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学前教育新政策有哪些亮点,实施效果如何?

 

2018年以来,中央和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学前教育新政策,总的基调是三个“突出”,突出学前教育的公共性,推进学前教育公平普惠;突出学前教育的政府主体作用,加大学前教育财政供给;突出学前教育的规范性,提升保教的质量和内涵。

一、学前教育新政的政策亮点和发展趋势

一是大幅提升学前教育地位,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这表明,学前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将学前教育从原来归列的“终身教育体系”上升为像中小学一样地位的“国民教育体系”。由此我们可以预见,学前教育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大提升。

二是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公办化和普惠化,即实施50/80工程。国家的政策要求是,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公办园与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对照国家的要求,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广东省的目标比全国的标准略有提高,具体为: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8%以上和92%以上。到2020年,全省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到5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达到80%以上。可以说,推进学前教育公办化和普惠化,彻底改变了过去三十年学前教育民办化、社会化的办园格局,是继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后的又一次战略延伸。

三是着力提升学前教育内涵,全面开展幼儿园规范化办园和评估督导。新政以前,各类幼儿园发展参差不齐,质量差距很大。新政以后,以规范化办园为抓手,全面加强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估督导。广东省规定,各地教育部门要引导和支持各类幼儿园创建规范化幼儿园。到2020年,全省规范化幼儿园比例达到80%以上,其中珠三角地区达85%以上,其他地区达70%以上。各地要落实教育部《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完善幼儿园督导评估制度,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要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建立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将各类幼儿园纳入评估范围。

四是构建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实施名园长、名教师工程。主要措施是,推行幼儿园教师和职工全员持证上岗制度。国家的政策规定,认真落实教师资格准入与定期注册制度,严格执行幼儿园园长、教师专业标准,全面落实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切实把好幼儿园园长、教师入口关。广东省规定,健全幼儿园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全面落实幼儿园教师、保育员等教职工持证上岗制度。加强骨干教师、园长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名园长和名教师,引领带动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二、实施效果:是一项“惠民工程”

以广东为例,实施学前教育新政以来,成效显著,政策导向积极正向,学前教育呈现出一派新面貌、新气象。主要成效有:

一是大幅提升了公办园和民办普惠园的数量和占比。

新政实施以来,各地积极行动,狠抓落实,通过新建、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推动一批小区配套民办幼儿园、集体办幼儿园转制为公办幼儿园,选择一批有条件的民办幼儿园转办为民办普惠园等多种途径,使全省公办园和民办普惠园的比例大幅提高,成为幼儿园办园的主体。目前,全省公办园由改革前占全省幼儿园比重不足20%上升到占比50%以上,民办园中,有30%左右转办为公办园,50%左右转办为民办普惠园。换言之,采取公办收费和民办普惠收费的幼儿园占全省幼儿园的比例达到80%以上。

二是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幼儿入园费用大幅降低。

公办园和民办普惠园的大幅增加,一个最明显的效果就是收费大幅降低,群众得到了实惠。如佛山市南海区一间小区配套幼儿园,由民办转为公办,收费从每生每月2500元降为1120元,降幅为55.2%;广州市天河区一间民办幼儿园转为普惠园,收费从从每生每月2300元降为1550元,降幅为32.6%。

三是幼儿园办园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各幼儿园普遍反映,新政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幼儿园的财政支持,加强了对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和督导评估,幼儿园的办园行为日益规范;一大批幼儿教师由原来的民办转为公办,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大大增强,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明显提高;一些办园不规范的幼儿园被淘汰,幼儿园整体办园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三、学前教育新政有些方面需要完善

一是政府财政配套供给与公办化普惠化办园的经费需求存在较大缺口。

在2018年新政实施以前,大部分幼儿园属于民办性质,公办园占比普遍在20%左右。在短短的3年时间,要将公办园普惠园比例提高到80%以上,幅度高范围大,财政承受能力力有不逮,这几年受疫情影响,各地财政开支更是负重前行。一方面,有些地方名义上将一些民办园转为公办园,但财政供给配套不到位。如佛山南海区一间民办幼儿园,民办转为公办后,实行自收自支的“三不”公办事业单位管理,即不定编制、不定级别、不纳入机关编制特定范围,与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一级一类”事业单位的待遇相去甚远。该园转为公办园后,保教收费由原来的每生每月2500元减为1120元,按在园幼儿500人计,每年减少收入768万元;除免去房租每年300万元,政府生均补助每生每年2500元计125万元,保教人员补助每人每年8000元计64万元外,经费仍然减收279万元,缺口较大。

另一方面,民办园转为普惠园,在降低收费标准、实行普惠收费后,原有差额,财政补助缺口较大。如广州市天河区,民办园实行普惠之前收费标准为2000--2300元,实行普惠之后,2017年平均降幅600元左右,也就是1350--1800元,2018年之后在1550--1800元之间。据此,我们对天河区一个幼教集团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其旗下12所幼儿园全部转为普惠园,平均每生每月减少收费600元,抵扣政府每生每月补助270元,每生每月缺口330元,一年下来集团经费减收1000万元左右,这样,幼儿园的日常运作受到一定影响。

二是对新政后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学前教育督导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新政以后,公办园、普惠园成为学前教育的主体,纳入国民教育管理体系,理应像对义务教育一样进行规范办学的督导管理。但是,从调研情况看,政府对幼儿教育的管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据珠三角地区一些幼儿园反映,目前各镇街、村办园条件普遍不高,教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亟需强化管理和规范督导;但是,因为编制所限,有些街镇教育指导中心幼教专干和幼教教研员配备不足,有些地方只有一个编制,身兼幼教专干和教研员,甚至还要兼任其他事务,如德育、体育、艺术等工作,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去指导本地幼儿园的规范、提升和发展。

三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新政要求大力推进规范化幼儿园建设,实行幼儿教师全员持证上岗,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园优质发展。但是,由于目前多数公办园、普惠园由原先民办幼儿园转制、转办而来,办园条件较为薄弱,特别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不能适应优质办园、内涵发展的需求。各地普遍反映,目前幼儿园教师全员持证上岗目标还达不到,还有部分在岗幼儿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

由于各地幼儿园办园条件和办园质量参差不齐,很难对幼儿教师整体持证上岗率作一个完全统计,据幼儿园园长的分析估计,城镇幼儿园教师持证率在80%左右,农村幼儿园在60%左右。

四是课程建设、教学模式与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要求不相适应。

幼儿园“去小学化”背景下,幼儿教育面临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模式重点围绕幼儿的品德培养、智力开发、习惯养成而展开。抛开原有的传统教材、课程后,幼儿园如何设计新的课程、教具、玩具,如何创设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不少基础较为薄弱的幼儿园一时难以适应,跟不上改革的步伐。幼儿园普遍反映,除城区少数办园条件较好的公办园和等级园具备开发园本课程能力外,大部分幼儿园没有能力通过自身的能力和条件开发自主课程。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56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