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朋微:受益行业景气度复苏,模拟新贵内生外延打开成长空间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创证券,耿琛、岳阳)
一、国内 PMIC 细分赛道龙头,业绩触底回暖在即
(一)专注电源管理芯片十余年,内生外延拓宽业务领域
公司自 2005 年成立以来即专注于电源管理和驱动芯片开发,以小家电市场为切入点,逐 渐将业务拓展至标准电源、白电和工控领域,目前是国内电源管理 IC 领域的细分赛道 龙头。未来公司将发力布局大功率工控及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市场,打开远期成长空间:
技术起步阶段(2005-2008 年):公司创立之初专注于技术平台的研发,2006 年通过 低成本异步 PWM 升/降压电源芯片切入移动数码领域,2008 年凭借 700V 单片 MOS 集成 AC-DC 电源芯片在小家电领域取得行业龙头客户的认可,市场份额迅速提升;
拓展积累阶段(2008-2020 年):公司依托高低压集成技术平台及在小家电市场积累 的品牌效应,实现在其他领域的顺利拓展,2010-2019 年公司相继切入标准电源、工 控驱动、大白电、快充等应用领域,进一步延伸公司产品布局的深度和广度;
快速发展阶段(2020 年-至今):公司 2020 年科创板上市后,内生外延拓展产品系列 及下游领域,实现快速发展。2021 年收购安趋电子、参股普敏半导体扩充 Gate driver、 DC-DC 产品线,2022 年拟定增布局大功率工控、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成长可期。

公司目前主要产品包括 AC-DC、DC-DC、Gate Driver 及配套的功率器件,拥有家电类、 标准电源类和工控功率类芯片三大业务,同时也在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随着 新应用领域和新产品系列的突破,公司有望持续快速发展:
家用电器类芯片:公司初期业务主要涉及小家电领域,而后凭借在小家电领域积累 的品牌优势,成功将业务拓展至白电市场。目前公司可提供 AC-DC、DC-DC 及 Gate Driver 的配套销售方案,已成为美的、格力等家电品牌厂商的主流电源芯片提供商;
标准电源类芯片:公司立足普通充和适配器市场,2019 年开发“控制+同步整流芯片” 以满足 18W、20W 快充市场的旺盛需求,2022 年 40W“控制+整流+PD 协议”套片方 案成功进入手机品牌商,公司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以获得品牌客户的认可;
工业驱动类芯片:近年来公司以传统工控、智能电表、通讯等领域为基础,内生外 延拓宽业务范围,2021 年 AC-DC 产品在服务器领域放量贡献业绩,同年公司通过 并购安趋电子成功拓展 Gate Driver 产品系列,进而实现在电机领域的快速突破。
公司股权结构长期稳定,收购安趋电子、参股普敏半导体拓宽产品系列。截至 2022 年 9 月底,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兼核心技术人员张立新先生,持有股权比例为 30.31%; 公司第二大股东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 6.63%,公司 股权结构长期稳定。2021 年公司通过收购安趋电子、参股普敏半导体,成功拓展 Gate Driver、DC-DC 产品系列,与现有产品线形成协同效应,助力加强产业资源整合。

公司管理层常年稳固,核心技术团队产业经验丰富,股权激励充分。公司董事长张立新 先生曾任华润上华总监,目前管理层及核心技术人员中有多位工作年限超 10 年的优秀人 才。公司高度重视人才激励,上市后分别于 2020 年和 2021 年实行股权激励计划,授予 48/114 名高管及骨干员工共计 120/130 万股限制性股票,占授予前总股本的 1.1%/1.2%。 股权激励政策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助力公司长远发展。
(二)把握国产替代机遇,公司持续拓展实现业绩高增长
行业高景气叠加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公司产品品类快速扩张,实现业绩高增长。行业高 景气叠加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公司凭借优秀的产品品质快速导入下游龙头厂商,营业收 入从 2019 年的 3.35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7.53 亿元,CAGR 为 49.93%;2022 年以来, 行业景气度分化叠加疫情冲击,公司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应用领域拓展保持业绩相对稳 定。公司预计 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 7.0~7.5 亿元,同比下降 0.42%~7.06%,归母净利润 0.8~1 亿元,同比下降 50.32%~60.25%。展望未来,随着家电等下游需求的回升,同时公 司产品系列不断拓展,业绩有望重回高增长轨道。

公司产品结构优化带动毛利率稳中有升,加大新品投入力度研发费用率大幅提高。国产 替代持续推进,公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毛利率保持在 40%左右,未来毛利率有 望稳定在较高水平。期间费用方面,公司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财务费用率长期稳 定;研发费用率因近年来加大在新领域、新产品上的投入力度而逐年上升,公司预计 2022年研发费用率在 25%左右。随着新产品的放量,公司业绩有望快速增长。
受益于国产替代机遇,公司凭借在细分产品领域积累的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家电类芯片、 标准电源芯片和工业驱动芯片业务的快速放量:
家电类芯片:2021 年实现收入 3.46 亿元,同比+89.07%,收入占比 45.91%。公司在 家电市场耕耘多年,近年来立足小家电市场拓展大家电领域,凭借较高的产品品质 和良好的品牌效应充分把握国产替代机遇,实现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
标准电源芯片:2021 年实现收入 2.59 亿元,同比+55.09%,收入占比 34.35%。快充 市场发展带动公司在电商和手机品牌客户的电源芯片逐步上量,未来公司有望持续 受益国产替代进程;同时随着手机等市场的回暖,普通充和适配器需求也有望恢复。
工业驱动芯片:2021 年实现收入 1.18 亿元,同比+122.64%,收入占比 15.63%。工 控市场下游应用场景众多,公司内生外延不断拓宽业务边界,服务器+电机业务快速 放量推动工业驱动芯片收入显著提升,未来新领域的突破将带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短期扰动不改龙头长期规划,公司库存水位较为健康,加大投资力度迎接下一轮成长。 随着业绩体量的增长,公司需增加备货以满足下游客户需求,2022 年以来消费电子等终 端需求疲软,公司存货有所增长。展望未来,随着行业供需关系的优化,公司库存情况有望恢复至稳定水平。自 2020 年以来公司加大投资力度以实现长期发展目标,2022 当 期收入减少但材料采购及人员招聘等规划仍正常进行,导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短期承压。 随着下游需求景气修复叠加公司新产品放量,未来经营性现金流有望回归正常。
(三)下游需求回暖+国产替代加速,公司成长空间打开
家电行业需求有望触底回暖,带动电源管理芯片市场重回高增长轨道。从 2000 年开始, 全球半导体共经历 5 轮左右的周期,每轮周期约 4 年左右。2019 年下半年以来半导体进 入超级景气周期,同比增速在 2021Q2 见顶回落,参考历史周期规律及渠道调研情况, 我们认为电子行业景气周期有望于 2023 年触底回暖。根据久谦数据统计,受益于“双十 一”等促销节日,以电饭煲、空气炸锅等为代表的小家电月度零售额自 2022Q4 开始显著 回升。展望未来,疫情管控政策放开有望提振市场需求,叠加家电产品的持续迭代创新, 家电用电源管理芯片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成长周期。
电源管理芯片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公司部分产品性能对标海外,家电市场龙头地位稳固。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2020 年电源管理 IC 市占率前五名均为海外大厂,CR5 超过 70%,竞争格局较为集中。就国内而言,市场玩家仍以 TI、PI 等国外厂商为主,国产替 代空间广阔。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芯朋微部分产品的效率、功耗、集成度等性能指标 可比肩国外同类芯片。公司凭借技术实力和本土配套服务优势,成功进入标杆客户的供 应体系,目前在家电领域已收获美的、格力、苏泊尔、九阳、小米等众多著名家电品牌 客户,在标杆客户的示范作用下公司业务拓展顺利,未来有望充分受益国产替代进程。

快充市场高景气带动公司标准电源业务发展,并购协同助力工控领域业绩放量。标准电 源方面,C 接口统一趋势促进快充市场高速发展,进而带动公司电源管理芯片逐步上量, 目前公司在 20W 快充初级&次级控制器的国内供应商中位居前列,未来有望充分受益国 产替代进程;同时随着消费电子市场的回暖,普通充和适配器需求也有望修复。工控方 面,随着 5G、工业 4.0 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工控领域需求逐渐增加,2021 年公司通过收 购安趋电子,拓展 Gate driver 产品系列,助力公司在电机领域实现收入的快速增长。
在消费需求有望触底反弹+国产替代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我们看好公司作为国内电源管理 芯片细分赛道龙头,在家用电器、标准电源、工业驱动领域实现快速放量,同时,公司 2022 年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不超过 9.7 亿元加码新能源汽车、工控等领域,随着 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拓展布局,公司业绩天花板有望打开,远期成长性优秀。
二、消费需求复苏+国产替代加速,PMIC 市场空间广阔
(一)电源管理芯片种类丰富,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电源管理芯片重要性逐渐凸显,产品细分种类丰富。电源管理芯片是所有电子设备的电 能供应心脏,负责电子设备所需电能的变换、分配、检测等管控功能,对电子设备而言 是不可或缺的,其性能优劣和可靠性对整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直接影响。按照功能划 分,电源管理芯片可分为充电管理芯片、DC/DC 转换器、AC/DC 转换器、充电保护芯片、 无线充电芯片、驱动芯片等,可实现充电、升降压转换、交直流转换等功能。
新兴产业发展带动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国内市场增速有望更高。受益 于新能源、AIOT 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数据中心、服务器、光伏、储能等领域的大规模应 用,全球需要的电子设备数量及种类迅速增长,对于这些设备的电能应用效能的管理将 愈加重要,电源管理芯片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市场空间不断增长。根据 Frost&Sullivan 预测,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有望从 2020 年的 328.8 亿美元增长至 2025 年的 525.6 亿美元,CAGR 为 9.83%;我国市场增速更高,2020-2025 年 CAGR 达 14.77%。

应用场景增加+技术进步推动 AC-DC 行业发展,DC-DC、Gate Driver 占重要市场份额。 受益于 5G、新能源汽车、工业 4.0 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同时伴随着 GaN 和 SiC 等宽带隙 器件的日益普及,将进一步拉升对 AC-DC 的需求,根据 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 预 测,到 2030 年底全球 AC-DC 电源适配器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90 亿美元。根据芯洲科 技统计,DC-DC(含 LDO)、Gate Driver 在电源管理芯片中的占比分别 22%、6%,对应 2021 年市场规模约为 80.98、22.09 亿美元,芯朋微以 AC-DC 为基础拓展 DC-DC、Gate Driver 产品线,公司可触及市场规模大幅提升。
(二)下游需求逐步回暖,电源管理芯片市场持续增长
1、家用电器:需求回升叠加国产替代,助力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发展
小家电需求逐渐回暖+产品持续迭代升级,带动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发展。根据久谦统计数 据,受益于“双十一”等促销节日,以吹风机为代表的小家电月度零售额显著回升,随着 宏观经济逐渐复苏、消费政策加码,小家电市场有望持续回暖。与此同时,毛球修剪器 等小家电不断迭代升级,推动小家电市场的长期发展,根据 Euromonitor 统计,2021 年 全球小家电市场规模达到 2097.2 亿美元。小家电市场需求反转叠加新品的持续创新,电 源管理芯片下游应用场景不断增多,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增加。
国内小家电芯片的国产化进程持续推进,公司深耕多年坐拥标杆客户,龙头地位稳固。 目前国内小家电用电源管理芯片市场中,PI、MPS 等海外龙头厂商仍占据较高份额,芯 朋微作为美的、格力、海信、苏泊尔、九阳等标杆客户最大的国产电源芯片提供商,先 发优势显著,龙头地位稳固,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国产替代机遇。 AC-DC 等芯片在大家电中属于安规级产品,较长的验证周期构筑高行业壁垒。从近三年 空冰洗大家电的产销状况来看,内销市场将逐渐进入存量市场,换新过程中带来的产品 结构升级趋势仍在,叠加地产政策的正向带动作用,大家电需求规模将保持稳健发展态 势。由于 AC-DC 等芯片在白电中属于安规级产品,对性能要求较高,认证周期较长,导 致国产厂商短期内难以切入,而芯片厂商一旦突破龙头客户后便有望迎来业绩快速放量。

大家电市场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公司快速突破大客户迎来业绩收获期。目前在大家电市 场中,PI 等国外厂商仍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国产替代背景下,芯朋微是白电领域进展 最快的国产厂商,目前在空调、冰箱、洗衣机领域均已收获了标杆客户,如:美的、海 尔、格力、奥克斯等,未来有望深度受益国产替代进程。
2、标准电源:C 口统一带动快充发展,国产厂商把握机遇加速崛起
快充协议和 Type-C 为统一充电接口带来契机,推动快充行业长期发展。Type-C 是一种 电子设备接口标准,具有正反插、双向传输、速度快、小尺寸等优点,目前在笔记本电 脑、安卓手机、显示器等 3C 电子领域快速普及,并正在向非 3C 领域拓展。近期欧洲议 会和欧洲理事会宣布自 2024 年秋天起在欧盟境内将统一使用 Type-C 接口用于移动设备 充电,接口的统一将有利于提高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率,也将推动快充行业的长期发展。
快充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为电源管理芯片创造发展空间。据充电头网,2020 年苹果发布 iPhone 12 全系支持 USB PD 快充,并且全部取消标配充电器,释放了上亿规模的快充配 件市场。随后小米、三星相继取消标配充电器,加速了第三方快充市场规模的增长。目 前快充已应用在各大手机品牌中,同时笔电市场对快充的需求正逐步增加。据 BCC Research 预测,2022 年快充市场规模将达到 27.43 亿美元。随着快充在充电器市场的渗 透,快充瓦数提高带动套片 ASP 增加以及 Type-C 统一的趋势,未来快充市场规模将持 续增长,对电源管理芯片的需求将显著提升。

国际厂商仍占据快充芯片市场的主要份额,中国大陆厂商有望凭借性价比实现份额提升。 目前快充芯片市场中,安森美、赛普拉斯等国际龙头引领技术发展,占据 65W 以上快充 市场主要份额;昂宝、立琦等中国台湾玩家以及芯朋微等中国大陆厂商目前主要集中在 低功率领域,并向 65W 以上市场迈进。展望未来,中国大陆厂商有望在本土快充品牌崛 起过程中,凭借价格、服务等优势实现份额的逐步提升。
公司部分产品性能可对标国外同类芯片,各产品在国内具有竞争优势。在芯朋微专注的 部分产品领域,公司产品性能可比肩国外同类芯片水准。据充电头网统计,公司的 18W PD 快充方案已获得了倍思、品胜、毕亚兹、麦多多等多家品牌的采用,产品性能获得客户 一致认可;在 20W 快充充电器初级&次级控制器的国内供应商中,芯朋微市场份额位居 前列。目前,公司已推出 18W、20W、33W、65W 的快充方案,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3、工业控制:工控领域需求持续增加,推动电源管理芯片市场成长
工业驱动应用需求增加,为电源管理 IC 市场带来成长动能。1)5G 通信方面:当今时 代,5G 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经济发展和竞争的战略组成部分,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30 年国内 5G 宏基站数量约为 4G 基站的 1-1.2 倍,合计约 500-600 万个;2)电力方 面:自 2018 年以来,国家电网启动新一轮改造,同时存量智能电表的更新换代需求拉动 了智能电表市场需求的回升,根据国家电网数据,预计 2022 年国家电网智能电表招标数 量将达 7736.35 万只,同比增长 15.92%。3)电机方面:随着工业 4.0 时代的到来,传统 领域需求仍然旺盛,新工业应用场景带来新需求,带动电源管理 IC 需求不断增长。
芯朋微在工控领域持续发力,内生外延扩张产品系列提升竞争力。2021 年公司通过收购 安趋电子,实现对 Gate driver 产品系列的不断拓展,带动公司全年电机领域收入快速增 长。为持续提升公司数字电源管理芯片的性能指标并拓展产品品类,抢占工业场景的市 场先机。公司拟筹资 5 亿元用于研发大功率工业领域数字电源芯片,根据公司 2022 年定 增公告,此次研发主要面向多种大功率工业场景,开发产品包括大功率数字电源控制芯 片、集成桥式驱动和智能采样的高频开关模块、高频 GaN 驱动芯片、智能 GaN 器件、 GaN 模块等,未来有望进一步拓宽在服务器、光伏、逆变器、储能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随着新应用和新产品的不断布局,公司业绩有望实现持续增长。

4、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动&智能化升级,国产厂商迎来替代窗口期
汽车电动化渗透率快速攀升,智能化升级空间广阔。汽车行业目前正在经历电动化变革, 2021 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为 8.4%,未来有望快速提升。根据 IEA 预测,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有望从 2021 年的 660 万辆增长至 2025 年的 1590 万辆,CAGR 达 24.58%。国内 层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 2022M1-10 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达到 528 万辆,同比增 长 107.67%。从产品形态上看,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企业在自动驾驶、车载显示等智能化 领域积极布局,随着智能化程度提升×智能化渗透率提升,汽车智能化发展空间广阔。
汽车高压&智能化升级,带动汽车电源管理 IC 用量显著提高。电源管理 IC 可被广泛应 用于车体、底盘、传动系统、车载音影娱乐系统等汽车子系统中,随着汽车的电动化、 网联化、智能化及共享化变革,带来了新的应用场景与现有配置升级,这些新增应用场 景对电源管理 IC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国内汽车芯片厂商提供了最好的破局机遇, 将推动国内车规级电源及电驱功率芯片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芯片短缺+自主可控背景下,国产厂商迎来车规级芯片替代窗口期。由于车规级芯片在设 计、生产等方面的技术难度较大,目前我国在汽车芯片领域仍以进口为主,自给率较低。 缺芯背景下,海外汽车芯片厂商供应短缺增加了国内厂商的导入机会,汽车芯片国产替 代进程有望加速进行。芯朋微依托过往在家电、工控等领域的技术积累,积极布局新兴 应用领域。公司 2022 年发布拟定增公告,拟募资 4 亿元投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未来新产 品有望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及国产替代机遇。
三、公司将受益于需求复苏,产品及市场拓展打开成长空间
(一)半导体行业回暖在即,产品供需关系有望优化
复盘全球半导体行业发展,行业景气周期有望于 2023 年触底回暖。从 2000 年起,全球 半导体共经历 5 轮左右的周期,每轮周期约 4 年左右。2019 年下半年以来,5G、新能源 车等领域爆发带动半导体需求增长,同时新冠疫情肆虐对芯片产能端造成冲击,供需错 配形成本轮周期,在超级景气的半导体周期后,同比增速在 2021Q2 见顶回落,参考历 史周期规律及渠道调研情况,我们认为半导体行业景气周期有望于 2023 年触底回暖。

下游终端需求分化,泛消费类模拟 IC 设计公司库存短期内承压。自 2021H2 以来,半导 体行业下游需求分化,新能源、汽车、工控等行业依旧高景气,但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 电子终端需求持续走弱,以消费类芯片为主的模拟 IC 设计公司库存面临一定压力,部分 公司库存出现连续多个季度的上涨。与同行业公司相比,芯朋微整体库存情况较为可控。
行业步入主动去库存阶段,供需关系有望不断优化。从存货环比增速角度,2022Q3 已有 部分公司存货环比增速出现下降。考虑到 IC 设计公司晶圆订单存在时滞,部分三季度入 库存货仍主要为一季度订单,前期较高订单与当期需求疲软叠加下大部分企业库存上升 存在一定合理性,我们认为部分公司当前库存环比增速出现下降表明行业已步入主动去 库存阶段。展望未来,随着库存的出清叠加下游需求的回升,市场供需关系将得到改善。
(二)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注重创新构筑核心壁垒
公司深耕电源管理行业十余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技术实力不断增强。电源管理 芯片行业具有研发周期长、技术难度高等特点,需要持续进行研发投入来保障企业的竞 争优势。2017 年以来公司研发投入费用率占比保持在 13%以上,2021 年起公司进一步加 大研发投入力度,重点布局工业、新能源等新兴领域,2022Q1-3 研发费用为 1.29 亿元, 占当期收入比重为 24.43%。随着新技术的开发、新产品的布局,公司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不断提高,员工学历构成逐步优化。在需要研发经验积累的模拟 芯片行业中,研发团队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芯朋微高度重视技术人才团队的 培养,近年来研发团队逐渐壮大,截至 2021 年底,公司共有研发人员 215 人,占员工总 人数的比例超过 75%,同比增加 57 名,人员数量增速达到 36.1%。同时,公司员工平均 学历不断提高,2020 年公司仅有 2 名博士和 43 名硕士,到 2021 年底公司已有 3 名博士 和 68 名硕士,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从 70%增长至 79.30%。
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打造企业护城河。公司十分注重功率集成电路的工艺、器 件、电路、封装、测试的全技术链创新,经过长期的技术研发与经验积累,目前形成了 15 项核心技术,均为原始创新,核心技术权属清晰。公司的核心技术之一为集成高压启 动技术,相对传统的系统外置电阻启动技术,该技术可在提高轻载效率的同时使电源待 机损耗降低 70%。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公司累计取得国内外专利 86 项,其中发明专 利 66 项,另有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 101 项。基于核心技术平台的产品布局和阶梯式 增长模式助力公司不断突破新领域和新客户。
(三)产品组合协同效应显著,定增加码拓展成长空间
公司依托标杆客户实现业务推广与升级,产品放量开始贡献业绩。以家电领域为例,公 司通过率先突破美的、九阳、飞利浦、苏泊尔等标杆客户来带动对行业内其他客户的销 售,打入进口品牌所控制的家电市场,为业务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行业标杆客户作为 家电领域新产品的引领者,了解其研发方向能使公司的技术发展更贴近下游客户的需求, 其他客户在跟进开发新产品时,会首先考虑标杆产品的供应商,标杆客户的示范效应是 公司业绩实现快速放量的核心原因之一。

公司横向拓展产品布局,提供全套电源方案,协同效应下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过十余 年的深耕,公司已从过去单一提供一款电源管理芯片,发展为向客户整机系统提供从高 压到低压的全套电源方案。在同一台整机中应用 AC-DC、DC-DC、栅极驱动等多个电源管理芯片,缩短了终端客户的开发周期,显著提升了公司各产品线的协同效应和销售 效率,2021 年公司的人均创收/利创历史新高,达到 264.27/70.62 万元。
公司定增加码新能源汽车,拓展布局工控新领域,有望重塑业绩天花板。2022 年公司发 布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不超过 9.7 亿元加码新能源汽车、工控等领域,未来公司有望 依托过往在家电、工控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实现新兴领域的快速拓展。在新能源汽车领 域,公司研发的目标产品主要为面向 400V/800V 电池的高压电源转换分配系统、高压驱 动系统的系列芯片,产品将用于新能源汽车 OBC(车载充电机)、PDU(高压配电单元) 及电驱系统中;在工控领域将主要面向数据中心、服务器、基站、光伏逆变器、储能等 大功率工业场景。随着公司逐步将产品系列拓展应用到新能源汽车等新领域,有望进一 步强化公司在高压电源和高压驱动领域的技术深度和技术积累,获取更大的市场空间。

四、关键假设
我们进行盈利预测的关键假设为:1)手机、家电等终端需求逐步复苏,对上游芯片采购 逐步恢复正常状态;2)国际贸易关系相对稳定,下游客户国产替代动力充足;3)行业 竞争格局保持相对稳定,短期内不存在竞争加剧及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的风险。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7.20/10.03/13.91 亿元,整体毛利率水平分别为 41.4%、41.0%、 40.1%,具体分业务看:
1)家用电器类芯片:公司以国产替代为目标,2017 年开始布局白电,2020 年下半年量 产,产品品类持续丰富,适配于白电的 AC-DC+ Gate Driver 市占率进一步提升。我们认为未来公司小家电芯片有望保持稳增长,白电芯片有望持续受益于国产替代机遇。我们 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家用电器类芯片收入增速分别为 5.55%/31.48%/32.12%,毛利率为 42.08%/42.16%/42.03%,毛利率变化主要为产品结构和应用领域调整所致。
2)标准电源类芯片:受手机市场需求周期性波动影响,我们预计 2022 年公司标准电源 类芯片销售额同比下降,随着手机需求逐步回暖,同时公司多次在国内率先推出具有市 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未来公司标准电源类芯片销售额有望重回高增轨道。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标准电源类芯片收入增速分别为-32.36%/54.02%/63.04%,毛利率为 30.19%/30.51%/30.80%,毛利率变化主要为毛利率较高的手机充芯片收入占比提升所致。
3)工控功率类芯片:公司并表安趋电子优化上下游资源,电机、电力、通信三大板块的 电源及驱动芯片标杆客户产品上量,销售额大幅提升。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工控 功率类芯片收入增速分别为 25.68%/49.80%/28.92%,毛利率为 55.24%/52.46%/51.20%, 毛利率变化主要为毛利率较低的光伏芯片收入逐步放量所致。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56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