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产医协同,加速推进核医学产业变革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国产高端分子影像技术近年来高速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候任主委、西京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汪静教授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专访时表示,一方面在于国家特别主导的技术革新或者核心部件的创新,解决了很多“卡脖子”的关键问题,这其实也代表了国产设备的崛起;另外,在“政产学研用”平台搭建方面,因为只有国产的设备才能够真正了解国情,能够深入、及时地跟医疗机构进行有效沟通,助力孵化前瞻性的科研成果,推动医学转化。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候任主委、西京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汪静教授

为应对持续演进的临床及科研需求,联影医疗于2月24日全球首发了全新分子影像技术平台uExcel Technology及业界首台全芯无极数字PET-CT系统uMI Panorama。该平台以“中国芯”和“无极”探测器为牵引,集精密晶体制造工艺、智能传感器、AI重建引擎等核心技术,提升极微病灶精准诊疗,尤其在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和前沿研究中有着特殊价值。

全新分子影像技术平台uExcel Technology及业界首台全芯无极数字PET-CT系统uMI Panorama全球首发。企业供图

分子影像技术革新,更精准、更智能、更融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石洪成教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核医学在肿瘤、心脑血管、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方面都有广泛应用,核医学整体水平的进步对提升精准医疗具有重要意义。“核医学能够预知某些药物的敏感性和疗效,对很多疾病的早期评价和预测可以发挥较好的作用。”他表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石洪成教授

“现在医学诊疗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对于影像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核医学设备和放射性药物是核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依托更先进的影像设备可以让治疗更精确、更全面,才能够保证病人获益的最大化。”石洪成教授认为。

“高质量图像不单依赖于PET-CT某一性能指标的提升,而是要同时实现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灵敏度和轴向视野的全方位突破。”据联影医疗董事长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张强介绍,联影医疗推出了搭载业界首款高端医学影像专用“中国芯”的uMI Panorama和uExcel Technology技术平台,在这四项指标上均已达到业界最高水平,其中空间分辨率1.4mm、时间分辨率196ps、轴向视野35cm、等效灵敏度142 cps/kBq,首次实现了短轴系统的“类2米”全身高清显像。同时PET 探测器轴向视野可以自由扩展,拓展了更丰富的临床科研应用场景。

他表示,这项技术大幅改善了临床图像清晰度、对比度和定量准确性,为新型示踪剂探索和临床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助力诊疗一体化推进和精准医疗发展。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委、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李思进表示,“十四五规划”将产学研医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合作伙伴,我们也期待和联影医疗共同打造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分子影像新技术,携手助力分子影像技术革命,代表着更精准、更智能、更融合的分子影像发展方向。

西京医院作为联影医疗最新一代uMI Panorama首家装机的临床验证医院,两年来对设备的关键性能指标、临床图像质量和工作流程以及高级功能的后处理软件等,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验证与评价,结果令人瞩目。

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霍力教授操作联影uMI Panorama。企业供图

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霍力教授也谈到,从2022年9月9日开始,目前协和医院的Panorama已经用于15种药物的临床研究,涵盖了针对肿瘤、心脏及神经系统的动态及静态显像。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出uMI Panorama在微小病灶检测能力上的突出优势。

“产学研医”协同创新,让核医学更好地服务患者

2021年6月,国家国家原子能机构、科技部、公安部等八部委发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将核医学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以往核医学的大型设备里占主导地位的多是进口设备,相比较之下国产设备可以与临床科研的需求实现更紧密的结合。近年来,我国分子影像设备处于从无到有、从跟随模仿,再到自主创新直至超越的过程。”汪静教授谈到。

加大高端分子影像诊疗设备的自主研发及创新力度,成为当前核医学发展的重点。西京医院与联影医疗基于新一代分子影像技术展开了深入的合作研究。汪静表示,“我们一方面对该设备的功能设计进行了有效的完善补充,提升了设备的利用度。与此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重要论文以及重点项目的科研经费支持。”

汪静教授认为,双方初步探索出了国产化设备的“政产学研用”协作创新体系,通过国产设备的创新研发、推进普及,可以进一步带动学科建设和核医学的人才培养。这项合作可以作为样本,在全国各地的多中心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在“医-研-产-医”创新循环体系建设过程中,中山医院与联影医疗已有近十年的合作历史。在这个体系中,医院从临床前沿问题出发,提出需求,引领医药设备研发;医疗创新企业通过不断摸索工艺和生产流程,将医院研究的先进技术应用于实践;医院再对产品进行不断优化赋能,使之成为符合临床应用需求的成熟产品;成熟产品的推广应用又可催生新的研究课题,开启新一轮临床研究和服务创新。如此循环往复、良性发展。

“通过核医学科等科室医生、技术人员与企业工程师团队之间的一次次合作研究和联合攻关,国产医疗影像设备的质量越来越好、临床接受度越来越高。过去9年,联影医疗已有30多款产品相继落户中山医院,产医融合创新助力民族品牌快速成长,打破进口依赖。不仅如此,双方还携手构建分子影像远程互联融合创新中心,远程高效赋能基层医院,为更多百姓带去更优质医疗资源。”石洪成教授表示。

霍力补充说:“北京协和医院是全国的疑难罕见病会诊中心,我们医院的核医学科排在全国排行榜第一位,所以我们的研发力量非常强,汇聚了全世界有临床应用前景的药物,目前协和与联影医疗开展深度合作,基于医企融合创新平台,我们可以实现真正的源头循环创新: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推出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的科研成果。”

责编:王卓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48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