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轻松上市次年遇大考:股价业绩双降,销售费用比研发高10倍,按摩仪是不是智商税?
近半年来,倍轻松的日子并不好过。一面是股价与业绩走低,面临亏损;一面是高管出走、线下门店成包袱,主营产品还被质疑收割“智商税”。
在今年的618大促中,倍轻松发布的战报数据显示,5月31日至6月18日,倍轻松的眼部、头部、艾灸盒品类获得京东618市占率第一,按摩器店铺销售额第一。但在不久前,#倍轻松产品成本300元售价高达1000多#话题登上热搜。
销售费用高居不下,加之疫情使得其盈利能力较强的线下交通枢纽门店销售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以至于毛利率远高于同行的倍轻松陷入盈利能力减弱的窘境。
与此同时,倍轻松的产品也陷入收割“智商税”的质疑,不少用户表示,宣称将中医按摩理念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倍轻松按摩仪并不能起到按摩作用,且产品质量差,设计或存在缺陷。
上市近一年面临股价下滑、高管出走
其官网信息显示,2000年,breo倍轻松品牌正式成立。2021年7月,倍轻松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并宣称自己为科创板“健康智能硬件第一股”。
实际上,倍轻松并非第一次出现在二级市场了,早在2016年5月,倍轻松曾在新三板挂牌,但该股于2017年8月终止挂牌,理由为资本运作规划及战略发展规划的调整。但关于此段经历,倍轻松在其官网只字未提。
在科创板上市当天,倍轻松发行价格为27.4元/股,当日股价最高拉升至185.58元/股,盘中一度暴涨577.3%,当日收盘股价报171.18元/股,总市值超105亿元。
尽管上市当天股价暴涨,但在之后的日子里,倍轻松的股价却呈现出了“跌跌不休”的局面,股价表现为“上市即巅峰”。在今年4月,其最低跌至38.24元/股,较高点跌去近80%。
与此同时,倍轻松也出现了高管出走的状况。今年5月,倍轻松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收到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张大燕的书面辞职报告,张大燕因个人家庭原因,特申请辞去副总经理及财务总监职务。
公开资料显示,张大燕早在2007年便加入了倍轻松,其离职引起业内广泛关注。记者查询倍轻松2021年财报发现,张大燕2021年从倍轻松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仅为66.76万元,在公司副总经理行列中居于较低位。
究竟是何原因让这样一位在倍轻松工作近15年的老员工离职,到底是倍轻松无法给出更高的工资待遇还是另有隐情?
业绩下滑,疫情期间线下门店成“包袱”
2021年,该公司营收11.9亿元,也是首年超过10亿元营收。但从季度表现来看,自2021年Q3开始,倍轻松业绩增速便出现持续下滑迹象。
2022年Q1,尽管倍轻松的营收仍然在增长,但增速却创下了历史新低的15%,归母净利润更是急剧下滑,直接变成了负值(亏损988.98万元)。
安信证券分析称,倍轻松Q1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业绩出现亏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Q1偶发疫情对线下门店经营影响较大,但租金、员工薪酬等门店费用支出较为刚性,导致Q1线下门店整体亏损;Q1原材料价格仍处高位,成本压力较大,Q1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2.8个百分点;该公司加大电商渠道投入,提高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支持力度,Q1期间费用率同比增长5.4个百分点。
另据多家券商研报分析称,自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倍轻松盈利能力减弱,主要系疫情影响盈利能力较强的线下交通枢纽门店销售。
倍轻松不是没有提早做准备,自2020年开始,倍轻松便加大线上渠道投入,其线上收入及规模也有快速提升。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倍轻松直营门店数累计达186家,其中购物中心门店数量为108家,交通枢纽门店数量为78家。2021年线下渠道营收占比较2020年同比下滑5.2个百分比,但这一比例仍然高居36.96%。
对此,互联网分析师于斌表示,此前为倍轻松贡献较大销售额的门店,疫情期间却成了“包袱”。尤其是机场店、高铁站曾经是倍轻松树立高端品牌形象、提升毛利率的有力“武器”,此时的流量下滑,也直接冲击了其原本的销量与毛利率。
2021年销售费用为研发费用的10余倍
自招股书记载的2018年开始,倍轻松的毛利率便明显高于同行可比公司。尽管近年来倍轻松的毛利率在下滑,但其2021年的毛利率仍达到56.69%,明显高于同行可比公司均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毛利率遥遥领先的同时,其销售费用率也一直高企。2021年,倍轻松的销售费用率为40.75%;2022年Q1,这一数字高达45.56%。
在2021年年度财报中,倍轻松称其销售费用率高于可比公司,主要系销售模式存在差异。其直销比例较大,在直销渠道下,该公司线上平台的推广费和线下门店的租赁费、销售人员的薪酬支出较大,销售费用率随之较高;而可比公司直销比例相对较低,销售费用率也随之较低。随着倍轻松线下直营门店数量的增多,线下门店的租赁费、销售人员的薪酬支出将进一步增加,销售费用率可能进一步增高。
而与日渐高企的销售费用相比,倍轻松在研发上的投入却显得格外吝啬。2018-2021年,倍轻松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04%、5.86%、4.46%、3.97%;2021年,该公司销售费用为研发费用的10余倍;2022年Q1,该公司销售费用为研发费用的7.4倍。
此外,在员工的专业构成方面,根据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倍轻松员工大部分为销售人员,技术人员仅占总员工数的11.63%。
这无疑给倍轻松扣上了“重营销、轻研发”的帽子。
主营产品被指收割“智商税”
倍轻松主要经营自主品牌“breo”与“倍轻松”系列产品,同时为其他知名品牌企业提供ODM定制产品。蓝鲸财经记者从电商平台搜索倍轻松按摩仪产品发现,商品列表中涵盖不同系列的肩、颈、眼、头部按摩仪等,价格在99元-3399元不等。
那么,按摩器生意的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5年至2021年,我国按摩器市场规模由96亿元增长至1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1.05%。与此同时,按摩器不再是老年人的专享产品,年轻人正逐步成为该产品的主力军。
近年来,在品牌方的大力营销之下,倍轻松与SKG等产品出圈。而在产品代言人上,二者也是下足了功夫,分别选择了肖战与王一博。
但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购买按摩仪产品是不是在缴纳“智商税”一直是该行业的争议点,相关报道也是层出不穷。
近来SKG便陷入“假洋货”风波,据新浪科技报道,SKG一直在给外界营造国际大牌的印象,但实际是一家起家于广东顺德的本土企业,早期还以德国SKG集团自居,主要销售家电产品,后来遇到瓶颈才转型按摩仪。在产品宣传方面,SKG也被质疑涉嫌夸大宣传。从产品属性上来看,按摩仪并不属于医疗器械。不少用户反馈出现烫伤、疼痛加重,甚至诱发疾病住院的情况。
而在倍轻松的官方网站,其宣称将中医按摩理念与现代科技结合。但在倍轻松产品的电商平台购买评论区,有不少用户表示,产品并没有宣传的那样起到按摩作用,甚至有些产品有设计缺陷,质量差等。
实际上,倍轻松的按摩仪曾因质量问题遭到相关部门处罚。2020年6月,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倍轻松子公司正念智能生产的“3D 揉捏按摩披肩”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违反了《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对正念智能作出停止生产不符合国家标准的“3D揉捏按摩披肩”,并处以8.91万元的行政处罚。
记者关注到一款售价429元的头皮按摩器scalp mini,该产品宣传界面宣称具备深层清洁、稳固发根、丰盈发质的功能。但有用户表示,该款按摩器的按摩抓经常掉,用后更加容易掉发。有用户称:“价格还蛮贵的,华而不实,用起来也不舒服。”
频繁被指收割“智商税”的倍轻松,还能依靠售卖暴利的按摩仪产品走多远呢?
本文源自蓝 鲸TMT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42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