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杨建中:头部洗护品技术进入 4.0 时代 | 高端访谈

 

专访日中化妆品国际交流会理事长杨建中先生

文|刘丽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头发的清洗和头皮的养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大众消费者对于头部洗护化妆品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头发洗护市场的发展和升级。本刊记者采访日中化妆品国际交流会理事长杨建中先生,为行业人解答关于头部洗护化妆品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以及其在化妆品领域的创新发展为行业带来的影响。

关于头部洗护化妆品消费市场

CCR:您如何看待头部洗护化妆品的国内和国际消费市场现状?两者有哪些差别?

杨建中:与其他类化妆品相比,头部洗护化妆品进入国内市场相对较早,渗透率也较高。宝洁公司的飘柔和海飞丝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先后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已经过去 30 多年了。相比日本等国际市场,洗护发产品在我国国内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洗护市场销售规模约为 595 亿元人民币,而同期日本洗护发用品市场规模约为 265亿元人民币。中国的洗护市场规模是日本两倍多,但中国的人口约为日本的 12 倍,这意味着中国洗护市场人均消费额只有日本的 1/6 左右,说明市场潜力依然巨大。具体来说体现如下:

(1) 相对于日本人平均一周 7 次洗发的频率,中国人每 2 ~ 3 天一次的洗发频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即便是渗透率相对较高的洗发水,依然有继续增长的潜力。

(2)日本市场上洗发水和护发产品的洗护比例约为1:1。相比之下,中国市场的洗护比例从最早的 15:1,再到如今的 2:1,护发产品在快速增长,但仍未达到洗护均衡的状态。

(3) 冲洗型的洗护发水以外的免洗型头皮、头发护理产品潜力依然很大,包括防脱、定型及染发产品等。以防脱产品为例,作为日本医药部外品的育发剂(相当于中国的防脱发特殊化妆品) 的市场规模已超过 1200 亿日元 ( 约合 70 亿元人民币 )。有资料显示 , 中国有防脱需求的人口已达 2.5 亿,市场规模还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提升,预计免洗类发用产品将会快速发展。

CCR: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重视头部洗护产品,尤其是功效产品。国内头部洗护化妆品消费市场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杨建中:20 世纪 80 年代末 , 飘柔和海飞丝等品牌先后进入中国市场,开启了国内头部洗护市场的新纪元。在当时洗护产品市场渗透率不高的情况下,海飞丝通过抑制马拉色菌的抑菌去屑技术,得到了有头屑烦恼的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消费意识不断提高,洗护产品呈现细分化和不断升级的趋势。同时,“头皮好,头发才能好”——这一科学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近年国内头部洗护市场上的产品正从消极地应对解决头屑问题,向积极地护理头皮、保持头皮健康、预防头皮炎症和防脱发的方向发展。这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成为方兴未艾的大趋势,与新时代的大健康主旋律相吻合。

关于洗护化妆品的研究应用

CCR:相对于整个洗护赛道来说,头部洗护化妆品的科技研发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

杨建中:头部洗护化妆品的技术正从去屑向维持头皮微生态平衡、预防头皮炎症及防脱发方向发展,我认为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头皮护理技术 1.0:通过抑制马拉色菌,缓解头屑、头痒等头皮炎症症状。以海飞丝为代表的去屑洗发水于 20世纪 60 年代问世,为因头皮炎症而产生头痒、头屑烦恼的消费者带来了福音。这类技术的特征是重点针对已出现头皮问题(炎症) 的人群,随着其代表性的抑菌有效成分吡啶硫酮锌(ZPT) 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限制,亟需新的升级技术。

头皮护理技术 2.0:秉持预防为主的理念呵护头皮,不主动给头皮增加负担。通过实现产品配方的无硫酸盐、无硅油等为头皮减负,同时维护头皮的物理屏障。十多年前,我们团队将在日本流行的先进理念和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技术带入了中国市场,通过合作滋源品牌,引领了市场潮流,且流行至今。

头皮护理技术 3.0:关注头皮化学屏障,通过控制皮脂中高风险成分的含量,预防头皮炎症。人体头皮平均每天分泌 1g 左右的皮脂,其本来目的是保护头皮和头发。然而,皮脂中的部分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变质为有刺激性的风险物质。比如甘油三酯可能被马拉色菌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渗入头皮而引发炎症。而角鲨烯则易于被紫外线氧化,产生刺激性的过氧化脂质。另外,使用强力清洗剂可能在去除皮脂的同时,对头皮产生刺激作用。因此,我们提出了油脂平衡的理念,通过选择性清洗、抑制皮脂过度分泌、皮脂抗氧化的三部曲技术,预防皮脂变质而引发炎症。

头皮护理技术 4.0:关注头皮生物屏障,保持微生态良性平衡。

此外,与上述头皮护理技术平行存在的还有毛囊赋活防脱发技术,即通过活性成分的渗透,维持毛囊干细胞、毛乳头细胞等的活力,保持头发生长周期正常。相对比较新颖的技术方向包括了保持毛囊干细胞中 XVII 型胶原蛋白含量及毛乳头细胞自噬活性等。

CCR:我们都知道,要想头发好,头皮一定要健康。如何定义健康的头皮?为什么说头皮护理技术现在达到了4.0 阶段?

杨建中:头皮健康,头发才能长得好,这一理念目前已经深入人心。那么,健康的头皮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呢?个人认为其表现应该是头皮无炎症且毛发完整地覆盖头皮,而其机理则是头皮屏障功能完好且毛囊有活力。说到头皮屏障功能,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物理屏障外,还包括化学屏障、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而要保持屏障功能完好,需要表皮细胞紧致无间(物理 屏障)、皮脂膜保持新鲜,及时去除皮脂中的风险成分(化学屏障),保持头皮常在菌的良性平衡(生物屏障) 以及维持抗菌肽的正常分泌(免疫屏障)。而毛囊有活力的内涵包括毛细血管中血流量充分、毛母细胞分裂增殖旺盛、毛乳头细胞自噬活性旺盛以及毛囊干细胞中 XVII 型胶原蛋白(COL17A1) 的含量正常等。

如前所述,头皮护理技术 4.0 关注头皮生物屏障,目的是保持微生态的良性平衡。近年来,针对头皮上常在菌的基础研究有新的进展。通过对不同健康状态头皮上的常在菌进行定量分析,菌种及其与头皮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逐步清晰起来。除早已众所周知的马拉色菌外,金黄色葡萄球菌也被认为是头皮的有害菌;而表皮葡萄球菌则被认为是有益菌。这就为头皮护理技术 4.0 指明了基本方向,即通过选择性地抑制有害菌或应用有利于有益菌繁衍的益生元,实现头皮微生态的良性平衡。目前,相关的研发成果已开始涌现出来,比如有原料公司发现,含有糖蜜的有效成分可以选择性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而不过度地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相信今后新的成分还会不断地被开发,推动头皮护理在 4.0 时代的发展更加深入。

CCR:头部洗护化妆品功效原料一直是消费者特别关注的问题,洗护化妆品功效原料研究的进展如何?

杨建中:头皮护理相关原料开发的历史还很短,专门为头皮护理开发的原料还不是很多,其更多是在护肤原料的延长线上衍生出来的。事实上,在维持皮肤屏障功能、控油、预防炎症等方面,头皮与面部皮肤有着共同的需求,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互通有无。相比之下,毛囊赋活是头皮专有的需求。个人认为,目前这方面的原料还缺乏新思路、新机理,大多停留在促进毛囊相关细胞增殖或生长因子表达的层面。

当然,在我们一直关注和实践的两大技术中,XVII 型胶原蛋白也有不少新动向,如重组 XVII 胶原蛋白正在对其相关原料的功效进行实验验证。目前,已有日本原料企业证明了牛蒡根提取物对毛囊细胞中 XVII 型胶原蛋白的促进效果以及相应的防脱发临床功效,我们也已将其应用于产品中。而另外一个我们所关注的技术方向,即通过提升毛乳头细胞的自噬活性实现防脱育发效果,至今还未见有相应的原料登场。

谈完了功效原料,再来谈一下在洗护产品中大量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替代硫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等兴起,使得无硫酸盐洗发水成为可能。然而,至今仍没有出现一种既温和又清洗效果优异且易于起泡和增稠,同时可提供良好的头发调理性的表面活性剂。氨基酸类虽然较硫酸盐类更温和,但其清洗效果并不完美,且不易增稠。而烷基糖苷和聚甘油酯等非离子类表面活性剂虽然温和,但起泡力较弱,且无法与配方中的阳离子高分子形成絮凝而为头发提供调理功效。因此,现有的无硫酸盐洗发水一般都通过使用多种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来寻找平衡。最近,由生物合成法制作的鼠李唐酯类等绿色表面活性剂开始崭露头角,但高昂的价格限制了其在头部洗护方面的应用前景。我个人十分期待表面活性剂方面的新突破。

CCR:您和您的团队在头发洗护领域的技术应用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目前我国在头发洗护产品领域有哪些研发创新成果?有哪些新功能、新产品、新成分?

杨建中:自从 14 年前离开宝洁创业以来,我和我的美研创新团队一直以头皮护理为主题,通过技术服务和品牌共创等形式,追求以先进理念引领潮流,用创新技术改变市场。我们服务过的案例包括国内首先主打头皮护理概念的养元青品牌,国内首个无硅油、无硫酸盐洗护品牌滋源,以及刚上市不久的 Off&Relax 品牌系列产品。其中 Off&Relax 在延续无硅油、无硫酸盐的头皮减负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包括:

①选择性清洗技术,即通过复配使用氨基酸与非离子型的聚甘油酯等表面活性剂,利用乳化加溶解的加成清洗原理,实现优先洗去皮脂中有刺激性风险的角鲨烯和不饱和脂肪酸,而不过度洗去对头皮有保护作用的胆固醇和蜡脂等;

②选择性抑菌技术:通过使用前述的含糖蜜的有效成分,选择性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繁衍,而不作用于作为头皮有益菌的表皮葡萄球菌;

③通过应用可促进毛囊细胞中 XVII 型胶原蛋白生成的牛蒡根提取物等,开发日本医药部外品育发产品技术,产品不久前已登陆中国市场。

关于洗护化妆品发展趋势

CCR:未来,头部洗护产品在化妆品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发展方向是什么?这又将对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杨建中:个人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头部洗护产品技术的未来研发方向:

(1)既温和低刺激又具有良好清洗效果,且泡沫、调理性等基本性能俱佳的清洗用表面活性剂技术。

(2) 保持头皮微生态良性平衡的技术(维持头皮的生物屏障功能)。

(3) 能够有效预防脱发的毛囊赋活新技术。

(4) 通过香氛等手段改善人们身心健康的洗护技术。

(5) 符合纯净洗护理念的头部洗护产品技术。

CCR:纯净洗护是未来发展的前沿趋势吗?为什么?

杨建中:我对纯净洗护的看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纯净洗护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作为个人护理品产中消耗量最大的洗护产品,毫无疑问将是 Clean Beauty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纯净洗护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纯净洗护是进行时。十多年以来,我们团队推动的以无硅油、无硫酸盐为代表的天然、温和洗护产品,已经形成一股潮流,为纯净洗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成为纯净洗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今后需进一步从成分的天然有机化、环保包装及生产过程的低碳减排等方面不断地进行完善。

第三,纯净洗护的发展需要配套的验证方法和标准。欧美关于“天然”“有机”“可持续”的认证经验比较成熟,值得借鉴。日本在这方面也正在快速崛起,最近成立了日本 Natural Organic Cosmetic 协会。中国需要迎头赶上。

宣称纯净洗护的洗护产品在欧美已经逐步流行。日本化妆品的领头羊企业资生堂也在不久前推出了 Shiseido Professional Hair Kitchen 系列,主打纯净洗护概念,可见国际上正在兴起纯净洗护的潮流。但纯净洗护不应只是口号和空洞的宣称,需要不惜成本和时间潜心打造,既要理念高远,又要能保证使用感和功效,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目前我们团队也正在积极追求纯净洗护产品技术,已经开发出了含 95%以上天然来源(ISO16128 标准计算法 )成分,同时从泡沫、柔顺效果到头皮护理功效方面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技术。希望拥有先进理念和创新技术的纯净洗护产品可以在不久的将来问世。

CCR:您认为当前我国化妆品产业应从哪些方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科技引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杨建中:创新技术的产生离不开由基础研究所产生的新机理、新理论及在其基础上的应用基础研究所发现的有效成分和技术等。

与常在 IFSCC 大会上摘金夺银的日本化妆品行业相比,中国在基础研究等方面才刚刚起步,缺乏经验积累和领军式人物。我关注到近期不少国内头部企业都开始招募有跨国公司研发经验的研发掌门人,表明大家有奋起直追的愿望。然而,研发成果的产出绝非一日之功,既需要有耐心地长期投入,也应有选择性地抓住重点、逐步拓展。个人认为,中国品牌要想拥有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差异化创新技术,不外乎以下两条途径:

第一,在自身重点关注领域(如美白、防脱发等) 中选择一两个已有基础研究成果发表的机理,建立应用基础研究所需的实验方法(包括细胞模型等),通过大量的实验筛选发掘出自主的有效成分。当然,这个过程也可以通过合作海外研发机构来完成,利用其成熟的手段进行高效率的产出。我们的日中化妆品国际交流协会目前已促成了多起中日间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合作。这类项目如果开展得顺利,1 ~2 年即可实现向有知识产权产品技术的转换。

第二,潜心在皮肤或头发衰老相关领域进行旨在发现新机理的基础研究,并以其为基础开发全新的创新技术。但这条路径投资周期长,研发工作量大。

个人认为可能第一条路径更适合中国市场的现状。当然,有实力的企业也可以考虑部分投资长期项目,开展一定的基础研究。

在原料创新方面,目前合成生物学在国内市场可谓风起云涌,可能成为本土企业“弯道超车” 的契机。但同时,我认为该类技术所产生的原料还需在化妆品的应用研发方面做很多细致的工作。

专家介绍

杨建中

  • 现任日中化妆品国际交流协会理事长
  • Off&Relax 首席研发官
  • 美研创新株式会社董事长
  • 《中国化妆品》杂志社专家编委

1991 年获得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完成两个博士后经历,1994 年至 2009 年就职于宝洁公司美国和日本的研发中心,曾担任日本研发中心护发产品研发首席科学家。目前兼任江南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兼职研究员,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化妆品研发中心特聘专家,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客座教授,国际化妆疗法协会顾问,日本 EBC 协会科学顾问等。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63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