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简析农药助剂对作物的影响

 

本文可能涉及很多专业领域的知识,为了能让大家看的更明白,我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而用大家能看得懂的语言,所以显得并不那么专业。但是有些地方还是避无可避需要用一些专业名词,只要能看懂就好。

农药助剂是化学农药加工剂型中除有效成分之外所使用的各种辅助剂的总称。助剂本身没有生物活性,但有增效作用,它可提高药效、降低农药的用量、节约成本、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也许有人会疑惑:我怎么从没看到过助剂,是因为你买的农药很多都已经加了助剂。

(一)助剂的有利方面:

助剂对农药尤其是除草剂的增效作用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实现的。

一、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增强了药剂在植物或害虫体表的润湿展布以及附着力,从而提高药效。

所谓表面张力,简单的说,就是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引力。举个简单的例子:浇花时候,喷到叶片的水,会形成一个小水珠,它就是因为表面张力造成的。

助剂的作用就是降低这种表面张力,不让它形成明显的水珠,从而尽可能的使药液平铺的在叶片表面,增加药剂的均匀程度、提高药效,同时也降低药害发生的可能性。

二、延长滞留时间

这个很好理解,加入助剂之后,药剂的附着力增加了,不形成明显的水珠,所以药液在页面上的可流动性降低。

三、提高药剂对植物表皮的穿透能力。

对于有很多内吸性药剂,它可以进入植物体内,随导管运输到不同部位起作用。比如杀虫剂螺虫乙酯,它是一种新型的双向内吸性杀虫剂,理论上说,当你把药液喷到顶部叶片上,它能随导管运输到根部,对根部害虫有防治作用;同理,如果用药液浸根,药液也会运输到叶片上,对叶片上害虫有防治作用。

但是,药剂先得进入到植物体内。植物体内,并不是所有物质能都随意进入的。

进入到植物体内的物质,必须穿过两层保护屏障:角质蜡质层和表皮。所以助剂的作用就是协助药剂通过这些屏障。

因助剂的种类不同,其作用机理也不一样。在使用中,以乳化剂、润展剂等表面活性剂为多,用途较广,对药剂性能影响也较大。

(二)助剂对植物的不利影响

说完助剂多农药的有利影响,也说说它对作物的有害影响。

助剂多为有机物,与植物体内的很多有机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他们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相互溶解等对作物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常用的有机溶剂只要包括:乙醇、甲醇,丙酮、二甲基甲酰胺,笨、二甲苯,二甲亚砜和石油醚等。

在此类有机溶剂的作用下:

植物细胞结构不同程度地发生弯曲变形,引起植株形态改变,导致畸形或阻碍种子萌发;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均大幅度下降,破快植物营养合成,导致植物生长受抑制;

丙酮、乙醇、二甲基甲酰胺大幅度降低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说明三类物质可导致酶失活或蛋白质合成受阻。

甚至有些有机溶剂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极为严重,比如苯类。

有些有机溶剂对种子的影响比较大,一旦使用不当或者使用含有不能用于种子助剂的农药,就可能造成种子不能发芽和烂根,这一点要非常小心,有时候遇到种子不发芽,都会以为买到了假种子,也有可能是自己在拌种过程用药不当造成的。

前文已经说过,助剂其中一个作用是协助药剂通过作物体表面保护层(比如蜡质层),而这个过程可能是使蜡质层的渗透性遭到破坏,直接影响到作物的抗逆性。因为保护层渗透性的的破坏能进入到植物体内的不仅仅是农药,也有可能是病原物。

同时,也会干扰了植物表面气孔生理作用,尤其在高温强光照下往往产生生长顶端烧蚀药害,其实这称为助剂伤害更合适。

在作物的一些特殊时期,比如花期、幼果期对环境因子:温度、水分、气候都非常敏感,此时使用助剂农药不当,更容易产生药害。

理论分析,如果不考虑毒力,有机溶剂在水中溶解度越小,越难溶解于水中被植物所吸收,对植物影响越小。所以在花期建议选择粉剂、粒剂、水分散剂等农药剂型,对作物比较安全。

当然,近年来,科学工作者不断探索,尝试使用植物源的有机助剂,来降低对作物的影响。也取得了很多成果,比如松油醇研究和使用。

我相信,未来的农药助剂将最大化的发挥农药的增效作用,而对作物趋近于零影响,我们拭目以待。

文/李安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40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