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为什么中蜂饲养技术推广中存在诸多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优良地方蜂种,它适应性强,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具有饲养成本低,生产性能好,产品价值高等特点,适宜山区和半山区定地饲养。中蜂科学饲养就是改墙洞、树桶饲养为活框箱饲养,改毁巢取蜜为摇蜜机取蜜,它克服了传统饲养的诸多弊端,既便于开展科学的饲养管理,增加蜂蜜产量,还可以定向选种,保护中蜂蜂种资源,推广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是挖掘中蜂资源,提高养蜂效益最为有效的途径。

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细致、长期的工作。它技术性较强,不同的季节,蜂群的饲养管理技术各不相同,而且该技术的掌握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过程,养蜂户需要经历数个蜜蜂消长周期才能逐渐掌握。笔者根据多年在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点认识和体会,供大家共同探讨。

1 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传统养蜂习惯不易转变

中蜂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长期受传统饲养观念的影响,农户习惯用传统老法饲养中蜂。由于山区位置偏远、信息闭塞,农户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不多,而且养蜂户年龄老化,思想观念保守,对新技术不易接受或接受缓慢,导致传统养蜂习惯不易转变。

1.2 改良蜂群数量不稳定

中蜂改为活框饲养后,其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需要进行细致管理,而一些养蜂户对蜂群管理重视不足,普遍存在重过箱,轻管理的思想,加之技术人员的指导服务不力,常导致过箱的蜂群发生飞逃,改良蜂群数量不稳定。

1.3 中蜂饲养规模小,产蜜量不高

据调查,永胜县中蜂场的饲养规模一般只在20~50 群,能达到 70~80 群的蜂场不多,而且蜂群的单产量正常年份一般在 7~10kg,产蜜量不高。其原因一是近年蜜粉源大幅减少,农药滥施,养蜂环境恶化;二是多数养蜂户饲养管理技术掌握不完善,不会人工育王、换王,常使用自然王,导致蜂群种性退化,群势弱、生产能力不高。

1.4 中蜂活框饲养技术推广步伐缓慢

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推广工作在我县虽已开展多年,但在山区能熟练掌握运用该技术,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养蜂户不多。其原因是多数养蜂户科技素质低、生活贫穷、缺乏养蜂用具和应急饲料,推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中蜂科学饲养技术的推广普及。

2 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推广应采取的措施

2.1 加大中蜂科学饲养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对新技术的认识

利用科技下乡、科普宣传等机会大力宣传科学养蜂的重要意义和经济效益,并组织部分有志于发展中蜂养殖的农户到中蜂示范场参观学习,加深对科学养蜂的感性认识。让他们体会到新技术的好处,享受到运用新技术带来的可观效益,以此来调动科学养蜂的积极性。

2.2 进一步加强饲养技术的指导和服务,不断提高养蜂户的养殖效益

一是加强饲养技术的培训。采取理论授课与现场操作、组织到示范蜂场参观学习、邀请技术精堪及经济效益好的养蜂师傅介绍经验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养蜂户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二是实行科技联户制度。科技人员要与养蜂示范户建立长期的联系,要定期深入蜂场进行指导,帮助养蜂户过箱,讲解传授养蜂科技知识,及时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并根据不同季节和蜜源指导他们进行科学生产,切实让养蜂户获得较好的养殖效益。

2.3 大力推广中蜂改良配套技术,提高中蜂的生产能力

针对中蜂生产中存在的养殖规模小、产蜜量不高的实际,应大力推广土坯蜂箱饲养、中蜂人工育王、中蜂小转地饲养等改良配套技术,提高中蜂的生产能力。

2.3.1 推广土坯蜂箱饲养技术

土坯蜂箱制作成本低、保温隔热效果好,中蜂采用土坯蜂箱饲养既能大幅降低饲养成本,又能有效地促进蜂群的繁育,增强蜂群群势,提高产蜜量。

2.3.2 推广中蜂人工育王技术

通过人工选择优良性状的蜂群进行育王,有效改善了蜂王的质量,增强了蜂群的群势和采集力,产蜜量也将得到提高;还可适时人工分蜂,扩大养殖规模。

2.3.3 推广中蜂小转地饲养技术

在当地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流蜜期,及时将饲养的强群实行小转地放蜂,追花取蜜,充分利用好近地蜜源,夺取蜂蜜高产。

2.4 积极争取科技项目,加强基层推广体系的建设

一是技术推广部门要抓住各种机会,积极申报项目,争取扶持资金,加大对示范户的扶持力度,在技术、蜂具、蜂饲料等方面提供支持,通过示范带动,促进中蜂科学饲养技术的推广;二是要加强基层推广体系的建设,建立县乡两级的技术推广网络,同时要完善技术人员的绩效考评机制,增强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提高科技入户率,以加快中蜂科学饲养技术的推广步伐。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46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