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经常打扫的蜂箱为什么还有巢虫?蜜蜂养殖中怎么解决巢虫的危害

 

巢虫是中蜂养殖的主要敌害巢虫一旦入侵,根深蒂固,往往不能根治,防治效果并不理想,成为制约中蜂发展的主要原因和技术瓶颈。究其原因是没有弄清巢虫的危害方式和入侵途径,没有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导致防治效果并不明显。本文就巢虫的防治原理和方法作如下阐述,为中蜂养殖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巢虫的危害与生物学习性

巢虫俗称绵虫,是蜡螟的幼虫。中医入药可治疗小儿乏力营养不良等病征。巢虫是常见的中蜂敌害之一。每年春末夏初,巢虫便开始繁殖活动。

由于巢虫在有茧衣的巢脾上蛀食茧衣蜡质,穿成隧道,吐丝作茧,既毁坏巢脾,又伤害蜜蜂虫蛹。轻者工蜂啮去封盖,可以清理;重者则白头遍脾,工蜂无力拖弃,中蜂弃巢而去,另觅新居,造成飞逃因此,巢虫是导致蜂群越夏渡秋失败群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制约中蜂发展的主要原因和技术瓶颈。

经观察发现:甘肃省蜡螟出现于4~5月,白天隐藏于蜂巢的缝隙等隐蔽处,晚上出来活动。雌蜡螟与雄蜡螟在夜间交配,然后潜入蜂巢产卵,卵产在蜂箱的缝隙处或箱底的蜡屑中。初孵化的幼虫,先在蜡屑中生活,大约两三天后上脾危害。

刚孵化出壳的巢虫很小,长约0.8毫米,线状,乳白色,仔细观察便能看到,故称蚁螟。蚁螟期的巢虫在干燥物体表面,以磕头状快速爬行,无固定方向,尚能从空中悬丝下垂,十分活跃。但在表面湿度达饱和的物体上,移动缓慢、吃力。蚁螟十分活跃的时期,持续大约三天。此时,是其寻找寄生场所的主要时期。

孵化3天后的巢虫,则无四处乱串的现象,而是逗留在适宜生活的地方取食营建隧道。此时尚未找到食物和适宜场所的小巢虫,大多因体内养分耗尽而夭亡。当蜂群强大时,蜡螟幼虫无法上脾,就在蜡屑中生活。幼虫老熟后,或在巢脾的隧道里,或在蜂箱壁上,或在巢框的木质部,蛀成小坑,结茧化蛹,再羽化成成虫。

试验表明,大蜡螟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在旬气温9~27℃或旬箱温13~31℃;旬气温下降至8。,箱温下降至9.33℃。,幼虫越冬,结束当年危害。在外界温度为25~35℃。的条件下,它们完成一个世代,大约需要5~7个星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则延长发育周期。如蜡螟卵的孵化期,25℃时,卵期约4天。将蜡螟卵置于45℃以上、0℃以下,超过半天,蜡螟卵便永久失活。蜡螟卵孵化的非一致性与幼虫期不同,加之滞育期差异显著,都使其对蜂群的危害变得延续而较为持久。蜡螟一般以虫态蛰伏度过恶劣环境。这就为我们防治巢虫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危害中蜂主要是大蜡螟幼虫(巢虫)上脾危害。而小蜡螟幼虫一般只在箱底部取食蜡屑,不直接上脾危害蜂群从表象上看因小蜡螟活动现场较大一些,似乎危害较为严重些,其实不然,恰恰相反。实验室用巢脾一旦被浸染,很难清理干净因此应注意预防。

二、巢虫的防治原理与方法

由于中蜂抗巢虫能力弱,加之中蜂不采集蜂胶,巢虫对中蜂群的危害较意蜂严重。因此,饲养中蜂应重视巢虫的防治对于巢虫的防治,应根据其不同的饲养方式和蜜蜂的生物学习性及蜡螟的生活史等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更要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根据巢虫的生物学特性,防治巢虫应从清理蜡螟隐匿处。阻止其入侵途径、消除其生存条件、斩断其上脾通道、清除蜡螟卵虫等方面入手,结合饲养强群。加强蜂群管理改善蜂群生活条件等措施进行预防,并配合换箱。换脾,药物防治,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这就是防治巢虫危害的原理。

因为蜡螟卵细小,蜜蜂轻易发现不了,以致爬行上脾,发育生长,蛀食巢脾、破坏蜂房和蜜蜂虫蛹及粉圈食源,危害蜂群;而幼虫期及以上虫龄蜡螟,体型较大,蜜蜂很容易发现和清理,但要花费工蜂的很多时间和精力,从而削弱蜂群的采集和哺育力,造成蜂群下降,产量质量降低由此可见,防止蜡螟的入侵途径和产卵环境,阻止蜡螟卵虫上脾是防治巢虫危害的关键所在。配合清洁蜂场蜂箱,保持蜂具卫生,消除蜡螟隐藏环境,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根除巢虫危害。

根据上述原理,总结多年来从事巢虫防治的试验研究和经验教训,围绕蜂群。巢虫虫源与生活条件入侵途径三大因素,坚持群强、箱严、脾新、场洁、人勤、手快的管理标准,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进行巢虫的防治具体措施如下:

(1)坚持饲养强群,王好、群强、蜜足是养好中蜂的条件和标准,三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王好、蜜足是条件,群强是标准。强群不仅生产上表现突出,而且在防病抗敌等方面更胜一筹,所以饲养强群,提高蜂群自身的抵抗力是防治巢虫的根本措施。饲养强群,不但巢虫危害较轻,而且恢复发展较快,在日常管理中要保持蜂多于脾,合并弱小群,抽出多余巢脾等。

(2)清洁蜂场环境卫生,保持蜂箱四周干净利落无杂物。清洁无杂物的环境,减少巢虫继续存活繁衍的环境条件及再度上脾危害的可能性,有利于暴露和清理巢虫等害虫。

巢门、通气窗、箱体缝隙等是蜡螟进入蜂箱的途径,而缝隙孔洞是其产卵的地方,巢脾、箱底蜡屑是巢虫生活危害的对象,要加强对这些地方防卫加固和清理洁净。被巢虫侵染的巢脾是巢虫在蜂群间传播的主要渠道,因此,在蜂群管理工作中严禁在蜂群间调换使用染有巢虫的巢脾。

(3)蜂箱是蜜蜂生活繁衍的空间,蜂箱一定要严密、防虫蛀。严密、防虫蛀的良好蜂箱能有效防止蜡螟从蜂箱缝隙、通气窗等处侵入,可以大大减少巢虫的入侵。因此,蜂箱四壁最好是由整块木板制成,蜂箱内壁一定要进行抗蛀涂漆平整无缝隙处理,通气窗外边加钉铁纱等,使蜡螟无隙可乘无法生存,减少了蜡螟伺机入侵的机会。

特别是有些蜂农在蜂群管理过程中习惯成自然,不使用纱盖,甚至不用隔板,这就无形中扩大了蜜蜂的防御范围,为蜡螟入侵巢虫危害大开方便之门。更有甚者大箱养小群,不用隔板,蜜蜂无力防巢虫,巢虫在箱底成堆蠕动,虫害相当严重。晚上开箱查看蜂群,往往会发现蜡螟在蜂箱空余处盘旋飞翔,寻址产卵。

(4)阻止巢虫潜入上脾:在使用巢虫阻隔器防治巢虫的试验中,巢虫阻隔器有显著的防虫上脾作用,安装巢虫阻隔器要破坏蜂箱前后箱壁,人们一般难以接受;所以采取在加工蜂箱时事先在蜂箱内壁,接近框耳的位置开设环状阻隔槽,用于定期涂抹巢虫阻杀剂,阻止巢虫直接上脾,便能大大减轻巢虫的危害。在承框台近框耳处涂抹蜂胶液盐水,在蜂箱内壁上梁等处喷水等,都对阻隔巢虫上脾也有良好的效果。另外,如果不注意巢框上梁巢础沟的填平开设与否,巢虫就卵会通过础沟而窜上巢脾进行危害,起不到阻隔巢虫的作用。

(5)消除虫源,及时清除箱底等处的蜡螟卵块,轮换清洗蜂箱巢框,淘汰老巢脾和感染巢虫的巢脾,减少蜡螟基数,控制巢虫发育数量,减轻巢虫危害。

(6)妥善保管好巢脾,做好巢脾、巢础、蜂具等养蜂器具的管理工作,严防被巢虫污染,减少巢虫入侵机会。离开蜂群的巢脾一定要密封、熏蒸处理后保存。在日常蜂群管理工作中,发现无蜜蜂守护的巢脾应及时处理,否则容易受到巢虫滋生危害。

(7)对巢虫危害严重的巢脾要及时处理,破坏巢虫隧道戳杀上梁内的巢虫,有利于蜜蜂驱逐清除巢虫。对蜂箱缝隙处的巢虫用浓盐水杀灭、沸水烫洗、喷灯灼烧,清理虫源

(8)根据中蜂喜新厌旧、爱咬巢脾、蜂群冬季没有卵虫的特性和巢虫喜欢在深色巢脾上取食的偏爱,要抓紧在春秋两大流蜜期,蜂群造脾力强时造新脾,淘汰虫害脾和老旧脾,消灭越冬虫源。尽可能在开春季节逐步淘汰疑似潜入巢虫的旧巢脾、侵染脾,巢脾撤出后不要随意丢弃,要及时化蜡,或用硫黄熏蒸,或经冰箱冷冻后保存备用春季在蜡螟羽化前,将所有蜂箱彻底检查,清扫干净

(9)采用生物防治:要注意保留中蜂群内的绒茧蜂和大腿小蜂,这些以蜡螟为寄生,而不伤蜜蜂的天敌,如无网蜘蛛、蜗牛、壁虎等,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进行巢虫的预防。

(10)治疗:对感染较重,出现巢虫危害严重的蜂群,进行换箱换脾处理,重组蜂群;对于危害较轻的蜂群,采取用盐水浸泡、喷洒和清理的办法清除巢虫源,减轻巢虫对蜂群的危害;对换下的巢脾。蜂具,必须经熏蒸处理后才能重新使用。

对于旧法饲养的蜂群,目前最好的办法是过箱后新法饲养。不但便于管理和防病治病,而且产量质量大大提高。否则只能依靠勤清扫蜂巢底部蜡屑,削除老旧巢脾,以预防或减缓巢虫的危害程度。不能从根本上铲除巢虫,保证蜜蜂健康生活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47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