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墩柱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施工合同、招标文件;

(2)施工图纸;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

1.2、编制原则

(1)合理配置资源,满足工程需要的原则:以优质、高效、快速施工为目的,进行机械设备配套,合理配置施工队伍、组织工程材料供应。

(2)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组织连续均衡施工,做好工序衔接,确保按期和尽量提前完成工程建设。

(3)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先进可靠的安全预防措施,确保施工生产和人身安全。

(4)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全线整体创优规划要求。

(5)保护环境,文明施工的原则,树立环保意识,严格按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组织施工,保护好周围生态环境,做到文明施工。

(6)项目部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结合现场勘察资料及本标段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进场道路、料源、民风等施工条件的情况下,编制了本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以满足业主对质量、安全、施工工期、环保及文明施工的要求。

1.3、编制目的

通过编制本方案选定工艺流程,确定施工机械及人员组合。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将作为以后指导本项目桥梁墩柱施工作业和检查、检测的依据。

二、工程概况

2.1、桥梁工程概况

三、施工准备

3.1、施工现场准备

现场施工用水、用电已准备就绪,施工便道能满足墩柱施工时运输混凝土、钢筋等材料需要。

利用桥周边平坦区域作为钢筋加工场地,配备电焊机、钢筋调直机、弯曲机等加工机械,进行墩柱钢筋的加工,运至现场吊装。

3.2、技术准备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牵头,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仔细阅读施工图纸,领会设计意图,编制施工方案,对现场技术人员、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对原有高程、平面控制点进行复核,建立墩柱施工测量控制网,利用全站仪准确定出墩柱的中心标高、中轴线、四周边线及支立模板边线,并加防护桩以备墩柱中心复位用。根据测出的墩周线,复测墩柱底标高,采用高标号砂浆在墩柱外边线抹带并利用水平尺找平,使带高一致,以利于支模。

3.3、机械、材料准备

钢材已组织进场并报验,混凝土采用商品砼,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

现场配备电焊机、钢筋弯曲机、钢筋调直机等钢筋加工机械,模板采用钢模板,连接牢固后吊车吊装安装。

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略)

3.4、施工人员准备

墩柱工程施工领导小组(略)

四、施工工艺流程

4.1、施工工艺流程

墩身施工程序:施工准备→将墩身与基础接触面进行施工缝处理→墩身钢筋制作与安装→墩身钢模板安装→罐车运输混凝土就位→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混凝土→墩身混凝土养护→拆模→墩身验收、缺陷修复。

4.2、钢筋加工

4.2.1、钢筋进场及检测

钢筋进场后,首先要检验进场钢筋的牌号、等级、规格和产品外观,检查无误后再检验其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和质量检验报告单。无合格证书和质量检验报告单的应不予验收。进场材料验收后,应按钢筋的不同种类、型号、规格、等级及生产厂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并设立识别标志,钢筋露天堆置时,应垫高并加遮盖,以防淋雨锈蚀和其它污染,影响钢筋质量。钢筋外观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在运输、加工和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并按品种、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及时对进场材料按规定抽检频率进行验证试验,并将试验结果填写在材料标识牌上.其中钢筋品种、规格、间距、形状、接头及焊接等均要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

4.2.2、钢筋制作及安装

根据设计图纸,做出钢筋下料单,工班根据下料单加工、分类编号堆放。下料时要根据墩台钢筋编号和供应钢筋的尺寸,统筹安排,以减少钢筋的损耗。成型钢筋制作时,应按设计图纸或下料单在平台上放大样后再进行弯制。

钢筋制作前应调直、除锈;钢筋安装前,应对预埋钢筋进行调直和除锈除污处理,对基础混凝土顶面应凿去浮浆,露出新鲜混凝土,并清洗干净。

钢筋在加工场集中加工成型后运至现场进行绑扎安装,安装时严格控制钢筋间距。钢筋品种、级别、规格、间距、形状、接头位置及焊条、焊缝等均应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的有关要求。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采用搭接焊连接,双面焊缝长度不小于5d,柱加强筋每隔2米焊接一根,焊缝长度不小于5d。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分散布置。同一断面接头数量不超过50%,且同一根钢筋上两个接头之间的距离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每次安装时应先将露出混凝土面的钢筋绑扎,再接长钢筋,每接长一根钢筋应和其它钢筋在中部和顶部绑扎固定,避免钢筋弯曲和倾倒。

为保证墩身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护面钢筋骨架与模板之间必须用不低于墩身混凝土强度的干硬水泥砂浆垫块支撑,垫块尺寸宜为5cm×5cm×5cm,用1.3mm直径的铁丝预埋于垫块内以便于钢筋绑扎固定,垫块间距在纵、横向均不得大于1.2m,保证垫块数量不少于4个/m2。

钢筋加工检查项目及允许偏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允 许 偏 差(mm)

1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加工后的全长(mm)

±10

2

弯起钢筋的弯起位置(mm)

±20

3

钢筋内净尺寸

±5

4.3、模板制作及安装

4.3.1、模板制作

1)模板采用钢模,设拉杆,由面板、纵横加劲肋等组成,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满足施工要求。

2)模板的组装焊接,宜采用组装胎具定位及合理的焊接顺序。

3)模板加工毛刺、焊渣要清理干净,除锈要彻底,防锈涂漆刷均匀。

4)模板加工要求各部位焊接牢固,焊缝尺寸符合要求,焊缝外型应光滑、均匀,不得有漏焊、焊穿、裂纹等缺陷,不得产生夹渣、咬肉、开焊、气孔等缺陷。

5)手工校正模板的变形时,不得碰伤其棱角,且板面不得留有锤痕。

6)模板使用前须进行现场组拼、编号,并检查合格。

4.3.2、模板安装

墩身钢筋安装完毕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即进行墩身模板的安装。墩身模板采用大块钢模,外壁加竖、横向加劲肋,由加工场制做,分块在现场拼装,螺栓连结,具体方法为:

1)依据墩身纵横十字线用墨线弹出模板的的外轮廓线。放好轴线、模板边线、水平标高控制线。模板安装前,应先除锈,并涂刷脱模剂。模板表面应无污物、砂浆及其它杂物,并应在使用前涂脱模剂,脱模剂应采用同一品种,以保证混凝土表面色泽一致。模板与模板之间的接缝处应用泡沫胶或海绵填塞,防止漏浆。

2)支模前在底节模板底口抹砂浆找平层,其作用为防止模板底口漏浆、模板底口找平。找平层不得嵌入墩身体内,且保证下口严密。同时应检查模板连接件是否牢固,检查钢筋是否有碍墩身模板的安装。

3)模板吊装采用汽车吊机,人工辅助配合。每安装完成一组模板,应立即紧固螺栓,并按要求调整模板位置、垂直度、标高。

4)模板安装就位后,根据墩柱的放样尺寸先调整好下端模板位置,再用全站仪调整上端模板中心位置,按规范要求控制好模板的垂直度。在模板调整好及固定好模板下端后,仔细检查连接螺栓紧固情况,防止模板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位。检查模板拼缝,并对模板拼缝进行用玻璃胶填塞刮平。

4.4、砼浇筑

墩身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搅拌站拌制、罐车运输到工地,用泵送或吊车吊起料斗通过滑槽浇筑。

4.4.1、原材料控制

1)对商砼站提供的配合比进行验证,满足各项新验标要求后报监理审批及等试配合格后才可用于现场施工。每次开盘前检测河砂、碎石含水率,算出施工配合比,根据施工配合比投料,并检查砼坍落度是否符合要求。

4.4.2、混凝土拌和

加强对商砼站的管理,混凝土按工程当时需用的数量拌和。在施工中,已初凝的混凝土不得使用,已拌制好的混凝土不允许用加水或其他办法调整混凝土的稠度。浇筑时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拌和设备采用自动控制混合料的配合比、自动控制进料(各种集料、水泥、水)和出料,并自动控制混合料的拌和时间。所有搅拌设备都应始终保持良好的状况。混凝土拌和工作,应将各种组合材料搅拌成分布均匀、颜色一致的混合物。搅拌时间(从所有材料进搅拌筒到混凝土从搅拌筒排出),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4.4.3、混凝土运输

采用混凝土罐车运送混凝土,以确保浇筑工作连续进行。不得采用机动翻斗车、手推车等工具长距离运输混凝土。对混凝土拌合物运输的基本要求是:不产生离析现象,保证规定的坍落度、含气量和在混凝土初凝之前能有充分时间进行浇筑和捣实。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当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时,应利用混凝土运输车强拌20~30s,但不得再次加水。

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或受冻(冬季)。采取措施防止水份进入运输容器或蒸发,严禁在运输过程中向混凝土内加水。

减少混凝土的转载次数和运输时间,从搅拌机卸出混凝土到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以不影响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为限,运输时间一般不超过1小时。

当罐车到达浇筑现场时,使罐车高速旋转20~30s,再将混凝土拌和物喂入泵车料斗或混凝土料斗。

4.4.4、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1)混凝土的浇筑采用沿高度均匀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混凝土的一次摊铺厚度约在30cm左右,但不超过40cm,以充分利用混凝土层面散热。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重塑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2)混凝土采用插入式高频振动棒垂直点振方式振捣,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程度,防止在振捣过程中产生漏浆。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3)插入式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当振动完毕需变换振动棒在拌合物中的水平位置时,应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动棒放在拌合物内平拖。不得用振动棒驱赶混凝土。

4)振捣时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

5)按事先规定的工艺路线和方式振捣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将浇筑的混凝土均匀振捣密实,不得随意加密振点或漏振,振捣应快插慢拔,每点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沉落、表面泛浆或不冒大气泡为准,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避免过振。

6)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进行抹面压光,抹面时严禁洒水。

7)制作混凝土试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试件及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其试件的取样与留置频率应符合相关要求。

4.5、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严格控制混凝土与外界环境的内外温差,最大温差不得超过25℃。尽量减少表面混凝土的暴露时间,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可采用蓬布、塑料薄膜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二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此时应注意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2)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或喷淋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

3)混凝土拆模后,应对混凝土采用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塑料薄膜包裹。期间塑料薄膜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有条件地段应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裹保湿养护时间。

4)在任意养护时间,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应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时,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5)混凝土拆模后可能与流动水接触时,应在混凝土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前采取有效保温保湿养护措施养护,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75%以上的设计强度。养护结束后应及时回填。

6)混凝土养护期间,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作详细记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4.6、拆模

墩身模板拆除时间应根据结构特点、模板部位、混凝土所达到的强度以及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来决定。拆除模板和保温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拆除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强度应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

2)混凝土与环境的温差不得大于15℃。当温差在10℃以上,但低于15℃时,拆除模板后的混凝土表面宜采取临时覆盖措施。

3)模板的拆除应按设计的顺序进行。设计无规定时,应遵循“自上而下、分节分块、先挂后拆”的顺序拆除模板。

4)拆模时严禁抛扔模板,不允许采用猛烈敲打然后强扭等方法拆除模板及支架。

5)模板拆除后,应及时对其进行维修整理,并分类妥善存放。

6)脱模应该掌握好时间,过早会使混凝土发生裂纹或丧失强度,过晚会造成脱模困难,甚至使混凝土局部损伤,同时不利于模板的周转,一般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开始拆模。

五、工程进度计划

墩柱工程计划2020年6月1日~2020年7月10日完成。

六、墩柱施工验收标准及质量通病防治

6.1、工序验收检查项目和允许偏差

墩台模板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钢筋网和钢筋骨架的检查项目

墩、台身检查项目(H为墩、台身高度)

墩台、身质量检验标准

墩柱质量检验标准

6.2、墩台施工质量通病原因分档及预控措施

通病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1.桥梁墩台表面不平整

模板拉杆过紧或过松,拉杆过稀,造成砼表面不平。

1.模板拉杆要进行计算,拉杆松紧要适宜。

2.圆端型桥墩进行模板设计,加强支撑检查。

3.严格按规定串筒下料,减少砼对模板的冲击力。

4.采用整体模板。

2.桥梁墩台顶面流水坡不平

1.测量工作不细,标高标志不清晰。

2.砼灌注顶面时,未认真检查灌注标高位置。

1.灌筑砼前测量技术人员应认真向工班交清灌筑位置、模板上的定位线位置和排水坡的要求。

2.砼灌至顶面标高要大致抹平和找出流水坡,砼初凝前要进行复测和二次压光。

3.选派技术熟练的技术工人实际操作。

4.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特别注意保护压光层,防止破坏、变形。

3.墩身表面粗糙、凹凸不平

1.模板表面在砼浇筑前未清理干净,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

2.模板表面脱模剂涂刷不均匀,造成砼拆模时发生粘模;

3.模板拼缝处不够严密,砼浇筑时模板缝处砂浆流走;

4.砼振捣不够,砼中空气未排除干净。

1.模板表面认真清理,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砼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3.振捣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振捣手在振捣时掌握好止振的标准:砼表面不再有气泡冒出。

4.砼局部酥松,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1.砼配比不准,原材料计量错误;

2.砼未能充分搅拌,和易性差,无法振捣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浇筑砼,下料不当,发生石子与砂浆分离造成离析;

4.漏振造成蜂窝;

5.板上有大孔洞,砼浇筑时发生严重漏浆造成蜂窝。

1.采用电子自动计量拌和站拌料,每盘出料均检查砼和易性;砼拌和时间应满足其拌和时间的最小规定;

2.砼下料高度超过两米以上应使用串筒或滑槽;

3.砼分层厚度严格控制在30厘米之内;振捣时振捣器移动半径不大于规定范围;振捣手进行搭接式分段,避免漏振;

4.仔细检查模板,并在砼浇筑时加强现场检查。

5.墩身结构直边处、棱角处局部掉落,有缺陷

1.砼浇筑后养护不好,边角处水分散失严重,造成局部强度低,在拆模时造成前述现象;

2.拆模时野蛮施工,边角处受外力撞击;

3.成品保护不当,被车或机械刮伤。

1.加强养护工作,保证砼强度均匀增长;

2.拆模时精心操作,保护好结构物;

3.按成品防护措施防护,防止意外伤害。

七、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7.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7.1.1、现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略)

7.1.2、安全保证体系

7.2、安全施工措施

7.2.1、安全管理制度措施

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技术制度”、“施工方案逐级审批制度”、“安全协议制度”“安全奖罚制度”和“干部包保责任制”等。做到以制度强化施工安全管理,以措施保障施工安全。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项目部成立安全领导小组,设专职安全部长,施工队设专职安全员,班组设兼职安全员。制定严格的安全措施,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安全部长具体负责安全工作,组织实施对项目的安全管理,保证施工生产安全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充分发挥各专兼职安检人员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2)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重点进行五个方面的教育培训,即:主人翁责任感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教育;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遵守规程制度和岗位标准化作业的培训;文明施工的教育;开展安全竞赛活动,进行安全检查评比,激发全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3)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

逐级签订安全生产承包责任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重要工序施工必须认真落实逐级承包责任制。抓好现场管理,严格按制定的安全规则和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奖罚制度的落实。

4)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每一工程开工前,做出详细的安全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每道工序及时做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交底。做好安全技术作业指导书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5)严格按安全制度施工

坚持经常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堵塞管理漏洞,还要结合安全事故的规律和季节特点,重点查防触电、防交通事故等措施的落实。

6)建立个人安全奖罚制度

建立激励机制,奖优罚劣,鼓励安全施工。对安全施工有显著贡献的个人进行重奖,对造成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实行重罚。

7.2.2、安全管理组织措施

建立项目部、工程队和班组三级组织体系,严格运行各项制度,系统管理,保证令行禁止。

7.2.3、施工机械作业安全措施

所有施工设备和机具使用时均必须由专职人员负责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状况良好。各技术工种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取得合格证,方可持证上岗操作,杜绝违章作业。大型机器的保险、限位装置、防护指示器等必须齐全可靠。

7.2.4、用电作业安全措施

现场照明:照明电线绝缘良好,不得乱接乱拉。导线不得随地拖拉或绑在脚手架上。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接零。室外照明灯具距地面不低于3m。

配电箱、开关箱:使用标准电线,电箱内开关电器必须完整无损,接线正确,电箱内设置漏电保护器,选用合理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进行分级匹配。配电箱设总熔丝、分开关,动力和照明分别设置。金属外壳电箱作接地或接零保护。开关箱与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保险。

7.3、文明施工措施

1)各项临时设施、驻地,按照经批准的平面图布设,因地制宜,布局合理,整齐有序,安全卫生,禁止擅自随意搭设。

2)施工便道、场区道路要合理规划布置,定期专人整修,保持平顺。司机要文明行车,礼貌行车。各工点施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做到有序展开,工完料尽,场地恢复平整。设置长久性固定安全警示牌、宣传牌。

3)施工期间的废水、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农田、耕地、灌溉渠和水库,不得排入饮用水源,须澄清达标后排放,当施工、生活用水取于当地村民生活水源时,必须用清洁水具运水,保持地方水源不受污染。

4)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遵守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加强对职工的管理教育,与当地政府携手共建文明工地。

7.4、环保施工措施

1)严格按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做好环保、水土保持工作。

2)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措施:保护当地自然植被,采取措施使地表植被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3)合理规划施工用地,尽量控制或减少对土地资源不必要的破坏。

4)施工现场设置的照明灯具、护栏、围栏、警告标志经常维修,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5)各类房屋、库棚、料场等的消防安全距离符合公安部门的规定;严禁在料库等处吸烟;现场的易燃杂物,随时清除,严禁在有火种的场所附近堆放。

6)现场道路平整、坚实、保证畅通,危险地点悬挂规定的标牌。

八 安全应急预案

8.1危险源识别及事故应急处理原则

(1)危险源识别

本桥桩基施工采用冲击钻成孔、使用吊车吊装钢筋笼及模板,可能会发生塌孔事故、溺淹于泥浆池、桩机或吊车倾覆、触电等安全事故。

(2)事故应急处理原则

1)救人高于一切;

2)施救与报告同时进行,逐级报告,就近施救;

3)局部服从全局,下级服从上级;

4)分级负责,密切配合;

5)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防止和减轻次生损失。

8.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项目成立应急救援组织领导小组,应急总指挥由项目经理、副指挥由总工程师和分管安全生产的安全负责人担任,组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

项目部依综合应急预案设立桩基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其组成如下:

总指挥:项目经理

成员:总工、各部室负责人、桥梁施工队伍负责人。

事故应急指挥部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副组长: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部。由安全部行使日常管理职能。

应急指挥部组织机构框图如下:

图7-1应急指挥部组织机构框图

8.3 应急救援职责

(1)应急指挥部职责

拟定项目部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监督、指导和协调项目部所属单位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落实预案措施,做好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信息上报和发布、善后处置等工作;指导、协调和参与所属单位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及时了解和掌握所属单位的安全事故信息,根据事故情况需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集团公司公司报告事故情况;组织事故调查工作,或配合当地政府、集团公司等上级职能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及评估工作;为地方提供事故处理的专家和技术支持,组织事故应急处置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演练。

(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在项目部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负责项目部安全事故应急的日常事务工作;组织实施应急预案,传达项目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各项指令,协调项目部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汇总事故信息并报告(通报)事故情况,组织事故信息的发布工作;承办项目部事故应急指挥部召开的会议和重要活动;承办项目部事故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3)应急指挥部总指挥职责:认真贯彻国家、地方、行业等上级有关安全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建立健全单位安全应急救援管理组织机构,组织制定或修改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并发布实施;保证应急救援资源的有效投入;掌握项目部安全事故信息,及时向当地政府和集团公司报告事故情况;组织、指挥单位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组织或协助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和灾后恢复。

(4)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进行安全应急管理,在总指挥未在位的情况下代行总指挥职责;指导、协调和参与集团所属单位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组织开展对应急处置相关知识的宣传、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等工作;及时掌握单位安全事故信息,并向总指挥汇报;组织实施单位应急救援,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事故伤亡和经济损失,协助进行事故调查处置。

(5)应急指挥部成员职责: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对总指挥、副总指挥负责,及时完成总指挥、副总指挥交付的任务。根据各自分工,参与现场应急事故救援及处置工作。参与应急预案的演练,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演练情况提出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的意见和建议。

(6)应急指挥部抢险组

组长:

组员:

职责:实施应急处置时,将人员和设备迅速撤离危险地点,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整并调集人员、设备和物资,全力搜救被困人员。

(7)应急指挥部救护组

组长:

组员:

职责:负责现场伤员的医疗抢救工作,根据伤员受伤程度做好转运救治工作。

(8)应急指挥部疏导组

组长:

组员:

职责:负责维护现场,将获救人员转至安全地带;对危险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并迅速撤离现场无关人员。

(9)应急指挥部保障组

组长:

组员:

职责:负责应急救援方案的实施,并保证应急处置的通讯、物资、设备和资金及时到位及后勤保障。

(10)应急指挥部善后组

组长:

职责: 妥善安置伤亡人员和接待伤亡人员的家属,按有关规定做好理赔工作。

(11)应急指挥部事故调查组

组长:

组员:

职责:按照事故调查规则和程序,全面、科学、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收集事故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涉及事故的相关事件,详细掌握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影响程度;

分清事故责任并提出相应处理意见,提出防止事故重复发生的意见和建议措施,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并做好相关工作的移交。

(12)现场自救组

由事故现场当事人、周边人员担任。

主要职责是:如实报告现场状况、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及其他情况,在救护人员未到达前,根据自身能力尽可能地进行救护。在救护人员达到后,根据现场需要听从应急指挥人员安排,为救援提供帮助。分项开工前所有人员接受现场自救小知识培训。说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应急处理组织机构中相关人员如发生变动,由变动后重新担任此岗位的人员担任,并对其相应的职责负责。

(13)应急救援一般注意事项

险情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立即向有关政府部门紧急呼救,并积极开展自救。其它作业组在救助呼救时应当积极协助,大力支持。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工作人员应坚持昼夜值班制度,作好值班记录,调度安排应急处理工作。应急处理保卫组应立即封锁安全事故现场,防止不相关人员进入现场,造成抢救的混乱。医疗救护队工作人员应本着“救人高于一切”的原则,积极救治死伤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伤和损失,千方百计地做好防止和减轻次生损失工作。应急处理物资设备组应当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集有关物资,保证应急处理急需,为应急处理人员提供一切生活保障。

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勘察事故现场,调查分析原因,对其目击证人做好登记检查工作。事故负责人应当尽快处理善后事宜。采取统一管理,分散接待的办法,积极做好各方人员的思想工作。及时按规定制定事故处理赔付标准,积极做好事故处理赔付工作。并做好项目所有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生活秩序,保证日常工作有秩序进行。

应急处救援工作结束后,逐级书面报告应急救援工作情况。报告必须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或隐瞒具体详情。项目部根据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实际情况与救助效果,从安全专项资金中列支险情事故应急处理奖励资金,专项用于奖励应急处理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经查实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推诿扯皮、拖延时限或虚报救助实效的,给予通报批评,性质严重的,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4 安全事故紧急处理措施

(1)倾覆应急处理措施

1)一旦发生倾覆事故,首先应进行疏散,清点人员,确定有无人员失踪、受伤。了解事发前该区域施工人员情况,作业人数,如有施工人员失踪或被埋,立即组织有效的挖掘工作。

2)若人员被埋,挖掘应采用人工挖掘,禁止采用机械挖掘,防止机械对被埋人员造成伤害。人工挖掘尽量避免使用尖锐性工具。对于大块沉重物体,应合理组织搬运,尤其是压在伤员身上的大块物体,必须组织好足够人力方可搬运,搬运前明确职责。

3)抢救挖掘人员应分班组,合理按照工作面安排人力,及时换班,保障抢救挖掘人员体力,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将被埋人员抢救出来。

4)如有人员失踪、受伤应立即报警。并有车辆引导员做好救助车辆引导。

5)划定危险区域,安排应急监测小组组织测量人员进行坡面位移变形观测,并安排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做好监控工作,如坡面不能稳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6)在专业医疗人员到达前由医疗救护队对受伤人员进行简单救助。

a争分夺秒抢救压埋者,使头部先露出,保证呼吸畅通。

b从孔内出来之后,呼吸停止者应立即做人工呼吸,然后进行正规心肺复苏。

c伤口止血宜使用止血带。

d切忌对压伤进行热敷或按摩。

(2)触电事故时,紧急断掉电源,医护人员进行紧急处理用救护车辆迅急送往就近医院。

(3)溺淹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应立即到达现场,及时与当事人积极沟通,稳定当事人情绪,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待与当事人谈好赔偿数额,当事人同意我方处理后,派出机械进行清理工作。

(4)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处置: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及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医疗救护组做好外部医疗机构急救车和医护人员到场前伤员的救护工作,外部医疗机构人员及救护车到场后,接管救护组的应急职能,全面负责处理伤员工作。

应急措施如下:

1)立即帮助伤者脱离危险区。

2)一般性外伤,迅速包扎止血。

3)肢体骨折,将伤肢固定,减少骨折断端对周围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4)发生断指,立即止血,尽可能做到将断指冲洗干净,用消毒敷料包裹,用塑胶袋包好,放入装有冷饮的塑胶袋内。

5)受伤人员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

(5)救援医院

医院名称、位置、联系电话及最近行车路线。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45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