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背景,研学旅行与营地教育路径探析,如何解决行业痛点?
随着国家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以及消费升级趋势的推动,当前研学旅行与营地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市场竞争格局远未形成。市场上众多企业和机构都在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研学和营地教育发展模式,其中既有挑战又蕴含着巨大机遇。
10月17日,由常熟市人民政府主办,常熟市旅游局、常熟市教育局承办、执惠协办的《2018·研学旅行与文旅产业融合研讨会》在常熟成功举办。本届研讨会围绕“共享·共荣”的主题,汇集了200余位研学旅行及文旅业界前沿精英,围绕研学实践教育发展现状、文旅融合背景下行业发展机遇、旅游目的地特色研学旅行项目打造、课程设计、人才培训、营地教育创新等方面,共同探讨“文旅+教育”资源共享共荣发展新模式。
1、行业机遇与痛点并存
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委《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政策颁布,提出要把研学旅行摆在更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快速发展。随后,相关政策频出,对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行业发展形成极大政策利好。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2017年发布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显示,未来3-5年,研学旅行的学校渗透率将迅速提升,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成为旅游业市场新蓝海。另外,根据执惠研究院预测,到2019—2020年国内参与综合实践、亲子游、国内研学、学生赛事、出国游学的中小学生规模将分别达到18436万人、8134万人、5697万人、459万人、367万人,每年高达3亿人次的中小学生活动市场潜力巨大。
全国各地都在积极逐鹿千亿级研学旅行市场新蓝海。以常熟为例,近年来,常熟旅游局把握市场发展机遇,激活域内文旅资源,推出“江南福地,研学常塾”常熟研学游线上线下平台,并提出“文化+教育+旅游”的发展思路,积极打造全域旅游亮点。
目前常熟研学游已形成江南国学、科普教育、江南耕读、江南手作、户外体验等五大主题,并推出虞山文化研学、名人名园研学等线路,还在全市范围梳理出100多个研学游参观考察点。常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浩表示,常熟研学教育资源丰富,这里有传统文化,也有农耕手作特色传承,更有世界联合学院(UWC)等知名院校落座常熟,为常熟的旅游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常熟依托丰富的旅游文化教育资源,以“旅游+”和“+旅游”的产业融合为抓手做好研学旅行的文章,研学旅行产品以及线路基本形成,品牌效应初步显现。
常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浩
未来,常熟将联合更多机构研学营地教育机构,向全国推广“常塾”研学游品牌,以旅游元素+课外私塾的概念主打研学游产品,打造一批影响全国的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创造常熟新的经济增长点。常熟市旅游局局长唐晓表示,常熟研学旅行的发展不仅有赖于得天独厚的资源支撑和市场基础,更得益于政策的支持。
常熟市旅游局局长唐晓
尽管市场拥有巨大潜力,但国内研学旅行与营地教育尚处初级阶段。研学旅行与营地教育火热发展背后,行业标准、课程设计、安全问题等诸多行业痛点和难题逐渐浮现,各地教育部门、研学旅行机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抓紧市场机遇值得关注。
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王振民表示,研学旅行、营地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种形式,与各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旅行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王振民认为,研学旅行不是旅游,要有课程开发。目前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困境是课程设计。课程要素的缺失,浅表层的体验,难以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学与营地教育作为实践性学习方式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王振民
执惠创始人兼CEO刘照慧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认为,我们今天探讨的游学研学包括“旅游+教育”的产品,不仅仅是一个产品,附载着非常大的未来中国发展的教育问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这样的产品承载着更多的绝对不是简单的观光游览,而有了更多的属性,更多的教育功能。
刘照慧进一步表示,未来整个文旅的主流消费人群中,孩子是我们最应该思考的起点,带给他们什么样的体验和产品,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文化和教育,这个是具备全球视野又是植根全球文化的,同时又在全球沟通能力上不断的灌输和实践,这样的理念和实践带动我们游学、研学真正的变革和创新。
执惠创始人兼CEO刘照慧
世纪明德联合创始人、明德未来国际营地董事长王京凯则认为,研学旅行一定具备六个要素,研学教育理论、研学课程体系、研学导师团队、研学基地资源、安全管理方案和旅行配套服务。
世纪明德联合创始人、明德未来国际营地董事长王京凯
此外,本次研讨会上,由执惠文旅大消费研究院撰写的《2018中国研学旅行与营地教育行业发展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整体分为四大部分,详细阐述了目前中国研学旅行与营地教育市场发展情况,报告对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概念进行了概念性阐述,精准分析了目前行业与企业发展的现状,并对未来行业发展进行了预测,对行业及企业极具启示意义。
《2018中国研学旅行与营地教育行业发展报告》
2、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探析
在市场火爆的当下,参与研学旅行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研学与营地教育活动取得的效果却参差不齐。市场上有些研学旅行出现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等问题,“只旅不学”、“只学不旅”的情况成为被诟病最多的问题之一。研学旅行需要体现教育价值,因此,如何因地制宜的进行课程设计便成为重中之重。
对此,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王振民表示,研学旅行避免“游而不学”和“游而少学”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课程设计是研学营地教育的核心内容,课程理念反映的是教育理念,要重视课程研发,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当前研学设计要么是课程要素的缺失,或者是仅仅停留在走一走、看一看的浅表层体验层面,或者是以景点的了解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难以达到学习方式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王振民认为,教育、文化、旅游行业跨界合作的趋势正在加快,传统的教育边界被打破,我们要做到三个转变,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将教育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将课程资源转化为学习成果。
广东省中小学校外教育协会秘书长杨春良表示,研学旅行就是以旅游为载体,以学习为目的,自然要强调课程的设计问题。目前在国内研学旅行场馆活动中,很多机构做研学旅行仍然普遍存在“眼睛课”、“耳朵课”、“娱乐课”,也就是“有游无学”的状况。
场馆作为研学旅行中的重要场景,场馆课程如何设计才能成为有效的研学旅行活动?杨春良认为,有效的场馆活动需要具备六方面的特质,第一点,以学生为中心;第二,寓教于乐,注重实践,多感官的参与活动方式;第三,自主、自导、互动的学习方式;第四,创设具有现场感或者虚拟实景的学习环境;第五,生活化的学习途径;第六,合理引入信息化、电脑化、科技化的学习媒介。
广东省中小学校外教育协会秘书长杨春良
中少童行总经理马志宇表示,研学旅行如果过于强调旅行就会忽视教育的本质。他认为,研学旅行的课程特征必须具备践行性、开放性、体验性以及综合性。
中少童行总经理马志宇
营火国际创始人、总裁徐海森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营地需要具备有四个属性,第一是教育属性,第二是娱乐属性,第三是神秘属性,第四是经济属性。他表示,中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大自然资源,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用不大的投资,将现有的旅游景区、园林、公园等转变为用于教育的营地。
营火国际创始人、总裁徐海森
虽然目前国内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政策的不断倾斜下,市场前景被看好。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旅游企业纷纷进入市场,但如何解决目前行业痛点以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成为难题。本次研讨会汇聚众多专家、业内观点,通过集中研讨、学习交流,多角度解码我国研学旅行与营地教育的发展路径,以期促进研学旅行与营地教育向更加成熟发展,推动旅游+教育融合发展并走向“共享共荣”。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56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