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师副参谋长两个儿子牺牲对越战场,留下12元钱和一卷草席
1979年3月20日,耿进福收到了前线部队寄来的一封特别来信。
刚从邮递员手里接到信的那一刻,耿进福作为一名革命老军人,心里就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坐在沙发上,耿进福用颤抖的手撕开信封,拿出信纸,打开来一看,果然是两个儿子写下的遗书!
这意味着一个特别残酷的事实。他的两个儿子耿军、耿晓康在前线都已先后为国捐躯!
耿进福有些难以接受,胸部顿时觉得一阵心如刀绞,两行泪水抑制不住的涌出了眼眶……
“谁寄来的信?是军儿他们吗?”
妻子朱建明从厨房走了出来,开口问道。却看见丈夫不回答,脸上似乎还挂着眼泪。朱建明马上就心慌了,疾步走到耿进福的身旁,抢过信就读了起来。
“我的军儿啊!我的康儿啊!你们……”
朱建明飞快读完信,立刻浑身发软,一屁股瘫坐在地上,开始嚎啕大哭起来。
“妈,怎么了?”女儿耿庆听到哭声,也从厨房里急急忙忙来到了大厅,开始紧张地询问。
朱建明早已哭得稀里哗啦,根本就没空不搭理她。
耿庆蹲下身子,连忙有些费力的扶起妈妈坐到椅子上,这才拿过信看了起来。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很快就要上前线了。儿子不孝,如果我们回不来,请爸妈一定不要难过,要坚强的生活。
我和晓康弟弟没有留给你们什么纪念的,这12元钱和一床草席是我们的心意,请爸爸妈妈收下,草席留给耿涛弟使用。
此致,军礼!
1979年2月10日,九里埂。”
耿庆的泪水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想到从此以后再也见不到两个弟弟了,忍不住紧紧地抱着妈妈的脖子,一起埋头痛哭……
第二天,耿庆起了一个大早,轻轻推开房门,刚走到客厅,却发现父亲耿进福已经起来了。
只见,他正一个人站在地上,眼睛有些木然的看着墙上挂着的全家福。
“爸……”耿庆轻轻地走到他的身旁,想要安慰几句,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刚一开口,泪水就已打湿了眼眶,更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了。
耿庆抬起头,无意瞥见了父亲的眼睛里的血丝,明白他心里难受,肯定一夜没睡。
她心里不由更加难过了,连忙低头转身去妈妈的房间。
朱建明正熟睡在床上,蓬头散发,脸颊上隐隐还有泪痕,一夜之间,原本一头黑发,却冒出了许多白色发丝,人似乎瞬间就苍老了。
毕竟是母子连心,血浓于水,却不曾想如今天各一方,今生不见!
……
1930年,耿进福出生在山东省东平县银山镇耿山口村。
战乱年代,谁家若是每天能吃上饭,一家人不饿肚子,都要感谢菩萨保佑。耿进福的家里更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并且还欠了不少外债。为了孩子能够活下去,他的父母被迫无奈,最后把他送出附近寺庙当了小和尚。
1944年,耿进福所在的寺庙里,有一天,突然来了一队八路军临时歇脚,一直在谈论抗日救国打鬼子的事情。
耿进福只有14岁,特别恨日本鬼子,越听越入迷,认为自己也能上前线打鬼子。于是,他跑去找方丈商量,请求让他还俗。方丈见他坚定要离开,也就同意了。自此,耿进福就成了一名“小八路军”战士,并跟着部队离开了家乡。
解放战争爆发,耿进福先后参加了锦州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藏解放等大小战役,慢慢成长为一名令敌人胆寒的铁血军人。
期间,耿进福随部队一路南征北战,上阵冲锋在前,奋勇杀敌,屡立战功,也多次获得晋升,逐渐从一名普通战士、班长、排长……最后成为我50军150师的副参谋长。
……
1957年底,耿进福奉命率部队在西藏驻防。此时,妻子朱建明怀有身孕,不久将迎来他们的第二个孩子。
一天晚上,朱建明突然感到腹痛难忍,赶紧叫耿进福起来,马上去医院检查。
西藏地广人稀,部队驻地较偏僻,距离最近医院都有几十公里,非常不方便。朱建明坐在车子上,随着一路颠簸,最后身体实在忍不住,索性在车上生下了孩子,后来把孩子取名叫耿军,而小名则叫“征途”。
一年多以后,耿进福夫妇又在康巴高原迎来了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取名叫耿晓康,希望他身体健康,一生平安。
十几年过去,耿军、耿晓康兄弟俩在他们细心呵护下,转眼间都已长成了帅小伙。
孩子们从小在部队大院里快乐长大,天天都缠着战士叔叔们讲打仗的故事,心里对绿色军装充满着无限憧憬。
1976年,女儿耿庆率先报名参军,并通过部队选拔,穿上了期盼已久的军装。第二年,耿军也跟随姐姐的脚步,开始加入部队历练。
耿晓康眼看哥哥姐姐都进了部队,心里特别着急,于是也想报名,可是年龄不够,遭到了部队首长们的拒绝。
他不服气,经常以探望哥哥姐姐的名义,跑去部队后厨帮忙,力所能及干一些拖地、切菜等杂活儿,想借此表现自己能够适应部队的生活。
回到家里,耿晓康也会缠着父亲耿进福帮他想办法“通融”,但每次毫无例外都遭到拒绝。
1977年底,耿进福服从组织安排,即将转业到四川绵阳去工作。
耿进福与妻子朱建明经过商量后,特别想把耿晓康也带去四川,方便监督他努力学习,然后去参加全国高考。
耿晓康却怎么也不愿意,心里仍然想着参军的事情,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何况,到了明年,他就满18岁了,部队再也不可能以达不到年龄要求,而拒绝他参军入伍了。
为了安抚自己父母,耿晓康对他们表示:即使没有他们的监督,在这里自己也一定会好好复习,争取考上大学。
耿进福夫妇对此有些无奈,但也没有办法,何况孩子也长大了,最后只好勉强同意了。
临行前,朱建明在家里做了一桌子菜,让三姐弟都回来团聚。
席间,耿进福夫妇俩千叮咛万嘱咐,孩子们要听部队领导的话,遵守部队纪律,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军人。
1978年初,耿晓康顺利报名参军,兴高采烈地加入了部队。他积极参加部队训练,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功课,特别想考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不料,因为一件大事的突然发生,却彻底改变了他原本的人生计划。
越南刚刚结束全国统一战争没几年,战火硝烟还未散尽,在某北方霸权国家的挑唆下,突然就掉转枪口,开始疯狂朝我国不停的各种挑衅。
要知道,他们在与美国作战期间,全中国人民可是节衣缩食,勒紧裤腰带支援各类重要物资,让他们从此拥有了稳定的后勤保障,这才赶走了美国侵略者。
现在,他们却频繁袭扰我国边境地区,导致我们国境线一带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对于越南的野蛮行径,我国政府再多次警告均无效果的情况下,决定派兵出击,对他们发起自卫反击战。
不久,耿家兄弟所在部队150师,就秘密收到了开赴前线作战的紧急通知。
自古以来,保家卫国是军人的神圣职责。耿军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报名参战。耿庆同样积极响应,强烈要求到前线当一名救护兵,但是遭到了部队的拒绝。
按照规定,如果兄弟俩都在部队服役,只允许其中一人上前线参战。耿晓康却不管,就连大学也不想考了,多次向部队申请赴前线参战,一副不让他上前线就不罢休的态度。
他们部队首长是耿进福的老战友,被耿晓康缠得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打电话把这件事告诉了耿进福。
耿进福作为一名从枪林弹雨走过来的老战士,何尝不知道战争的残酷,生死之间的较量?但是在国家大义面前,最后只却回了老战友一句话:“晓康是一名军人,不需要问我的意见。”
1979年2月10日,耿晓康和大哥耿军一起参加了部队誓师大会。结束后,耿晓康与哥哥拿出所有的津贴,一起凑了12元钱,然后给家人写了遗书。
如果能够从战场上凯旋而归,可以从部队里领回。若是不幸牺牲,则由部队将遗书寄给家人。
耿进福得知他们即将奔赴前线消息,抽空亲自回到了部队,给两个孩子壮行助威。来时的路上,他原本想好了一肚子话要说,但人真到了孩子们跟前,看着他们无比坚毅的眼神,突然却不知该从何处说起。
父子三人临别之际,耿进福找来笔墨,大笔一挥,写了四个大字:“英勇杀敌,为国立功!”以此来勉励他们。
战斗正式打响,我军部队犹如猛虎下山一般,打得越军节节败退,仅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长驱直入越南境内100余公里,很快取得了战前预估的阶段性胜利。
由于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为了在战略上惩戒猖狂的敌人,并不是彻底将敌人消灭干净,如今战斗取得了预期成效,所以我国军委决定让各作战部队撤回国内。
不料,越南方面却并不领情,不断在我国部队撤退途中进行袭击,这导致战士们回国时遇到了很大麻烦。
1979年3月15日,耿晓康所在的6连,正在高平昆诺地区行军中途,再一次遇上了前来袭击的一大股敌人,不幸还被他们重重包围了。越军仗着人多势众,不断组织进攻,疯狂朝他们逼近。
耿晓康接到任务,与战友们负责转移伤员,突围期间留在了队伍后面。经过几个小时的浴血奋战,全体6连战士们总算撕开了敌军一道口子,开始要成功突围了。
越军也不含糊,得知消息后,迅速派出大批士兵前来追击。耿晓康与两名战友主动留下来阻击敌人,从而掩护伤员迅速突围撤退。
不幸的是,他在激烈的战斗中,身体被敌人的子弹打中,血流如注,年仅19岁的他,最后英勇牺牲。
第二天,耿军所在的8连在郭邦地区,同样在撤退途中遭遇了敌人的埋伏。全体8连战士们接到上级的命令,一边反击一边向国内方向即刻撤退。
耿军率领着十几战友负责引开敌人,不料被敌人穷追不舍,一直紧咬着不放。由于不熟悉当地地形,耿军和战友们迷失方向,最后被敌人包围在一处无名山崖。
越军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猛烈的冲锋,耿军率领战友们顽强抵抗,让他们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伤亡的代价。
战斗异常惨烈,敌人的疯狂进攻,也让战友们一个个先后负伤,或者英勇牺牲,而他们的弹药也越打越少,逐渐抵挡不住了。
耿军对着敌人打完最后一梭子弹,回头看着仅剩的三名战友,然后坚定的说道:“我们宁死也不当俘虏!”
说完,他提着枪,毅然带头跳下了山崖。三名战友毫不犹豫,紧跟着一起跳了下去……
战后,部队追认耿氏兄弟为国家烈士,耿军被追记一等功,耿晓康被追记二等功,并在全军宣传他们的英勇事迹,同时也把他们的遗书寄给了家人。
1979年3月底,朱建明在女儿耿庆的陪同下,怀着悲痛的心情赶赴广西,想要去看看儿子们生前的部队战友们,听听关于两个儿子的只言片语……
回来后,朱建明似乎心情好了些,后来主动申请调去成都供电局工作。
此后,她一直化悲痛为力量,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并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果,先后荣获“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众多荣誉称号。
耿进福退休后,经常会回老家去看望乡亲,每当提起两个孩子都去前线参战牺牲的事情。他们都摇头表示不解,询问耿进福:“太可惜了,当初你为什么就不劝劝晓康呢?或者直接阻止他也可以啊?……”
这时,耿进福总会耐心解释:“那么多领导干部都把孩子送去前线作战,我的孩子也不能搞特殊化!”
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至少有10位领导首长的儿子先后为国捐躯。
他们是张力、周伟、曲宁江、曹辉、赵幼林……当然还有耿军、耿晓康兄弟俩,牺牲时都在二十岁左右风华正茂的年纪。
站在敌人面前,他们从不畏怯,化身为国家的忠诚卫士,奋不顾身保护着身后的土地和人民。
他们从来不惧怕任何来侵犯的对手,怀着对党对革命的忠诚,对国家对人民信仰和无比热爱,即使付出任何代价也从不后退一步,直至生命的尽头。
他们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将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永远值得值得所有人敬仰和铭记!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