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红彤彤金灿灿!半岛记者见证庄子蜡22年的传承与坚守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袁蒙 陆金星

12月24日腊月初二,今年腊月门的第一个李村大集上,黑新成的手工蜡烛是大集上的独一份

2001年春节前的李村大集上,黑新成的父母赶集卖蜡烛

蜡烛,不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们提供光明,在历经千年的演变中,蜡烛凝聚、承载了我们的文化和传统。点蜡是青岛过年的重要风俗,根据《乡土青岛》一书的记载,家堂轴子前供桌上的香烛年三十晚上通宵不熄,元宵节点蜡烛、点花灯更是一种传承。过年供桌上点的蜡烛,不仅外表要红彤彤,字也要金灿灿,点起来还不能流蜡油,这样才预示着来年的日子红火兴旺。李沧区庄子社区传承了数百年的制蜡工艺,就能制作这样的上乘好蜡。入冬,庄子社区的黑新成又开始熬制蜡液制作庄子蜡了,22年前刚退役的他开始正式制蜡,也正是那一年,半岛记者用镜头拍摄了父亲黑明仁对他的指导。如今当年那个年轻小伙脸上也已写满苍苍,年老的父亲也不再赶集卖蜡。

退伍后接过老手艺

11月30日傍晚,44岁的黑新成在自己仓库门前开始熬制蜡油,准备调配给蜡烛上色用的蜡液。作为“黑子蜡”的第四代传人,他从六七岁就开始上手帮工,如今已是这项技艺的传承人。体格壮硕的黑新成上学不多,当过武警,2000年退役后回家正式接手制作蜡烛,一干就是22年。也是在22年前的那个冬天,本报摄影记者采访拍摄了他在父亲的指导下制蜡、写金字,当年的照片中,黑新成脸上还满是没有褪去青春,如今他已经独挑大梁,成为了制作蜡烛的行家里手。黑新成的父亲由于身体不太好,现在不能制作蜡烛了,闲不住的母亲依然忙前忙后帮着儿子制蜡。

11月30日晚上,黑新成在家中仓库门前熬蜡,熬成蜡油后将加入颜料

12月1日,黑新成在熬开的石蜡中加入羊脂加入颜色混合

炉灶里的火光映红了黑新成的脸

2001年时,记者采访庄子蜡的时候,那时的大锅熬蜡

2001年,黑新成给父亲打下手制作蜡烛

2001年时,黑新成在父亲的指导下在蜡烛上写字

据了解,庄子蜡一般都是天冷冬闲的时候制作,黑新成平时经营者一家土产店,每年冬天就拿出老手艺干上一阵,赚钱不多,但一年年成了习惯、传承,也就这么干了过来。“当年我们村里制作蜡的有36家,一年消耗石蜡近20吨,这几年老人们都不干了,年轻人也不愿意接手,如今就剩下我自己还在做,一个冬天制作的手工蜡也就是500多斤,比以前少了很多,做这个蜡烛不容易,但是传下来的老手艺也不能就这么扔下。”黑新成介绍,庄子蜡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有10余道工序。蜡里的灯芯是用芦苇制作,这都是他从棘洪滩、沙子口一带的海边挑选回来的,芦苇分段后,上面一层层包上棉花制成灯芯。还要将羊脂放在大锅上以火烧开,将缠上棉花的芦苇杆放入油脂稍微一炸,再用手慢慢揉搓使得棉花在芦苇杆上更加紧密结实。将石蜡倒入锅中融化,与羊脂等材料混合搅拌,温度合适的时候,拿起芦苇杆放入蜡液中蘸上蜡,最大号的蜡烛需要在蜡液中反复蘸上上百次才能成形,最后还需在蘸好的白蜡上淋上红色的蜡液上色,然后再在上好色的蜡烛上用金粉写上祝福的话。

写金字是技术也是艺术

12月4日晚上,黑新成开始为蜡烛上色写金字,小小的仓库中生着炉子,温度有三十多度,记者在里面呆了一会就已大汗淋漓。“为蜡烛上色必须要在高温的房间,不然上上的一层红色蜡液遇到低温会开裂,影响蜡烛的效果。”黑新成满脸是汗,将一根根白色蜡烛染成了红色,他一手拿勺舀起蜡液,另一首拿着白蜡,一淋、一转,蜡烛立即披上了红衣。

在蜡烛上写字是技术也是艺术

12月4日晚,黑新成熟练地在蜡烛上书写祝福语

金粉手写祝福语,也是庄子手工蜡的精髓

红色的蜡烛还需要经过最为重要的“点睛之笔”,才能让其更具吉祥寓意,为蜡烛题字是制蜡环节中的重要一笔。“一手好字,能为一对蜡烛注入灵魂,很多买蜡的人挑选蜡烛就看上面的字有没有气势,好看不好看。”黑新成一边准备一边介绍,只见他拿出一个老煤油灯,拿出一个小铁筒,还有毛笔和金粉颜色。单一个多年不见的煤油灯就已勾起记者满满的回忆。据介绍,煤油灯的主要作用是它的火温度合适,火苗高低也可以控制,是用来融化金粉的最佳选择。

桌子铺开,金粉融化,黑新成端坐开来,拿出一对蜡烛,提笔开写。看着光滑圆润的蜡烛,记者不禁为其捏了一把汗,这一笔下入如果写错了,这一根蜡烛可就废了。只见黑新成一手握笔,手转动蜡烛,一只金色兰花便展现在蜡烛上,几笔下去,几个流畅的大字就已经写好了,一次完成!“蜡烛上写字两只手要配合好,其实就是个熟练工作,祝福的话语就那么几句,年年都写,熟能生巧。”也许这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当年28元的蜡烛如今800元

黑新成的手工蜡烛今年就制作了500来斤,分为6个不同的型号,最大的型号只做了三对,都是客户预定的,一对的价格是800元,而22年前这样的一对蜡烛只有28元。

新成妈妈挑选对称的蜡烛包装起来

12月24日腊月初二,今年腊月门的第一个李村大集上,赶集的人们选购黑新成的蜡烛

“我的蜡烛不掉色、不流蜡、不呛人,在李村大集上的独一份,很多客人都是一年年来找着我购买,现在手机短视频也比较发达,很多也都是看着网上的视频找到我购买。但是现在老人越来越少,认这个手工蜡的客户也在减少,这都是无奈的现实。”黑新成介绍。12月24日,李村大集迎来了进入腊月门的第一个大集,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大集上的客流不是很多,黑新成和往常一样,凌晨三点就赶到大集上开始摆开摊位,等待新老顾客的光临。

期盼儿子传承手艺

2020年,庄子腊制作技艺正式被列为李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传承、发展是以人为载体的,作为传统手工制作的蜡烛,庄子蜡映照着丰富而鲜活的文化历史。当年黑新成父亲弟兄6人全都制作蜡烛,如今老人们因为身体原因,纷纷退出了这门老手艺。旧村改造也让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低矮的平房不见了,高大宽敞的楼房拔地而起,每家都分了好几套。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这也让蜡烛制作失去了传承的各种环境。

“以前每家都有大院子,冬天在院里支上一口大锅,烧上劈柴就可以熬蜡了,现在环境变好了,制作蜡烛却不方便了,大家也都觉着这个活又苦又累,所以现在传承都很困难了。”黑新成有些无奈,黑新成的儿子今年再上高三,黑新成想将来一定也要让儿子掌握所有的制作流程,不能断了这门手艺。

2004年李村大集上,黑子蜡的摊位

2004年春节前的李村大集上,当年本报的报纸已成为黑子蜡的招牌

上色的蜡液红润通透

经过熬制,上色的蜡液已红润

为了不让上好色的蜡烛开裂,房间内的温度三十多度,黑新成满脸汗水

上色的蜡液好了

将上色的蜡液装入不同的容器

一勺红蜡下去,白色蜡烛披上红衣

一根根白色蜡烛淋上颜色后就披上了“红衣”

上好色的蜡烛小心放好,写生金字后就是成品了

12月4日晚,黑新成将一根根白色蜡烛淋上颜色

使用老式的煤油灯加热金粉

加热写字的金粉用老式煤油灯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64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