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云南普洱:美了景东,富了乡村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有了蓝莓产业,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还耽误不了照顾老人和孩子。”谈到蓝莓,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文井镇者吉村哈尼族村民苏娅难掩激动,她开心地说,现在的日子就像这满山的蓝莓,甜到心窝,喜上“莓”梢。

景东是傣语音译,意为“坝子里的城”,是典型的山地、河谷相间山原地貌。曾经靠天吃饭、收入不高的“山窝窝”,因为崛起的蓝莓产业而成为远近闻名的“聚宝盆地”。采摘时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集聚于此,并催生了餐饮服务业和房屋租赁业的发展。曾经寂静的山村,而今因为繁荣发展变得热闹非凡。

近年来,景东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全产业链重塑传统产业,把绿色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着力推动形成区域性重点产业发展高地,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生态富民路子。

秀美的蓝莓基地。人民网宋翠摄

小蓝莓托起大产业

站在云南梁氏高原蓝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梁氏高原蓝莓公司)的“观景台”上,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秀美的山村图,旺盛的蓝莓树成方连片,被周围连绵的青山拥在怀中,与蓝天白云遥遥相望。美得纯净,美得不可方物。

2020年,研究生梁名双回乡创业,流转了者吉、都拉、者孟等5个村组一万两千亩土地,注册成立了梁氏高原蓝莓公司,进行蓝莓组培育苗、蓝莓种植及果品销售、蓝莓初深加工等。

“共流转了我家8亩地,每亩流转费1300元,每年递增50元。”苏娅说,她一直在公司打工,主要负责蓝莓的采摘、修剪、浇水和施肥等,月工资3000元,采摘季一天收入500元,一年下来有6万元的收入。丈夫在家养蚕,一年也有6万元的收入。这日子,他们很知足,也很幸福。

像苏娅一样在梁氏高原蓝莓公司打工的村民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公司有固定职工1050人,日常养护临时用工2000余人,采摘季临时用工3万余人。

2022年,公司绿色早熟蓝莓产销量1万吨,占全国同期蓝莓市场份额的60%,总营收6亿余元。

“我们是全国最大的露天早熟蓝莓种植基地。” 梁氏蓝莓高原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李品珍是一名80后,身上洋溢着蓬勃的朝气,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通过与之攀谈,记者了解到,公司重视科技创新,与云南省农科院等单位合作,常年开展种苗组培,让蓝莓每年保持品种的更迭。

李品珍表示,未来,公司将以万亩蓝莓基地为依托,建立蓝莓观光园、休闲采摘园、主题乐园等,将文井镇规划建设成一个集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全国性蓝莓小镇,打造区域性特色旅游品牌。

采摘季节,村民们在忙着采摘蓝莓。景东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灵芝种出产业链

从县城驱车向东南方向,大约20分钟的车程,来到锦屏镇山冲村,沿着清澈的潺潺泉水向上走,就可以看到静卧在山脚下的灵芝种植基地——浙江大学山冲“云景芝谷” 生态灵芝食药用菌产业园。

灵芝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景东县拥有哀牢山、无量山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因海拔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雨热同季等特点,全年空气优良率为100%,被誉为“中国天然氧吧”。

山冲村位于景东县无量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延伸段,是景东县的饮用水水源地,漫笼河和文果河自上而下经村流过,是灵芝繁衍生长的理想之地。

“我们一期项目流转村民土地35亩,建设了灵芝标准化设施栽培大棚,为山村开辟了一条致富路。” 叶廷钦是山冲村人,2021年,在外打工的他获知了这个项目后,回村参与了灵芝种植,并成立合作社。

他告诉记者,村里之前主要种植烤烟、玉米等农作物,产业附加值不够高。种灵芝,一亩地能产灵芝粉500多公斤,一公斤鲜粉200元,产值超过10万元。后期,根据种植技术和经验的不断提高,亩产值还将大幅提升。

“这个产业蕴含的产值是巨大的。”浙江大学援滇干部、山冲村驻村第一书记戴伟顺对未来充满信心, 他说,景东县优良的生态环境培育出了高品质灵芝,对此,项目成立了生物科技公司,推出了“云景天芝”破壁灵芝孢子粉品牌,将灵芝相关全产业链亩产值提升到三百余万元,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山冲村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产业生态发展之路。

“截至目前,我们带动村民用工110余人次,实现劳务收益30余万元。”叶廷钦表示,基地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都是村里村民,下一步,将通过村民委员会和合作社带动广大农民跟进,实现土地流转增收、就近务工增收和入股分红增收,不断吸引返乡入乡人员,围绕灵芝全产业链开展创新创业。

山冲村灵芝种植基地的灵芝。人民网宋翠摄

养牛带动千家万户

“我一年的收入大约25万元。”今年60岁的钟孝良是文井镇开南村人,是一个具有30年养牛经验的“老手”。去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作为致富带头人“领头雁”,他贷款28万元,购进了70头西门塔尔基础母牛,今年以每头一万元的价格,出售牛犊25头。

“政府政策好,买牛有保障,养牛有技术,卖牛有市场,还可以加工出售,我们养牛户,就剩下在家数钱的份了。” 钟孝良喜滋滋地说,生活有奔头,这日子真是“牛”气冲天呢!

这里有适合巨菌草生长的自然环境,全县可利用天然草山草原面积170多万亩,加上退耕还草、零星人工种草、可利用秸秆等,年共生产草料300多万吨。

近年来,景东县以“藏牛于户、藏牛于技”为宗旨,推动山区、半山区以基础母牛扩群增量为主,地热河谷以集中育肥和打造品牌为主,推行“小规模、大群体、连片发展”的养殖模式,带动千家万户养牛。

经过严格的消毒,记者走进了位于县城附近的牛中转场,几百头西门塔尔基础母牛在牛棚里悠闲的走动,看来日子过得不错。

“新购进的牛先在中转场进行45天的观察,然后再以平价卖给养殖户。”景东县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肉牛产业负责人杨凯介绍说,中转场由县、乡镇、村三级书记领办建设,是各级合作社的基地,主要负责技术培训、疫病防治、饲草配给等工作。

景东将肉牛产业列为富民强县的重点支柱产业。景东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我们确定了以肉牛产业作为转型升级、富民强县的重点支柱产业,作为农民收入增幅倍增的动力之一。” 景东县委副书记、县肉牛产业发展专班领班艾寄宁表示,2021年,该县制定了《景东县肉牛产业发展五年行动(2021—2025)实施方案》,以党建引领肉牛发展、建设区域性产业高地为平台,打出金融支持、奖补引导、扩群增量、面向全链的组合拳,坚持推进千家万户最大化发展肉牛养殖。

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22日,全县有肉牛养殖户22146户,肉牛存栏16.25万头,其中能繁母牛7.96万头,出栏3.83万头,实现产值4.51亿元。

生态文明和产业发展并驾齐驱,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经济增长点,景东县只是普洱市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普洱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统一的绿色发展道路,把生态“颜值”变成了经济“价值”,推动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区由试验一步步走向示范。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38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