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液奶茶”下架后,这块“肥皂”又引发争议
此前,
洗衣液奶茶引发争议,
舆论聚焦之下
相关门店已下架

这是一款
外包装看似是洗衣液
实则内部装着饮料
一款可以喝的“洗衣液奶茶”
但这事儿还没完
除了“洗衣液奶茶”
深圳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
一些商家还推出了
“肥皂慕斯”等食品
“洗衣液奶茶”遭下架后
依旧有不少消费者
到店打卡“肥皂慕斯”

“肥皂慕斯”外观
借鉴了某知名品牌的肥皂外形
并且用类似肥皂盒的盘子装盛
在外观上极具迷惑性
在某记录生活方式的平台上
关于“肥皂慕斯”的笔记
高达4200多篇
包括一批推广或打卡
“肥皂慕斯”的视频内容
与此前的洗衣液奶茶一样,
肥皂慕斯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主要问题还是聚焦在
不少人觉得,
不当引导或将影响孩子行为
这样的担忧并非多余
此前江苏苏州一女子
在网上购买了一款网红清洁剂
这款清洁剂的包装很像橙汁
瓶身透明,流体橙黄
该女子外出时
家里老人误将清洁剂
当成橙汁给孩子喝下
最后孩子被紧急送往医院洗胃

近年来
还有商家推出模仿
医疗器械输液吊袋外观的
“输液饮料”

实际上
商品跨类混淆
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现象
学校周边也出现过
“烟糖”“口红糖”等食品种类

“烟糖”在外包装上
与真正的香烟极为相似
有些“烟糖”甚至直接在外包装上
标上了某知名标志
这也让一些家长感到担忧

创新应有底线切勿盲目消费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商品跨类营销的前提是不能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如果造成了误导、产生了危害,那商家就要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做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也认为,需具体细化相关法律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擦边球问题,让产品包装、产品外形创新不触碰良好社会秩序的边界。
“有关部门要对类似商品跨类混淆问题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对于可能误导消费者的跨类营销问题,要及时督促商家整改落实;对于明显违法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跨类营销行为,要依法进行查处。”陈音江说。
你怎么看这件事?
来源:青年观察家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4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