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载专注有害线虫生物防治研究
链接
40载专注有害线虫生物防治研究
“死苗少了,根结线虫也少了,果苗长得好,结的果也变多了。”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克勤来到元谋县,与当地线虫生物防治实验基地的农民交流病虫害防治情况时,听到了当地农民带来的好消息。
“要高效防治线虫光有资源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研究清楚微生物、线虫、作物三者的相互关系,弄清它有益的‘朋友’是哪些,有害的‘邻居’又是哪些,这样才能做到精准防治。”张克勤说。
线虫是一种肉眼不可见的无脊椎线型蠕虫,仅危害农作物的线虫就达数千种,感染根结线虫会导致农作物萎蔫减产,甚至绝收。据统计,线虫每年在全球造成上千亿美元的农作物损失,由其引起的农作物病害是仅次于病原真菌的第二大类病害,但大剂量施用化学杀线虫农药会严重污染土壤,影响食品安全。随着高毒性化学杀线虫剂的禁用、限用,线虫防治成为世界性难题,生物防治受到高度关注。
1977年,张克勤考入贵州农学院(现贵州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在一次实验中,他偶然发现有些真菌能“吃”线虫时,兴奋不已。他去查找各类资料时,却发现这一领域当时在国内是空白,国外也研究得不深,于是决定改方向专门研究线虫防治。考虑到云南得天独厚的微生物资源,1998年张克勤来到云南大学继续开展研究。
近40年间,张克勤带领团队从系统分类学、天然产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对生物防治微生物资源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全国分离保存线虫生防微生物10355株。全球共报道捕食线虫真菌211种,他报道4个新属、69个新种,占全世界的33%、全国的90%;全球共报道产毒素杀线虫真菌323种,他报道112种,占全世界的35%。此外,他还带领团队研发出第二代高效线虫生防制剂——“线虫佰控丹”,其防治效果显著高于“线虫必克”。“线虫佰控丹”在云南、山东完成了田间试验,经国内线虫生物防治领域专家两次现场评估,有效率达80%,优于目前市场份额最大的阿维菌素和噻唑膦。
“做农业科技研究,必须坚持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张克勤表示将积极履行职责,突破农业“卡脖子”技术、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本报记者 陈怡希
来源:云南日报
编辑:刘静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46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