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床榻之意趣
月洞式门罩架子床(明代)
中国古代床榻不仅是人们忙碌生活中的歇脚处,更是民族文化与审美风尚的陈列馆。其中,床承载着丰富的民间文化,是人生愿望的集中展示,榻则体现了文人高士对于生活情致的追求与感悟,传递了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美学。
床,作为人们的“夜居”之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具大件,其历史之久远、形制之丰富、制作之精巧、文化蕴涵之丰厚,可称得上古典家具之大类。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化,文化意义也逐渐沁入其中。
床的发展演变
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了战国漆绘围子木床,这是我国现存最早且保存最为完整的实物床。床身通体髹黑漆,饰红色方形云纹。床框有两横一竖,上铺竹屉,屉上置竹枕,侧面有开口方便上下床,与后世木床的造型基本相同。
东汉末年,高型坐具“胡床”传入内地。后世有此描述:“交床即古胡床之式,两脚有嵌银、银铰钉圆木者,携以山游,或舟中用之,最便。”这里所述之“床”,实乃坐具。这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无靠背和扶手,类似于我们现在所用的马扎。正是受此类高型坐具影响,唐代家具出现了高低并行的局面。这一时期“床”的概念也变得模糊而宽泛。凡是板下有支撑,板上可承物或供人坐卧者均可谓之“床”。据考证,“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便指“胡床”。
宋元时期,中国古典家具基本完成了由低型向高型的过渡,各种家具概念初步定型。围子床、罗汉床、架子床等床型在很多宋画中均有体现,其典范者为“断纹小漆床”。明代作家文震亨《长物志》中说:“床以宋、元断纹小漆床为第一,次则内府所制独眠床。”所谓“断纹”乃是一种髹漆工艺木制家具随着时间演化而形成的一种奇特的视觉审美效果。以此工艺制成的器物具备耐酸、耐碱、耐腐蚀等特性,经数千年仍可使用。以髹漆工艺制成的床,其胎骨和漆层随年代增加而不断张缩,最终会形成不同程度的断纹。明代漆器制作名家黄成在《髹饰录·尚古》中说:“断纹,漆器历年愈久而断纹愈生,是出于人工而成于天工者也。”
蕴含诸多美好寓意
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家具发展日益成熟,床的装饰工艺由简入繁,出现了“拔步床”这一传统家具中体型最大的床。拔步床上有承尘(床前横木之上用小帐子来承接尘土),下有底座,床前有廊庑,类似于一间小木屋。廊庑两侧的空间可随主人需要摆放杌凳、净桶、梳妆镜等小件器具,方便就寝前后使用。床板四周合以围屏,围屏上雕刻各色窗格,一来可以采光透亮,二来用以挂放衣物。在增强私密性的同时,还增加了床体的审美层次感。这种类似前堂后寝、屋中有屋的布局,体现了国人含蓄内敛、物尽其用的造物原则。
比拔步床结构相对简单的为架子床。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架“洞式门罩架子床”,该床最明显的外观特征便是略带圆弧的椭圆形月洞门,使两侧架子上雕花之繁与月洞之简呼应得恰到好处,体现了古人所崇尚的和谐之美。圆月造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幸福团圆,寄托着人们对新婚生活如意圆满的美好祝愿。床身上的四簇云纹仿照如意头造型,彼此纵横交错,有“四合如意”的吉祥寓意。门围子下部的装心板上饰大、小螭龙螭凤纹浮雕,配以卷草纹、如意纹、云纹等,取“苍龙教子、龙凤呈祥”之意。束腰部分的浮雕图案分为“喜鹊寿桃图”“鸳鸯莲叶图”“鸾凤如意图”“喜鹊登梅图”“喜鹊石榴图”五组图画。这是古人婚嫁之时所用的传统题材,蕴含了新人匹俦恩爱、瓜瓞延绵的美好希冀。
在故宫博物院的坤宁宫里还保存着另一架婚床,为清代皇帝大婚时所用。花罩上雕刻着盘旋交错的藤蔓和葫芦,床上悬挂着百子图帐幔,亦表达了多子多福、天地长春的美好寓意。
床与榻,相生相伴,密不可分
如果说“床”是人们夜晚安眠的重要寝具,那么“榻”便因其体型较小而狭长、便于移动而成为人们日间活动的重要用具。
榻的形制极为丰富。有榻面修长、造型精致的“贵妃榻”,《红楼梦》中黛玉居住的“潇湘馆”里便有一贵妃榻,临窗而置,旁有琴案。此外,有形体稍大,中有束腰,后有三面靠背的“弥勒榻”。还有一种介于床和榻之间的器具,名为“罗汉榻”,其三面有围屏,中间略高,兼具坐卧功能。相较于前两种小榻,罗汉榻既可入厅堂宴饮宾客,又可置于卧室供午间小睡,可谓一榻多用。
士人与榻自古以来关系密切。《后汉书》中记载东汉陈蕃在豫章做太守时,特为当地名士徐孺子设一榻,去则悬之。唐代文学家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亦有“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之雅句。榻上不仅可观书、赏画、小酌、独眠,还可合榻文会或围榻游戏。比如,五代画家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绘制了南唐中主李璟与弟弟们在屏风前对弈的场面。画中4人于一棋榻上对弈,身后的坐榻上放置着一个双耳投壶,身侧一长榻上摆放着箱笼。身后的屏风中另画一须弥榻,画中“枕臂火炉前”的白发老翁,据考证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老翁倚榻而坐的闲适感,或许正是李璟的内心投射。
榻虽小,高僧用之可习静参禅,文人用之可联席夜话,君王用之则可增添几分潇洒之态。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中,便将晋武帝司马炎和陈文帝陈蒨安排于坐榻之上,手执如意,目视前方。唐代画家张萱的《明皇合乐图》中,唐明皇仰卧于榻上,手执箫管,神态疏朗。可见忙碌如君王,也能在小榻上舒缓心灵,暂离尘俗。
床与榻,相生相伴,密不可分。铺锦列绣的雕花大床承载着丰富的民间文化,是主人身份地位、性格特征乃至人生愿望的集中展示。造型古拙的小榻则更多体现了文人高士对于生活情致的追求与感悟,向我们传递着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美学。中国古代床榻不仅是人们忙碌生活中的歇脚处,更是民族文化与审美风尚的陈列馆。
来源:新传奇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6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