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自动制茶机登场,奶茶小哥也要失业?

 

新茶饮企业降本增效,最先受伤的往往是一线员工。

作者|熊悦

据媒体报道,近日,新茶饮品牌奈雪的茶自研的自动制茶机,已经开始代替人力制茶了。目前,这款制茶机已在广深约 120 多家门店投入使用,并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将在所有门店推广。

奈雪的茶使用自动制茶机的想法早在 2020 就有,于 2021 年年初确定 " 自研 ",其后便开始着手研究自动化设备,在部分门店运营闲时投入试用,直到现在开始大范围铺开。

据奈雪方面的说法,自动制茶机能够使单人每小时产能提升 40%,对于不含小料的纯茶类产品,最快 10 秒即可制成。

换句话说,假如一名奶茶店员工一小时能制作 30 杯奶茶,在自动制茶机的加持下,一小时可以做 42 杯。

同时,自动制茶机还能降低员工在制作过程中的失误率,提高制茶效率;即便是对制茶流程不熟悉的新员工,经过简单培训后也能快速上岗,从而减少后期培训成本。

另外,自动制茶机甚至可以直接取代掉一部分制茶员工,进一步压缩用人成本。

由于喜茶、奈雪的茶这类头部新茶饮品牌,SKU 较多,上新速度快,且单个 SKU 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因此,在人员配置上,前台的制茶环节集中了人力成本的大头。

据悉,一杯水果茶的制作,可能要涉及到配水果、配辅料、榨汁、加茶汤、制冰沙等诸多流程。上新节奏上,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产品上新,比如 2019 年,喜茶每个月就有 20 款新品推出。

这不仅考验单个制茶员工的记忆力和操作熟练度,同时也要求更多的制茶人员来完成这一系列制茶流程。

以同为新茶饮品牌的喜茶为例。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现制茶饮行业研究报告》,喜茶(北京中骏世界城茶空间店)的 SOP(标准作业程序)系统包括下单、备餐、制作、出杯等模块。

其中,备餐和制作两个环节分别配备员工 6 人、5 人,占门店员工总数的 9 成以上。并且制茶员工还进一步细分为制作水果茶和非水果茶两类。而像一点点这类传统茶饮店铺(北京尚都 SOHO 店),制茶环节仅需 1 名员工。

实际上,高企的用人成本,的确是压在喜茶、奈雪的茶这类新茶饮品牌身上的一块巨石。

新业证券测算的茶饮企业成熟门店模型显示,在喜茶的成本构成中,原材料成本占比最高,达 35%。其次是员工薪酬及租金占比,分别为 25.6%、12%。

也就是说,员工为仅次于原材料的第二大成本源,而其中制茶环节的员工人数又最多,因此这一部分员工的成本占比大概率不低。因此,在原材料、租金成本总体上扬的情况下,在人力成本上动刀就成为必然。

员工成本的重负也在奈雪的茶身上得到体现。

2021 年,奈雪的茶净增 326 家门店,直接拉动当年收入实现同比 40.5% 的增长。但规模化扩张后,门店成本也相应地水涨船高,因而增收不增利,净利润亏损 1.5 亿,是此前三年累计亏损额的近 3 倍。

具体而言,原材料、员工、租金这三项成本大头均有较为明显上涨。其中,材料成本较 2020 年增加 20.8% 至 14 亿元;员工成本和 2020 年的 9.2 亿元相比,接近翻倍,为 14.2 亿元,且在收入中占比上浮 3.1 个百分点;租金成本则翻倍至 2.1 亿元,在收入中占比也有 1.7% 的上涨。

因此为了降本增效,奈雪的茶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包括在制茶环节使用自动制茶机替代人力;在新增的门店类型上,以店面面积更小、单店平均投资额更低、运营成本更低的 PRO 茶饮店为主;在产品端,发力气泡水、无糖茶、果汁茶等瓶装饮料;在价格端,推出价格更低的茶饮系列,以笼络更多消费者等。

另外,在 2021 年第四季度运营公告中,奈雪的茶称,2022 年原则上将不再增加单个门店的人员编制,且将控制中、后台人力成本增长率低于收入增长率。

不过,尽管人力成本是喜茶、奈雪的茶这类新茶饮品牌一直以来的痛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制茶员工的工资在所有岗位职级中却并不高。

有媒体报道,在喜茶,一共有 7 类岗位职级。最低的为兼职,按每小时 19-21 元的时薪计;其次往上是调茶师 / 烘焙师 / 甜品师,每个月能拿到 4500-6000 元;经过考核,优秀员工能做到值班经理,月薪上限 8000 元,下限 6500 元;而做到店经理和主厨,才可能实现月入过万。

今年 2 月,喜茶被传裁员 30% 的消息发酵之际,也有喜茶员工在社交平台上爆料称公司严控工时。比如要求员工每月工时必达 200 小时,否则就可能因 " 工时不达标 " 而被扣底薪和全勤补助。甚至有门店因人手不够,有员工的工时达到 290 小时,相当于每个月每天工作 9.7 个小时。

此前,茶颜悦色部分长沙员工也因疫情导致门店经营不佳而减工时、降薪,到手工资由原本的 5000 元左右降低至 2000 元左右、提成仅 8 元。

新茶饮行业增速不再一路狂奔,叠加疫情冲击线下门店销售,新茶饮品牌的日子的确不好过。在降本增效的主线之下,最先受伤的往往是一线员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45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