艺的发展到了高潮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用材讲究、工艺精良、装饰相宜,屏风的装饰方法或雕刻、或镶嵌、或绘画、或书法,体现出巧妙传神的审美特色。清代屏风的造型更加厚重庄严、装饰手法雍容华贵,多种材料和多种工艺的结合体现了清式家具精致典雅的艺术风格。近代屏风的工艺受到欧洲巴洛克风格、哥特式风格、罗可可式风格、拜占廷式风格的影响,为传统的屏风形式带来了新的气息,对传统屏风的造型、装饰和功能进行了创新,更加强调个性,强调自我的审美感受和美感表达。

在屏风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各个时代的手工艺者不断通过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使屏风的功能与形式完美结合,使屏风的设计与装饰千变万化。表现在设计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有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精巧的座屏,汉代的独立板屏、双层镂雕、曲屏、两面围或二面围和塌屏。五代时期的带屏大床。宋代的直立板屏、多扇曲屏、砚屏和枕屏。明代的挂屏、二挂屏和四挂屏。制作材料上也不断丰富变化,有木屏风、玉石屏风、翡翠屏风、琉璃屏风、云母屏风、绢素屏风、水晶屏风、象牙屏风、珐琅屏风、金银屏风、玻璃屏风和铁艺屏风等。在装饰工艺上不断发展丰富,有雕刻、夹撷、剔红、装裱、镶嵌、绘画、书法、锻打、着色等。

屏风设计的种类和形式丰富多样、千姿百态,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智慧。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屏风融实用性、欣赏性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其题材十分广泛,包括人物山水、走兽花鸟、书法绘画等,使屏风涵盖了挡风避光、分隔空间、装饰美化、协调气氛等作用。古人在建筑物内部将纪念功名显赫的历史人物,或是为后人祈福纳祥的寓意题材刻绘于屏风之上,起到了传颂与祭拜的作用。使得屏风所负载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得到了延伸与传承。

结语

从帝王御用的“扆”,最终到普及千家万户的屏风,屏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功能也从权利、地位的象征,转向挡风、遮挡和装饰美化的作用;材料从木板延伸到各种材料,结构也从简单的平面发展出美观的站牙和屏帽;形制从单扇的座屏演变到多扇连接灵活划分空间的围屏,进而出现了纯粹装饰作用的装饰性屏风。

屏风是中国传统家具中的艺术精品,屏风的功能、设计形式、制作材料与装饰工艺不断创新,是各个时代精神文化的物化表现。做为一款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的家具,处处显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观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和物质文化产物。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16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