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必备,“药食同源”的养生中药
我在前面的文章讲过人生有三宝:精、气、神,而精、气、神都离不开人们每天饮食的滋养。正如宋代医家陈直在他的养生专著《养老奉亲书》中所说:“主身者神,养神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
饮食有方,可以吃出健康,吃出美;饮食不当,甚至可以成为人们致病的原因,所谓“病从口入”,如急、慢性胃肠炎、肥胖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糖尿病,甚至一些癌症等均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
食物是我们赖以生存和繁衍的首要资源。在远古时期,当我们的祖先走出森林时,所有的动物、植物都是他们猎食的对象,无论动物的肢体,还是植物的根、茎、叶、花或者果实,一切吃后能充饥的东西,都是食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有关食物的经验或者教训也在不断积累,并借此总结出了一套有关吃的理论:当身体有不适(如腹泻、创伤等)时,如果吃了某种东西有缓解或者治疗作用(如止泻、止痛,创口愈合等),那么这种东西就被当作药物,以后遇有类似情况时可以再次食用;如果吃了某种东西后导致中毒甚至死亡,则会被总结为毒物,以后注意谨慎食用此类食物。因此,在中医学中就有“神农尝百草而遇七十毒”的讲法。可见,药物与食物是由同一来源发展而成,人类的医药文化与饮食文化是同步发展、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这一现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表现特别明显。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药物与食物的关系是十分复杂又辩证统一的,这主要源自古代的“医食同源”及后来的“药食同源”理论。所谓“医食同源”,主要是说医学起源于生活,医事活动与食事活动有关,传统医学与食物疗疾是同步发展起来的;所谓“药食同源”,主要是说人们对食物与药物的认识是同步的,它们有着共同的渊源,食性理论与药性理论互相一致,同出一理。所谓药食兼用资源,是指那些既可以认为是药物,同时也可以认为是食物的动物、植物等资源,可以用来食疗养生或调理疾病,或者用来开发研制成保健食品等。
按照中医食养与食疗学的观点,食物同中药一样分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苦、酸、咸)。食物在体内代谢主要是在脾胃系统中进行,食物的主要作用是补气益血、协调阴阳。根据中医的经典理论,认为人的疾病是由于阴阳失调造成的,所以可以根据某些特殊食物的阴阳偏性来进行调整,进而达到养生健体、治疗疾病的目的。在传统中医食疗中,认为饮食不单是一个体内的动态物质运动过程,还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是一个因时、因地、因人、因社会而异的开放系统,因此传统食疗强调辩证用膳、辩证施食,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由此看来,我国的传统中医食疗与药物治疗有许多一致之处,即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中医理论同食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赋予食物以药物的性能,很多滋补食物(即属于药食同源的养生中药)于是就有了对健康人可以养生保健,对有疾病的人可以调理与康复的双重功能。
在我国的历代医书中,药物与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但药物与食物的作用有时难以区分,甚至就一些品种来说 (比如当归),其到底归于药物还是食物,医家也往往各有所论。中医巨典《黄帝内经》,提出了食养的概念,认为“药补不如食补”,并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治疗与食养原则,并且论述了药物与食物对人体相得益彩、互相补益的配合关系。
《黄帝内经》
我国第一部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 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并将其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共120种,为药中之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中品120种,为药中之臣,主养性,以应人,有毒无毒斟酌为宜,欲遏病补虚羸者;下品125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有毒,不可久服。
《神农本草经》
自唐以后,食疗专著大量涌现,《食医心鉴》、《食物本草》、《食经》、《饮膳正要》和《本草纲目》部分内容等,都对后世食疗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明代药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入选药物1892种,是中药研究的经典著作,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作食物或者药食同源品种来研究和应运的。
《本草纲目》
在食养和食疗时,我们在选择用在药膳的中药,除了要关注其功效外,也要注意其安全性,可以尽量选择“药食同源”的中药。一般来讲,食物很少有毒性,而有些中药是有毒性或副作用的;所以,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物品,一般是比较安全的。
另外,也要特别注意,即使是属于“药食同源”的中药,也未必绝对安全。比如苦杏仁是有小毒的,使用过量了也会出现中毒现象,故苦杏仁在食疗或食养中使用量一般不要超过一定的量。因此,食疗中药不可滥用,最好在掌握一定的食疗中药知识之后再使用,或者在中医医师指导下使用更好。
在以后的相关文章中,我将会陆续详细介绍这些“药食同源”的养生中药以及它们的养生用法。
附:2002年我国卫生部(即现在的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①
(按笔画顺序排列)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木瓜、乌梅、乌梢蛇、火麻仁、玉竹、甘草、龙眼肉、代代花、白芷、白果②、白扁豆、白扁豆花、百合、肉桂、肉豆蔻、决明子、麦芽、赤小豆、花椒、芡实、杏仁(甜、苦)③、牡蛎、佛手、余甘子、沙棘、阿胶、陈皮、鸡内金、青果、枣(大枣、酸枣、黑枣)、郁李仁、昆布、罗汉果、金银花、鱼腥草、茯苓、胡椒、枳椇子、枙子、枸杞子、砂仁、香橼、香薷、胖大海、姜(生姜、干姜)、莱菔子、莲子、荷叶、桔梗、桃仁、高良姜、益智、桑叶、桑椹、黄精、黄芥子、菊苣、菊花、淡竹叶、淡豆豉、葛根、紫苏、紫苏子、黑芝麻、蒲公英、槐米、槐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蝮蛇、薤白、薏苡仁、薄荷、橘红、覆盆子、藿香。
注:①虽然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在生活中应用也应注意安全,最好在完全了解此食品或药品后再使用,或咨询中医师后再用。
②白果有毒,不可生食,煮食亦应少食。
③苦杏仁有小毒,一般使用不可过量;甜杏仁一次亦不要多食。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48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