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南宁人小时的玩伴“草龙”,现在越来越少人捉来玩了!

 

老野上周末在邕江边的草丛里,看到了一个小时候的玩伴。

(网络图片)

就是上图这家伙,老野乡下老家哪里叫“落水狗”。问了一下南宁的友仔,他说叫“草龙”,还有人说叫“马鬃蛇”。呵呵,落水狗和龙,这就是所谓的城乡差别吗?

这是不是有点像鲁迅笔下“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 尊为‘胶菜’”。老野查了一下,这种尾巴细长、爬行速度较快的动物中文学名真的带有龙字——石龙子。

(网络图片)

不过,知道它叫石龙子的人估计没多少,因为全国各地的人给它起了无数个名字。

石龙子的俗名

我们那叫狗皮蛇

偶们浙江也叫四脚蛇

我们叫它“狗爬蛇”

是狗嘛蛇了,哈哈

增城这地方客家话是叫肥蛇仔!

这个在江苏也有,我们这叫它马道蛇

桂林这边就叫四脚蛇(民间叫狗爬蛇)

我们老家叫“雄黄蛇”

我们那叫猪婆蛇

我们老家叫“肥肉林”

我们这徐州这边也叫蛇粒子

客家话叫“格麻傻”

粤语有些农村叫“猪仔蛇”

玉林地区有叫五寸甘的举手

狗毛蛇。兴安人这样叫。

........

小时候,在村里的田埂上、水渠边、荒地或者石头堆旁,经常会看到这家伙。在南宁,老野在人民公园、南湖公园和邕江边见过石龙子的身影。每逢天暖有太阳,它就跑出来晒太阳了。

(网络图片)

抓石龙子,不必借助工具,老野都是直接用手抓的。它无毒,但被要到轻易不松口。想要捉住它,手一定要快。还有一点要注意,不要抓尾巴。就像壁虎一样,石龙子的尾巴会断掉,然后它溜之大吉,钻洞钻缝能力一流,留下弹跳的尾巴让你目瞪口呆。

(网络图片)

那时没啥玩具,中午放学时去捉一条石龙子,带去学校,拿绳子拴着,养在课桌里,上课时没事逗逗它。虽然找了瓶子放水给石龙子喝,但估计教室没啥小虫子吃,一般挨不了多少天。

男生经常将石龙子放在手上玩,也会各自拿一条让石龙子决斗。

(网络图片)

不要幻想那这个去吓女生,乡下的女孩子才不怕它呢。

(网络图片)

除了拿石龙子当宠物养,不少小伙伴还有过吃石龙子的经历。国人是吃货,为了吃一样东西总能想到很多名目。

破开肚皮去掉内脏,放点盐,用火烤熟了吃(很香),但是现在没敢吃这些东西了。也有人拿去泡酒的,就和蛇酒一样。

小时候一到夏天就去抓,然后烤着吃。

有传说某地区有把这东西整条放泡菜坛子里腌制后食用的习惯,吃的时候用筷子夹出来眼睛还是圆鼓鼓的!!!(又是一身鸡皮疙瘩)

我们多是拿来煮粥~味道不是一般的鲜,不过也是小时候的事了,现在应该都很少了!

记得小时候用弹弓射,用小竹棍打,找到洞用锄头挖,捉到后拨皮烤来吃,呵呵、、、、、、

(网络图片)

我们广西地方名叫“狗母蛇”,捉到后用火烤焦表皮后,用手拨去皮,再放调味料烤,或用菜叶包住烤,味道不错,小时候经常吃。

小时候用别针做个钩串个蚂蚱像钓鱼差不多钓的,放学就去钓,玩够就扒皮取肉蒸了吃,别骂我,那个年代不是每顿都有肉吃的。

这个东西用火烤两下,把皮剥去,砍成节,放点参,在锅里炖汤那是相当美味啊!

也叫狗扒蛇,无毒,剖开洗净,火烧,香脆。也可刴碎清蒸可治小儿甘积。

(网络图片)

呵呵,看来这些吃法,有没有目瞪口呆?至于治病的功效,百度百科上这样介绍的:

破结,行水。治小便不利,石淋,恶疮瘰疬,臁疮。

①《本经》:"主五癃邪结气,破石淋,下血,利小便水道。"

②《纲目》:"消水饮阴癀,滑窍破血。"

③《本草求原》:"偏助壮火,阳事不振者宜之。"

④《四川中药志》:"治九子烂疡,乳癌,肺痈,风湿,皮肤发痒及疮毒。"

化学成分:

全体含蛋白质、肽类、氨酸、脂肪。甘油酯中不饱和脂肪脂酸占总脂肪酸的80%,而油酸(oleic acid)占40%B-细胞含肾上腺素,葡萄糖原,皮质醇(Hydrocoritsione)。

至于实际功效如何,老野也不懂!但是,老野知道,某一物种如果成为了食材和药材,碰巧又有大补之功效,那么这种物种就会离濒危不远。

像石龙子,已经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 。

(网络图片)

现在的小孩看见石龙子敢不敢像我们小时那样去捉,这个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得捉?!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66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