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贵电器研究报告:轨交连接器龙头,新能源业务再起航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吴证券,马天翼,周尔双,唐权喜,鲍娴颖)
1.永贵电器:深耕连接器,下游应用覆盖三大板块
永贵电器成立于 1973 年,2012 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是国内轨道交通连接 器龙头,同时积极拓展新能源、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公司深耕轨道交通连接器业务 30 余年,目前在国内细分领域占据龙头地位,2004 年进入地铁领域,2009 年开拓高铁 领域。2012 年便开始布局新能源市场,充电枪已成为公司拳头产品。公司 2014 年切入 军工领域,2016 年收购主要从事电脑与消费电子连接器的翊腾电子,但是近年来翊腾电 子盈利能力下滑,因此公司于 2020 年将其剥离,专注轨交及新能源车连接器业务。
1.1.布局三大板块,产品矩阵丰富
目前,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布局,目前已形成轨道交通与工业、车载与能源信息、 特种装备三大业务板块: 轨道交通与工业板块:公司产品主要有连接器、减振器、门系统、计轴信号系统、 贯通道、受电弓、蓄电池箱等,主要应用在铁路机车、客车、高速动车、城市轨道交通 车辆、磁悬浮等车辆及轨道线路上;配套供应于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 公司以及建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地铁运营公司。
车载与能源信息板块:公司车载与能源信息板块产品包括高压连接器及线束组件、 高压分线盒(PDU)/BDU、充/换电接口及线束、交/直流充电枪、大功率液冷直流充电 枪、通讯电源/信号连接器、储能连接器、高速连接器等,其中车载产品为新能源汽车提 供高压、大电流互联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并已进入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上汽、一汽、广汽、北汽、本田等国产一线品牌及合资品牌供应链体系;能源信息产品主要应 用于通信基站及各类通信网络设备和储能设备等,配套服务于华为、中兴通讯、大唐移 动、维谛技术等公司。 特种装备板块:公司特种装备板块产品包括特种圆形电连接器、微矩形电连接器、 射频连接器、光纤连接器、流体连接器、机柜连接器、岸电连接器、深水连接器、以及 其它特殊定制开发的特种连接器及其相关电缆组件等。
六大生产基地保障产能,辐射全国客户。公司自设立之初便开始连接器产品的研发, 在核心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有深厚的积累,公司目前拥有+规划扩产浙江、绵阳、成 都、江苏、北京、深圳六大生产基地,既可以解决生产力不足的情况,同时也满足公司 对于研发、生产、组装、测试等工艺的需求,有利于公司在各领域的拓展,是公司未来 实现高速发展的保证。 公司旗下共 7 家子公司,四川永贵、深圳永贵负责新能源业务生产。子公司四川永 贵作为连接器产品主要子公司之一,负责包括轨交连接器、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通信 连接器及军工连接器等产品。深圳永贵负责新能源线束及通信连接器,江苏永贵负责轨 交蓄电池箱,永贵博得负责轨交门系统,重庆永贵负责贯通道系统,永贵东洋负责受电 弓系统,北京永列负责计轴信号系统。
1.2.深耕连接器,高管行业经验丰富
股权结构相对稳定,高管行业经验丰富。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范永贵、范正军、范纪 军、汪敏华、卢素珍、娄爱芹组成的范氏家族,累计控股 43.59%。其中,范永贵以持股 14.01%的比例成为第一大股东,董事长范纪军与总经理范正军分别持股 7.87%、8.17%。 公司高管均深耕行业多年,在永贵电器拥有较长的工龄,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熟悉公 司发展情况。
1.3.收入利润回暖,股权激励彰显信心
出售翊腾电子,利润逐年提升。公司于2020年出售全资子公司翊腾电子,其收入 及利润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此后,公司盈利能力逐渐恢复,营收持续稳定增长。 公司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1.5亿元、10.5亿元,同比上升9.1%、 36.1%,净利润分别为1.2亿元、1.19 亿元,同比上升 16.4%、30.4%,实现了较快的增 长。2022Q3 营收环比下降2.9%,主要系公司轨交板块老订单客户不达预期以及绵阳停 电造成的产能下降。
轨道交通业务稳定增长,稳固公司基本盘。轨交是公司的主要业务板块,尽管轨交 连接器市场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趋于稳定,但得益于公司轨道交通产品种类的增加,新产 品的快速增长带来板块的整体稳定增长。2022 年上半年,公司轨道交通与工业营收 3.5 亿元,同比增长 19.8%,营收占比 51.7%。轨交板块行业壁垒较高,毛利率保持在稳定 的高水平,2019-2022 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别为 43.8%、42.5%、40.8%。 车载及新能源产品贡献主要业绩增量。2020 年出售子公司翊腾电子导致车载及新 能源收入出现暂时性下降,长期看该动作优化公司新能源产品结构,提高公司资产使用 效率。2020 年到 2022 年上半年,新能源板块收入占比逐年提升,2022 年上半年营收 3 亿元,同比增长 100%,占公司总收入的 44%。在新项目与规模效应的推动下,车载与 能源信息板块的毛利率稳中有升。
践行控费效果显著,费用率逐年下降。2019-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的销售费用率、 管理费用率及财务费用率呈下降趋势。2021 年及 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分别 为 8.1%和 6.4%,销售费用率的下降主要是因为公司在 2021 年将发生在商品控制权转移 给客户之前,且为履行客户销售合同而发生的运输成本从销售费用重分类至营业成本。2021、2022Q1-Q3 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8.7%、6.5%,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8%、-1.3%。
加大研发投入,核心技术与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公司研发投入一直处于稳定高水 平,2020-2022Q1-Q3 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 8822 万元、9497 万元、7604 万元,占营业收 入的 8.4%、8.3、7.3%。公司的基础技术研发一直走在行业前端,主导及参与制定了 3 项 连接器及线束技术相关的国家标准,16 项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公司现有技术人员 529 人,拥有多位业内高端核心技术人才,研发人员占比维持在 20%左右,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共拥有专利授权 564 项,其中发明专利 69 项。
对四川永贵定向股权激励,为车载及能源信息业务保驾护航。公司历史上共实施二 次股权激励计划。第一期与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分别于 2015 年和 2017 年发布,持有人 为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2022 年公司发布上市以来首个股权激励 计划,针对公司新能源业务核心子公司四川永贵的管理人员、核心业务/技术人员共计 182 人拟授予 580 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 6.95 元/股,业绩考核目标为四川永贵 2022-2025 年营收不低于 8/12/17/24 亿元,对应 22-25 年 CAGR 为 44.2%。股权激励计 划彰显公司对于新能源业务的。
2.新能源汽车连接器重回高增长轨道
2.1.汽车市场空间广阔,本土企业加速追赶
2.1.1.汽车领域是连接器最重要的下游应用之一
连接器系电子系统设备之间电流或光信号等传输与交换的电子部件,是一种连接电 气端子以形成电路的耦合装置。连接器作为节点,通过独立或与线缆一起,为器件、组 件、设备、子系统之间传输电流或光信号,并且保持各系统之间不发生信号失真和能量 损失的变化,是构成整个完整系统连接所必须的基础元件。按照传输的介质不同,连接 器可以分为电连接器、微波连接器、光连接器和流体连接器等,是实现可靠地传输数据、 电力和信号。作为复杂产品模块化设计产生的必需品,连接器现已广泛应用于汽车、通 信、计算机等消费电子、工业、交通等领域。 汽车领域是连接器最重要的下游应用之一。广泛应用于动力系统、车身系统、信息 控制系统、安全系统、车载设备等。2021 年,汽车领域连接器占全球连接器市场比重达 23.70%,是连接器第一大应用领域。
汽车连接器市场空间广阔,2025 年全球市场规模超百亿美元。2019 年,全球汽车 连接器的市场规模增长到 152.10 亿美元,2014-2019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33%,高于 同期全球连接器总市场规模的增速。根据 Bishop& Associates, Inc.预测数据,2025 年全 球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达到 194.52 亿美元。从地区市场规模占比情况看,中国 2020 年全球占比已高达 31%,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连接器市场。
2.1.2.汽车连接器格局:海外巨头处于领先地位,国产替代加速进行
连接器制造商一般为单一的电连接器、射频连接器或光连接器生产企业。国外的泰 科、安费诺等连接器巨头企业同时具备生产电连接器、射频连接器、光连接器的能力, 行业入局早,具备较强的技术积累,占据了主流市场份额。国内大部分制造企业仅限于 其中单个类型的产品进行生产,国内同时具备电连接器、射频连接器、光连接器生产能 力的企业不多,整体实力与海外大厂仍有较大差距。中航光电、永贵电器、瑞可达等是 为数不多的具备多种类型连接器生产能力的企业,产品应用覆盖了军工、通信、汽车等 领域。
随着国产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对供应链安全及经济便利要求提升,国产汽车连 接器厂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由于新能源车企对于供应链可控安全的要求较高,国内汽 车高压连接器厂商借此机会快速崛起。除中航光电、永贵电器、徕木股份、瑞可达、巴 斯巴等传统连接器企业外,立讯精密、长盈精密等消费电子连接器厂商也正在切入。
2.2.电动化+智能化打开汽车连接器市场空间
汽车连接器产品型号多种多样。按照连接结构分类,可以分为线对线、线对板、板 对板、柔性线路板 FPC、芯片封装(IC 引脚类)等。按照最重要的功能类别可以分为低 压连接器、高压连接器和高速连接器。按照连接结构分类来看,线端连接器作为外部连接器,需要经受线束生产制造以及 对插时的外力,机械性能要求比板端连接器更高。从结构来看,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相比多了压接套管和二次锁止(TPA)两部分,主要用于保护导线与接触体端接处不 受损伤、固定线缆和端子位置不偏移。线端连接器主要由海外一线厂商垄断,国内厂商 普遍集中在板端连接器生产领域。
一般情况下,一辆燃油乘用车大约有 1500 个连接点,所需用到的连接器种类有一 百多种,一辆汽车用到的连接器数量有几百只。以 15-20 万价格的燃油车为例,连接器 使用总量约为 500 对,总价值约在 2500 元,其中低压连接器约 450 对,总价值为 2000- 2300 元;新能源汽车低压连接器单车价值量与燃油车类同,达到 2000 元左右。但由于 电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普遍高于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内高压、高速连接器价值量分别达 800-3500 元/车及 1000-2000 元/车。综合来看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单车价值量能够达到 5000-7000 元/车,远高于传统燃油车。从当月新增汽车零售量口径看,中国新能源汽车 的渗透率从 2020 年 1 月的 2.4%迅速提升至 2022 年 11 月的 36.3%,汽车电动化和智能 化的发展不断推进着车载连接器的市场空间增长。
2.2.1.低压连接器:型号多样,应用广泛
低压连接器用于连接低电流信号,主要用于舱内、车灯、发动机系统、控制台、仪 表、底盘系统等,汽车基本上每个部位都有用到低压连接器,型号多种多样,在燃油车 和新能源车内均有广泛应用。
2.2.2.高压连接器:价值占比高,国内供应商占据一席之地
高压连接器是新能源车核心器件之一,提供接通和导电功能,确保高压系统电流安 全输入输出。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力驱动电机的原理,为达到较大的扭矩和扭力,需要提 供大功率的驱动能量,根据 P=UI(功率=电压*电流),大功率需要相应的高电压和大电 流。因此,对于新能源高压连接器一般根据场景不同需要提供 60V-380V 甚至更高的电 压等级传输,以及提供 10A-300A 甚至更高的电流等级传输。高压连接器由绝缘件,导电接触对以及外壳等辅助结构组成,主要应用于电池、电 机、电控、高压控制盒、空调压缩机、车载充电机、DCDC、PDU、MSD、充电口等场 景,主要用于保证整车高压互联系统,即在内部电路被阻断或孤立不通处架起桥梁从而 使电流流通。
高压连接器单车价值量较高。一般来说,单辆新能源汽车中高压连接器需求量在 40 对左右,单车价值量达 800-3500 元。我们假设 2022 年新能源乘用车高压连接器单车价 值量为 2000 元,商用车为 2800 元,并且逐年以 5%的幅度下降,据此测算 2022 年中国 市场规模为 231 亿元,2025 年为 369 亿元,22-25 年 CAGR 为 16.9%。
产业链重塑机会叠加增量需求下,国内高压连接器企业实现弯道超车。高压连接器 主要国外企业包括泰科、罗森博格、安费诺、安波福等。相较于传统低压、高速连接器 行业主要被海外大厂垄断,新能源高压连接器领域,本土企业抓住产业变革期国产新能 源汽车品牌力崛起,车企重塑供应链的机会迎头赶上,产品性能与外资企业相当,凭借 价格优势和服务优势快速切入国内新能源汽车主机厂供应链。根据中汽协数据,1-11 月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产量 595 万辆,同比增长 107.9%,新能源商用车产量 350 万辆,同比 增长 93.4%。
2.2.3.高速连接器:国外垄断,国内供应商加速研发
高速连接器主要用于娱乐及智能驾驶系统,可用于连接激光雷达、摄像头、驾驶辅 助功能、控制台系统、后排娱乐系统、舱内灯。高速连接器主要有同轴连接器(包括 FAKRA 和 Mini-FAKRA,主要传输模拟信号)和差分连接器。
智能驾驶不断升级,高速连接器迎量价齐升。ADAS 是通过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 摄像头等传感器完成数据采集,将其通过高速传输到计算平台进行处理,并发出驾驶指 令及其他辅助指令的系统。ADAS 从 L1-L2-L3 不断升级,停车辅助、自适应巡航、盲 点检测以及舱内 DMS 等功能需求扩充,所需传感器数量也在增加,数据和信号的传输 速率成倍提升。根据智车科技数据,L2、L3、L4 级别自动驾驶车辆产生的数据量为 0.16、 2.3、8GB/s,对于高速传输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我们调研,L2 级别车型高速连接器单 车用量为 160 对,到 L3 级别,高速连接器单车用量提升至 200 对左右。
高速连接器仍由国外厂商主导,电连技术能力靠前。目前高速连接器仍由罗森博格 和泰科主导,主要原因是国外厂商构筑了专利壁垒,国内电连技术、林积为、瑞可达、 中航光电、徕木股份、鼎通科技等企业都在大力投入高速连接器的研发设计,争取以更低的成本避开国外厂商专利限制,并实现同等或更高的性能。目前国内厂商在高频高速 连接器领域占据领先优势的是电连技术。在国内智能驾驶高速发展阶段,电连技术由通 信射频连接器切入汽车连接器行业,能够未来高速连接器国产替代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2.3.永贵电器高压连接器积累深厚,客户结构优化重回增长
2.3.1.永贵电器:深耕高压连接器,客户结构不断优化
永贵电器 2010 年左右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业务, 现有产品包括高压连接器及线 束组件、PDU/BDU、充/换电接口及线束、交/直流充电枪、大功率液冷直流充电枪、通 讯电源/信号连接器、储能连接器、高速连接器等, 已形成完善的新能源产品体系。公司 2012 年开始布局新能源车载连接器,在国内厂商中起步较早。2016 年 5 月公 司就拿到了电动汽车充电接口的强检报告,2017 年受新能源汽车补贴滑坡,行业洗牌和 客户过于分散影响导致利润空间下降;2018 年公司开始进行客户结构调整,逐渐减少或 终止与风险客户交易,聚焦优质客户,改善客户结构,下游客户逐步涵盖了吉利、长城、 比亚迪、北汽、上汽、一汽、本田等知名车企。2021 年随着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快速增长, 公司高压连接器及线束业务跟随优质大客户共同进入加速成长期。
未来公司将加深与一线车企的合作,拓展品类,提升供应份额。我们认为公司未来 与比亚迪、赛力斯金康、吉利、上汽、长安等优质客户的合作关进将进一步深化,公司 产品的单车价值量有望不断提升。同时我们亦看好公司对其他头部新能源车企客户的加 速拓展。
3.充电枪:充电桩市场快速增长,超充枪提供超额弹性
3.1.充电桩市场增长,快充、超充占比提升
3.1.1.充电效率是新能源车发展的核心痛点
充电、换电各有优劣,充电是补能的必须选项。新能源汽车补能效率和体验是行业 发展的核心痛点。当前主要的补能方式包括换电和充电。换电是在换电站更换新能源车 电池实现补能的方式,可将需要补充电能动力电池统一充电,充分利用晚间的低谷电能, 且车主无须等待,即换即走。但换电模式在技术、商业和标准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相 较而言,充电模式的应用基础和可行性高于换电模式,并且换电站的缺电电池补能仍要 通过充电实现,因此充电是补能的必选项。
充电方式包括交流慢充、直流快充、直流超充三类: 交流慢充:采用小电流(低于 10A)在交流 220V 电压下进行充电,由车载充电机 OBC 将电网交流电进行变压整流,转换为直流电后对车电池充电,一般无需对电网进行 特殊改造,主要面向个人、家庭用电动汽车,充满电需要 6~8 小时。 直流快充:直流桩自带 AC/DC 充电模块变压整流,可直接转换为直流为车充电, 具备高电压、大功率(100-300kw)、充电快的特点,能够实现 10-15min/百公里充电速 度。直流桩对电网要求较高,需建设专用网络,因此多配备于集中式公共充电站内。 直流超充:自 2019 年部分车企开始推出 800V 平台电动车技术后,配套充电端的直 流超充技术也被推出,多家主机厂和桩端运营商陆续发布超充充电桩技术或建设计划, 充电电压达 800-1000V,电流达 600A,充电速度进一步缩短至 2-4min/百公里。
3.1.2.直流超充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直流超充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相较于交流慢充和普通直流快充,直流超充的补 能效率更高,2-4min/百公里的充电速度能快速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超充应用的推广 需车、桩、电力配套设施共同升级。由于超充峰值电压高达 800V 以上,电流达 600A, 因此只有受电方汽车电池充电功率达到 480kw 左右,才能够实现超充体验。桩端同样需 要单枪充电桩功率达到 480kw 才能完成“超充”,这意味着配电要求的提升。此外,若 超充充电高峰恰与用电高峰重合,会进一步加剧资源闲置问题,超充桩带来的瞬时功率 提升也会对饱满运转的配电网造成额外压力,解决方案之一是配备储能设施。因此超充 应用对车、桩和电网端都提出了更多要求。
车端:主机厂已在动作,800V 高压平台车型密集发布。2019 年保时捷 Taycan 首次 推出 800V 高电压电气架构,将充电时间缩短至 50 分钟以内。2020 年吉利首次发布支 持 800V 的 SEA 浩瀚架构,此后国内车企加快 800V 高压平台布局。极狐阿尔法 S、阿 维塔 11、小鹏 G9、长城机甲龙、埃安 V Plus 车型于 2022 年内陆续上市,为直流超充的 应用扩大了市场基础。
桩端:车企和运营商积极入局,桩企大功率充电桩占比提升。部分车企加速布局自 建充电网络,以提高充电效率和巩固自家品牌汽车销量。截至 2022 年 11 月,共有特斯 拉、蔚来、小鹏、广汽埃安、大众、保时捷、长安阿维塔 7 家车企发布了自建或与桩企 合作共建大功率超/快充的规划。国家电网作为国内第三大充电运营商,是国内最大的充 电桩公开招标企业,其招标需求对行业具有风向标意义。2020-2021 年,国网 160kw、 240kw 大功率充桩招标数量占比分别由 34%、1%提升至 57%、4%,桩企加速大功率桩 布局趋势确定。
标准端:新充电标准的制定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现行充电国标 GB/T18487.1-2015 中电压最高 950V,电流最高 250A,对应最高充电功率约 250kW,对超充 未有明确要求。因此当前各家超充桩仍不统一,车企、桩企对超充国标的需求呼之欲出。 2022 年 4 月工信部装备一司组织全国汽标委开展 GB/T 20234.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 连接装置第 3 部分:直流充电接口》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修订,并且已形成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将充电额定电压提升至 1500V,电流在主动冷却下最高提升至 800A,将超 充纳入标准范围内。但由于完整标准包括充电系统控制导引、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三部 分,除充电接口外的其他两部分新标准制定进度相对落后。我们预计 2023-2024 年完整 标准有望落地推行,届时将进一步推进大功率超充行业的发展。
液冷超充技术保障超充安全,提升体验,预计成为行业发展趋势。直流桩由充电模 块、充电枪及线缆、主控板三个主要部分组成。400kW 及以上大功率充电时,峰值电流 能够达到 600A,高电流充电过程将会产生大量热量,因此对充电桩热管理要求更高。 2022 年 4 月 28 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推荐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 3 部分:直流充电接口》的意见中指出:对于额定电压为 750/1000/1500V 的直流充电 接口,额定电流(持续最大工作电流)值为 200、250、300、400、500、600、800A,充 电桩必须具备主动冷却装置。散热问题是充电桩在迈向高功率充电方向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液冷超充技术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和传统直流充电枪和电缆相比,带液冷的充电枪和充电电缆,通过在充电枪、 电缆、充电桩回路上增加了冷却管道,电缆内部增加了冷却液的管道,就可以通过 动力泵推动液体循环从而把热量带出,从而防止大电流导致的充电系统过热。大功率液 冷充电枪是通过一个电子泵来驱动冷却液流动,冷却液在经过液冷线缆时(液冷线缆在 工作时由于承载大电流会发热),带走线缆及充电连接器的热量,回到油箱(储存冷却 液),然后通过电子泵驱动经过散热器散发热量,如此循环工作,可以达到小截面积线缆 通载大电流、低温升的要求。
根据线缆结构的不同,可将大功率液冷充电枪分为水冷和油冷两种形式,其中油冷 是将绝缘层设计成油管,将导体部分直接浸油,通过绝缘油的循环散热来提高载流量。油液充电枪的端子是经过特殊设计的循环系统,既保证了液体的循环冷却,又能够防止 导电,保证了绝缘的安全性。绝缘油(冷却介质)的工作温度为-50℃~150℃,具有闪点 温度高、比热容值小且绝缘安全的优点,因此国内充电枪大多选择绝缘油作为液冷充电 枪的冷却介质。油液充电枪根据冷却管道与导体之间是否直接接触分为分体冷却和浸泡 冷却两种方式。
3.2.充电桩建设带动充电枪市场空间增长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截止 2021 年底中国公共充电桩共 有 114.7 万个,同比增长了 42.1%,相较于 2016 年底增长了约 6.7 倍。过去五年期间中 国公共充电桩实现了 50.4%的 CAGR。车桩比也呈下滑趋势,从 2016 年的 4.29 持续下 降至 2021 年的 2.93,最近三年逐渐趋于稳定,在 3.0 上下浮动,距离理想化一车一桩的 目标仍有进一步改善空间。交流充电桩是基础充电设施,出货量与新能源汽车高度绑定。交流充电桩是一种小 功率充电桩,主要包括车主自建家用交流私桩及公共交流充电桩。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 据,2022 年 1-9 月,我国随车配建的私人交流桩新增量同比提升 353%,公共交流桩新 增量同比提升 116%。
直流桩主要用于公共快充桩,未来占比有望进一步增长。截至 2022 年 9 月,国内 公共桩累计达到 163.6 万台,其中直流快充占比 43%,相比 2022 年 1 月增加 2pct。对终 端用户来说,交流充电桩虽然可以实现便利和低成本充电,但存在充电速度慢、需要固 定车位等问题,同时终端用户对高速公路和商圈等应用场景有较大的快充需求,预计未 来公共桩中直流桩占比有望扩大,公共快充直流桩数量有望进一步增长。
2022 年 9 月,中国大陆的车桩比为 2.6,我们假设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充 电桩的建设也将随之加速,车桩比逐年下降,至 2025 年达到 2.2。经我们测算, 2025 年中国大陆公共直流充电桩/公共交流充电桩/私人交流充电桩建设数量分别为 290.8/70.9/1394.2 万台,市场空间分别为 441/28/75 亿元,2022-2025 年市场增速 CAGR 分别达到 43%、36%、25%。
与中国相比,美国及欧洲的充电桩行业发展仍较落后,我们结合相关机构数据估测 得出,美国、欧洲公共充电桩的车桩比在 2021 年分别为 18/15 左右,总车桩比分别为 4.2/3.8 左右,发展空间大,这两项指标未来有望在各国政府政策推动下持续优化。国内 充电桩市场起量更早,国内桩企在较为激烈的竞争中提升了产品力同时控制成本能力远 优于海外的制造企业,因此我国充电桩产品在能够满足海外需求的基础上,具备显著的 成本优势,国产充电桩出海大有可为。
根据我们的测算, 2025 年美国新能源车公共直流充电桩/公共交流充电桩/私人交 流充电桩建设数量分别为 13.4/27.3/104.9 万台,市场空间分别为 117.6/8.5/27.0 亿元, 2022-2025 年市场增速 CAGR 分别达到 71%/54%/63%。我们测算 2025 年欧洲新能源车 公共直流/公共交流/私人交流充电桩建设数量分别为 42.0/32.8/98.3 万台,市场空间分别 为 367.2/13.1/25.3 亿元,2022-2025 年市场增速 CAGR 分别达到 125%/31%/21%。
充电桩建设加速,有望强力带动充电枪市场需求。充电枪起到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 电气连接的作用,并实现充电桩和汽车间的通信连接,是充电桩实现充电功能必不可少 的零部件。充电桩的建设加速带动与之匹配的充电枪市场需求。我们假设,我们估测目 前国内交流枪均价约 250 元,直流枪均价约 1000 元,并以每年 5%的幅度降价,考虑到 维修替换以及一桩多枪等因素,假设桩/枪数量比为 1.1,2025 年中国大陆/美国/欧洲直 流充电枪/交流充电枪的市场空间分别为 22.8/36.6,3.2/19.6,9.9/19 亿元,2022-2025 年 市场增速 CAGR 分别为 40%/17%、80%/55%、86%/14%。
3.3.交、直流枪供应优质大客户,液冷超充枪先发优势明显
永贵电器的充电枪覆盖直流与交流,涵盖国标与国际标准接口,性能稳定。以公司 产品直流 YG691 国标充电枪举例,其具备插合后满足 IP55 防水性能、使用 10000 次后 接触电阻及稳升依旧满足国标要求、在经受 1.5t 压力测试后,所有功能依旧满足标准等 优点。充电枪在永贵电器车载新能源业务占比超过 30%,在主流国产上市连接器企业中 占比最高,终端客户涵盖多家行业主流车企及桩端运营商企业。
掌握大功率液冷充电枪的核心技术,占据先发优势。永贵电器大功率液冷超充枪能 够实现在 1000V 电压,400A~500A 的充电电流下工作,将原来充电 2-3 小时的时间缩 短为 5-15 分钟,永贵是国内第一家液冷大功率超充枪量产的公司,公司已给众多国内 的整车厂、充电桩端厂家及运营商提供大功率液冷充电枪产品,形成市场先发优势。目 前公司主要围绕汽车厂家对应车型设计研发和生产液冷充电枪,在第一代产品基础上, 公司已研发第二代液冷超充枪,持续优化结构降低成本,在未来将推出更具竞争力的平 台液冷超充枪,以满足各类充电桩运营企业的需求。公司超充枪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 有望在需求大规模扩张的市场中获取超额份额。
产品品类丰富,为公司成长贡献长足动力。公司 2017 年-2018 年就完成了国标充电 枪迭代以及美标充电枪开发验证,是国内少有的覆盖国标、欧标、美标三种接口型号的 厂商,可满足各种下游客户需求。此外,公司不断拓展产品品类,与多家国内头部客户 达成合作,供应充电桩座、欧标枪等多种产品,为公司长足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4.轨交连接器龙头地位巩固,产品结构不断丰富
4.1.存量维保+增量释放,轨交收入稳定增长
轨道交通包括高铁、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三大层次。高铁和城际铁路的建设将 城市群联系起来,构成全国的交通网络;而城市轨交的建设反映了某个城市的交通网络 发达程度,以地铁为主要构成部分,逐步向市域快轨、有轨电车、轻轨等多种制式结构 发展。
十四五期间轨交增量逐渐释放。绿色交通大背景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在步入稳 定发展阶段。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 2021 年城市轨道交 通运营情况,2021 年,我国新 增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35 条,新增运营里程 1168 公里,较去年增长约 15%。未来中国的 普通铁路、高速铁路以及大中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仍将大规模展开,对机车、动车组、地 铁等车辆的需求将持续扩大。 碳中和承诺下城市客运结构有望改善,城轨将承载更多城市客运出行,城轨建设规 划指引行业未来五年高景气。2020 年 8 月国家铁路集团发布《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 规划纲要》,提出到 2035 年建成现代化铁路网,全国铁路网 20 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 7 万公里左右。据此分析,到 2035 年高铁线路里程、动车组保有量有望翻倍;铁路营业 里程、机车保有量、客车保有量将保持稳步增长。
轨道交通存量车辆集中维保周期开启。据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统计,到 2021 年 底,高铁运营里程达 4 万公里,2021 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7489 亿元,铁路机 车保有量 2.17 万台、铁路客车保有量 7.8 万辆、动车组保有量 3.32 万辆。各类轨道交通 线路持续增长、车辆保有量屡创新高,存量需求不断放大,运营维保业务将随着保有量 市场的增长而增长,十三五期间投入运营的高铁动车组车辆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近几年 分别步入检修和架修。轨道交通运输装备需求的增长,也将拉动轨交连接器及相关产品 的需求提升。
4.2.轨交连接器龙头,产品应用不断扩展
公司深耕轨交连接器多年,技术优势明显。公司已为国内轨交连接器龙头。作为公 司传统优势产品,轨交连接器经过多年技术沉淀与迭代发展,工艺技术含量高,深受下 游客户信赖。公司综合研发、生产、供应能力受市场认可,已通过 CRCC 认证体系。在 纵向延伸方面,公司布局了连接器、门系统、减振器、贯通道、计轴信号系统、受电弓、 蓄电池箱在内的七大轨道交通产品。公司的轨道交通配套产品主要应用在铁路机车、客车、高速动车、地铁、磁悬浮等 车辆及轨道线路上,配套供应于中国中车集团、铁路总公司以及建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地 铁运营公司。
轨道交通新产品持续放量,成为业务增长新动力。公司车辆门、贯通道、计轴系统 等新产品经过持续技术积累和不断创新迅速抢占市场,近几年迎来业绩持续释放,非连 接器新产品在 2020 年、2021 年分别实现收入 2.4 亿元、2.5 亿元,在轨道交通与工业业 务板块中占比分别为 38%、37%。公司轨交新产品渗透率仍将保持提升态势,叠加下游 存量维保需求释放及增量恢复,新产品有望成为公司轨道交通与工业业务增长新动力。
5.盈利预测
我们预测公司 2022-2024 年营业收入为 14.98/20.95/27.13 亿元,同比增长 30.3%/39.9%/29.5% , 预 测 公 司 归 母 净 利 润 为 1.62/2.33/3.04 亿 元 , 同 比 增 长 32.2%/43.9%/30.6%。具体来看: 1、 新能源车载连接器业务:我们假设 2022-2024 年收入分别为 6.28/10.95/15.33 亿 元,同比增长 56.9%/74.5%/39.9%,对应毛利率分别为 20.1%/21.5%/23.1%。
分 产品看,1)连接器及线束产品线:预计 2022-2024 年收入分别为 3.78/5.99/8.15 亿元,同比增长-/58.6%/36.1%,对应毛利率分别为 21.5%/22.0%/25.0%;2)充 电枪产品线:预计 2022-2024 年收入分别为 2.50/4.97/7.18 亿元,同比增长- /98.5%/44.5%,对应毛利率分别为 18.0%/21.0%/21.0%。 2、 轨道交通与工业业务:我们假设 2022-2024 年收入分别为 7.20/8.00/8.80 亿元, 同比增长 6.2%/11.1%/10.0%,对应毛利率分别为 39.6%/41.0%/41.0%。 3、 军工、通信及其他业务:我们假设 2022-2024 年收入分别为 1.50/2.00/3.00 亿元, 同比增长 109.4%/33.3%/50%,对应毛利率分别为 28.0%/28.0%/28.0%。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44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