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幼儿园美工区的主要设计思路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在美工区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材料,幼儿的各项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不同的材料蕴涵不同的教育功能,不同的材料会萌发儿童不同的游戏行为和思维创造。鉴于幼儿美术活动的这种特征,教师应把美工区创设成为一个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小天地。为他们的游戏、学习与创作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条件,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幼儿自由地观察,欣赏各种不同的艺术品,任意选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与同伴友好地合作,有条理地进行各种美术活动,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认识,从而塑造幼儿的审美能力。如何创设适合大班幼儿的区域活动环境、投放材料?如何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进行更有效地指导和评价呢?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实践,我们发现美工区的环境创设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一、审美氛围的营造

区域活动是集中教育活动的有效延伸,便于教师对幼儿进行小组、个别指导,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为了有效发挥美工区的功能,教师应当创设适宜的美工区环境。环境对人的行为有强烈的暗示性,可引导行为的内涵与方向,美工区注重的应是一种自由、安详、丰富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专心投入于创作活动中。《纲要》中指出,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通过与环境的交互才能获得发展。美工区中的墙饰,对完成主题目标,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有主题的墙饰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思考,从而产生探究和创造的兴趣。

美工区最重要的是为了孩子创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民主气氛,使他们能在自由的游戏中学习和创作,从而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发展自我。首先美工区的选点最好是靠窗台、近水源,便于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取、换水,更重要的是采光好,利于保护幼儿视力,有条件的教室内,还要考虑其空间位置应利于幼儿进行个体活动,自由组合活动,稍作调整,又可进行小组活动。其次区内除了设置工具、材料柜外,应保留有一定位置的墙壁图板,供两名以上幼儿自由组合进行各种粘贴或绘画活动,为在美育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提供空间环境上的有利条件。如:在“我们爱莆田”的这个主题活动中,我和孩子一起研究美工区墙壁的布置。馨馨说:“我们这里吃的东西好多,我们可以把美工区布置成一条美食街,悬挂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好主意,馨馨小朋友的想法启发了我,于是,我把电教媒体引进课堂,设计出与教学内容、幼儿心理等相适应的现代艺术教学氛围,让幼儿在教学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看看、听听、讲讲、玩玩等多种活动中愉快、主动地获取美术方面的知识,大家开始一起布置的热情特别的高涨,就连平时能力比较弱的幼儿也纷纷的加入这次的活动。这次活动的成功告诉我们,为幼儿营造有目的、有吸引力的环境,为幼儿获得创造和发挥的动力打开了大门。区域墙饰的创设,也需要关注幼儿兴趣的发展和变化,要随着每个主题活动的自然展开和不断深入而逐渐丰富,这就要求墙饰必须有弹性。墙饰的内容如果长期固定不变,会影响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减少孩子动手操作及与周围环境互动的机会。

二、活动材料的投放

皮亚杰认识理论认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只有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才能体现出幼儿的自主活动,更大程度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美工区是较受幼儿喜欢活动区域之一,在美工区幼儿能动手、动脑,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同时对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喜欢通过自己的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美工区的活动恰恰能够满足幼儿的这一欲望。而美工区的材料相对于其它区域要多得多。可以利用各种物品来进行操作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1、开放活动区的环境,提供丰富变化的开放性的活动材料,诱发幼儿求异创造。

幼儿的求异创造离不开物质材料,只有丰富多彩难易适度的材料才能保证幼儿活动的质量。我在提供材料上吸引幼儿共同搜集,因为幼儿自己搜集的材料更易引发幼儿的创造。如大班幼儿的材料要富有变化能吸引幼儿更多的直接参与活动,颜色鲜亮、小巧、易折、形状易引发想象的材料很受幼儿欢迎。幼儿的创造一般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模仿经验内化后的改变。而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正是幼儿创造的特点。比如:在“美工区”里,我提供了一些亮光纸、彩带、皱纹纸,教师简单的介绍玩材料和示范了半成品之后放手放孩子们去创作,孩子们在发现这些材料可以把脸谱装饰的很漂亮,可以用来装饰以后便不在满足于此,一大箱应有尽有的材料诱发了幼儿的创造动机,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拿出来装饰脸谱呢?经过尝试,他们发现各种纸、毛线、豆子、种子等都可以装饰出不同效果的脸谱。丰富合适的材料使幼儿饱满的创造欲望一触即发,自主收集的材料放置在固定的位置,有利于幼儿大胆进行富有创意的立体塑造活动和多元化材料的装饰活动。在经验—材料—成品之间,思维在对材料直观感受的刺激下,伴随着创造的冲动走向联想,并在经验的土壤里孕育出花朵,丰富变化的材料环境成为幼儿的创造乐园。

2、在结合主题投放美工材料时,因孩子的发展水平不同,活动内容的开展也是由浅入深的。

因此,美工材料应满足各层次幼儿的需要,并且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这样才能贴近主题,易于全体孩子接受。教师就要有意识地根据幼儿的活动需要,有目的地及时调整投放的材料,对活动的有效开展将是很好的支持。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应给予不同层次的指导。如:在“莆仙脸谱”的活动中,我先让幼儿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之后,先尝试用绘画的形式了解到脸谱的特性:对称、颜色鲜艳、夸张等来表现幼儿喜欢的脸谱,在这个经验上提升为不再运用简单的绘画形式,可以让幼儿采用多种的形式来进行创作。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操作能力,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如有的幼儿选择用水粉,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涂鸦创作;有的幼儿选择用彩泥,五官用豆类黏贴;还有的选用鞋盒、毛线、卡纸等。幼儿在操作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好的完成制作。如:教师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了解幼儿的情况后,可作以下的指导:能力强的孩子(按实物图所示制作脸谱),入区后可自由结伴共同制作,教师应把提高幼儿的表现欲望放在首位,引导他们逐步学会讨论制作的主题,协商分工与合作,以及如何分配材料与工具等,指导他们有序地共同设计脸谱的五官,共商画面构图、组合、与布局,制成一幅有趣的大脸谱。并启发他们分享合作、愉快与成功的喜悦。能力一般的孩子(可以部分模仿,但仍然有困难者),可安排进行自由的个体活动,鼓励他们互相观摩、互相启发学习,大胆尝试,并参照教师范例及提供的图片反复练习,指导他们学习如何把握脸谱的规律,突破困难,画出不同感觉的脸谱,然后进行装饰。能力较弱的孩子(完全不会模仿,困难较多),可在区内组织小组活动,向他们介绍如何观察、理解实物图,引导他们按图所示,逐步学习,并针对所学的技能给予较多的训练指导。展览幼儿的作品,能使幼儿受到鼓舞,同时通过作品的展出又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互动作用。在美术区设置的展览角,作品展示墙,幼儿把自己喜欢的作品张贴在上面,展览桌,供幼儿摆放作品,相互欣赏,除了设置幼儿活动的作品,也放置着教师的范例,这样既有利于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在模仿成品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也能较清晰地引导幼儿设计新的物品。

3、为了使美工活动区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吸引幼儿,我运用了一些有各种感官参与的辅助活动,介入到美工活动中,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在活动区我投放了录音机和一些磁带,这些磁带中有分辨声音高低、强弱、大小的,可以让幼儿通过倾听分辨出声音的高低、强弱等,用某种特定的图案有规律的表现出来,如:声音大的画一个西瓜、声音小的画一个苹果,画出一幅二方连续的图画。也有幼儿熟悉的短小故事,具备时间、地点、人物等的小片段,幼儿通过倾听录音的内容绘画出一幅与故事内容相符的图画。这样幼儿可在绘画过程中提高听辨音的能力和倾听、理解语言的能力。还有一些让幼儿通过尝味道,感觉酸、甜、苦、辣、咸的滋味,通过亲身的感受画出酸的味道是什么、辣的味道是什么,如:辣的味道可以是一种爆炸式的感觉,可以用折线组成图案表示;酸的味道是一种收缩式的感觉,可以用波浪线组成图案表示。幼儿通过尝味道画出了许多奇特的图案,提高味觉的能力,同时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充分的发展。有了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不仅能有效激活静止的、平面的图文环境,使其变得更加具体、形象和生动,而且使幼儿在与主题环境互动时,能链接起相关的影像信息,帮助幼儿进一步解读平面图文资料,使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更加充分。

三、与班级课程的呼应

1、美工区即是独立的一个区域,也可以体现老师其他学科的教学。

比如,在老师教幼儿认识数字时,便可以在美工区准备一些描有数字体轮廓的作业纸,让幼儿在轮廓内涂色或进行碎纸粘贴。老师在引导幼儿对树叶进行认识时,则可以在美工区准备各种各样的叶子供幼儿创意拼贴或是进行树叶拓印。在幼儿认识扇子的同时,也可为幼儿提供木棍、纸张、羽毛等不同材质让幼儿创作属于自己的扇子。对于有些绘画能力差、但有一定讲述能力的幼儿,可以请他们讲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的知识,请教师或家长用文字记录,并展示在区域墙饰上。这样创设的墙饰内容丰富,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使其涉及到艺术、健康、科学、社会、语言等领域,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各方面发展。

2、在美工区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班级课程中的审美契机进行区域环境创设,让环境创设与班级课程相互呼应、相互支持。

教师应重视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激发孩子创造的火花。在课程主题中,随着内容的层层深入,孩子们掌握的有关主题的知识也随之丰富起来。这时,教师应放手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大胆的展开想象,发挥主动性,做自己想做的,玩自己想玩的。在这样开放的环境中,孩子创造的潜能得到充分展示的机会。如:有一次晨间我听到幼儿们正在谈论着哪里的房子很高很漂亮,于是我们便开展了生成活动“我设计的家乡高楼大厦”。孩子们的兴致可高了,有的绘画有的建构有的废物制作,孩子们充分的发挥了创造力,他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每个孩子都获得了展示的机会,创造的才能慢慢的崭露头角,想象力、头脑并用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活动的开展也十分成功。也有的孩子在美工区中是盲目的或者目的不明确的。这就需要教师从课程主题出发,对孩子的美工活动进行恰当、科学的指导。如:大部分的孩子进入区域玩彩泥都是兴高采烈的做东西,而志成小朋友在玩的时候则是毫无目的的捏来捏去,这时,我轻轻的问他:“你想做个什么?”他摇摇头,我联系到课程主题,启发到:“我们认识了那么多好吃的食物,你最喜欢吃什么?”“我最喜欢吃扁食,我捏几个扁食,一会儿拿去娃娃家喂给宝宝吃。”目的明确了他开始聚精会神的制作了。在讲评时,他向同伴们大胆的介绍他刚才的制作过程,和制作后的用处,得到了全班幼儿的掌声。所以,教师在游戏中适时的指导,对幼儿的活动要多看、多观察、少干预,即使要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也不能干预或改变幼儿的活动主题,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自身能力范围内所不能解决的事情,教师要及时地指导、帮助,进行点拨,而不是急于提供给幼儿答案。培养幼儿通过观察知道同样的事物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会增强一种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基本思维能力(由于任何新知识都是建立在一定旧知识基础之上的,寻找到新旧知识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对新知识的掌握就比较容易,学习的迁移能力也会有所增强)。有些幼儿经常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不想画了或不想做了,这时我会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幼儿(如:你肯定会画好的,不要着急换个方法再试试,我来帮助你等)。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幼儿战胜困难的意识和做事有始有终的品质。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由于对事物有了兴趣,幼儿才能在活动中发挥出超常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以美工区为试点,进行了如何投入材料与指导的研究工作,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美工区的活动开展,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体会是:美工区的创设必须依据本年龄班的学期、月目标,这样才能使材料的投放和教师的指导有章可循,同时,我们也感到活动区的教育功能是很强,如果教师能正确地把握住它,才能使活动区真正发挥其它有的教育价值。如果活动区能依据目标有次序地或不断地调整材料,使幼儿有一种新鲜感,那么,才能使他们乐于去探索新鲜的事物。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美工区域活动,我发现孩子们爱提问、爱动脑,敢于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由此可见美术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应尽量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在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19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