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家著名国产啤酒被洋酒收购,为何白酒仅有三家被外资收购?
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销售收入达到5836.39亿元,白酒是我国第一大酒类。我国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生产和消费国,而啤酒稳居国内第二大酒类,预计2025年啤酒的累计销售规模超过2400亿。
“现在碳酸饮料、方便面、啤酒等行业基本都是外资控制的,在食品市场上,只有白酒还是我们的!”这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马勇说的话,国产啤酒太多都被外资收购,而白酒却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为何许多著名的国产啤酒都被国际啤酒巨头收购,而白酒却很少被洋酒青睐呢?
国产啤酒的发展:
比起土生土长的白酒,啤酒则在19世纪末由西方传入我国。1900年俄国商人在哈尔滨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啤酒厂——乌卢布列希夫斯基啤酒厂(哈尔滨啤酒厂 前身);1903年德国人和英国人在青岛合资建立了英德啤酒公司(青岛啤酒厂前身);1914年北京市建立双合盛啤酒厂(五 星啤酒的前身) ; 1935年广州市建立五羊啤酒厂(广州啤酒的前身)。
建国后我国在多个大城市都建立啤酒酒厂,到了1979年国内有90多家啤酒酒厂。八九十年代,国产啤酒迎来了井喷式发展。据统计1988年国内拥有800多家啤酒厂,几乎每个市都会有一家啤酒厂;到了九十年代国内的啤酒厂数量持续增长,甚至每个省都会有几十个啤酒品牌。
这么多啤酒品牌拥入市场,竞争肯定是非常大,倒闭的啤酒厂也不在少数。再加上九十年代末国际啤酒巨头嘉士伯、百威英博、喜力等进入国内市场,这些小啤酒厂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国产啤酒被收购: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外的啤酒开始大肆涌入国内,导致许多小的啤酒厂市场严重萎缩,甚至破产倒闭。这些外资通过持股、控股、并购等方式收购了国内的许多地方啤酒。一些地方啤酒厂要想持续活下去,那么只能引入其他资本,或是被雪花、青岛、燕京、嘉士伯、百威英博等国内外的啤酒巨头收购。
国产啤酒以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燕京啤酒三巨头最为著名。曾经的华南王“珠江啤酒”掉队严重,目前的第二大股东变成了百威英博。燕京啤酒是血统纯正的国产啤酒;华润雪花有外资注入,但还是由我方控股;青岛啤酒原来的第二大股东是日本朝日啤酒,现在朝日啤酒的股份已经卖给了复星,外资已经撤资。
国内有很多知名的啤酒被外资收购,其中以东北的哈尔滨啤酒、西北的乌苏啤酒、东南的雪津啤酒、西南的重庆啤酒最为著名。其他被外资收购的地方啤酒像天目湖啤酒、兰州黄河、西藏啤酒、大理啤酒、西夏啤酒、金士百啤酒、金龙泉啤酒、南昌啤酒、白沙啤酒等更是数不胜数。
啤酒是一种世界通用的酒类,也是仅次于水、茶的世界第三大饮料,各个国家的啤酒大同小异。我国的啤酒本就是由西方传入,至今西方的啤酒在工艺、原料选用、口感等方面也比大多数国产啤酒要好。像百威英博、喜力、嘉士伯、福佳白、虎牌啤酒等国际啤酒巨头甚至直接在国内投资建厂 ,靠着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管理、良好的生产工艺而疯狂地蚕食着国内啤酒市场。
对于名优酒的保护:
白酒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最早起源于元代。中国白酒与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和金酒一起并称为世界六大蒸馏酒。建国后为了促进国内酒类行业的发展,我国分别于1952年、1963年、1979年、1984年、1989年共举办了五届名酒评选。
在五届名酒评选中,白酒共有17款国家级名酒和58款国家级优质酒,这些酒统称为国家级名优酒。至于为什么基本没有外资收购国内的白酒行业,有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对白酒行业的保护。
十七大名酒
2003年国家出台了《外商投资指导目录》中,把黄酒和中国名优白酒列为了限制外商投资行业。虽然对外商控股还是参股企业没有具体规定,但外商一旦要进入名优白酒,必须通过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的审批。2007年,外商投资目录再次被修订,文件里面明确规定:黄酒和名优白酒的生产必须由中方控股。直到2015年才放开了限制,但是仍然极少有外资去涉足白酒行业。
白酒是我国独有的酒类,外国人不懂的白酒的生产工艺,况且还有窖池、基酒、勾调技术等硬性条件,这些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所以想要涉足中国白酒市场,只能靠收购国内的白酒企业,相比较一般的白酒品牌,显然国家级的名优酒更容易打开市场。
老窖池
外资之所以不敢涉足白酒行业,还有另一方面原因就是“水土不服”。白酒是中国本土化的酒类,肯定在传统技艺、管理理念、营销模式上以国内的文化背景为主,而这些外资控恰恰不懂得利用这一点。
被外资收购的白酒企业:
白酒行业平均的毛利润超过50%,许多名酒的毛利润甚至超过70%,可以说是一个暴利的行业。外资其实也收购过国内的白酒品牌,总共有三个例子,分别是云南玉林泉酒业、四川文君酒和水井坊。
一:泰国TCC收购玉林泉
2005年泰国TCC集团出资5500万元整体收购云南玉林泉酒业,这也是国内第一例被外资收购的白酒品牌。泰国TCC集团是泰国最大的酒业公司,曾经古井贡酒和西凤酒想与之合作,没想到它居然想整体并购古井贡酒和西凤酒。结果可想而知,被两者果断拒绝。
泰国TCC在云南省政府的推动下收购了玉林泉酒业。入主玉林泉酒业后,TCC坚持了“五个不变”:玉林泉品牌不变,品质不变,生产工艺、生产场地和纯粮酿造不变。在入主的初期的几任经理都是TCC集团派过来的,由于中泰文化差异和经营理念不同,以及企业发展思路不一样,后来都撤回了。
由于TCC用人不善,导致玉林泉经营一度陷入困局。虽然现在玉林泉酒业走出了困局,但很明显TCC并没有实现将玉林泉酒走向全国的愿望,主要还是在中低端酒行业,甚至都走不出云南省。
二:轩尼诗收购文君酒
文君酒资不抵债之后首先是被剑南春收购,但是后来剑南春有意与法国LV旗下的轩尼诗酒业合作。于是轩尼诗酒业于2007年5月份斥资2500万欧元收购了文君酒业55%的股权,剑南春集团仍保留文君酒业45%的股份。
收购初期轩尼诗也是雄心壮志,一顿操作猛如虎,每一步都出乎意料。首先派叶伟担任文君酒的总裁,这个人是轩尼诗酒业里为数不多的华裔高管,在轩尼诗工作了28年,但是对国产白酒却一窍不通。
第二方面就是砍掉了文君酒所有的低端酒,只做高端酒,要占领国内高端酒市场的5%。第三方面就是抛弃了文君酒原来复刻版的包装,设计了一款三根弦木琴的酒瓶。虽然说是从唐朝木琴中获得的灵感,但是这个瓶子明显看起来就比较洋气。这等于放弃了文君酒的历史典故,朝着洋酒的路上越走越远。
中西合璧这一套,在文君酒身上显然行不通,脱离了中国大众消费者的理念,没过几年文君酒就又被卖给了剑南春。2015年轩尼诗推出文君酒的时候,文君酒的年销售额还不到两亿。
三:水井坊
水井坊可以说是出身名门,它原来的母品牌是全兴大曲,而全兴大曲三届国家级名酒。2000年全兴大曲推出水井坊系列,当时直接冲击高端市场,售价超过五粮液和茅台。全兴大曲集团几乎将所有的老窖池都用来生产了水井坊,水井坊也有着“中国白酒第一坊”之称。
2006年洋酒公司帝亚吉欧通过受让股份,间接控制水井坊16.64%股份,成为水井坊第二大股东。2010年的时候就已经实现对水井坊的控股;到2013年7月,帝亚吉欧成为水井坊唯一股东,至此水井坊由中资彻底变成外商独资。帝亚吉欧本打算收购全兴大曲的,但是因为全兴的国家级名酒,所以一直谈不拢,只能将全兴大曲和水井坊两个品牌割裂开。
对水井坊控股之后,前两任经理都是外国人,因为管理理念不同,导致水井坊营业额连年下降,甚至还被戴上了ST的帽子。直到2015年换成了中国籍经理范祥福,才扭转了这一局面。但是近些年水井坊也是大起大落,目前销售额在川酒六朵金花中垫底,更没有实现与高端的茅台、五粮液并驾齐驱的梦想。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58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