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享用海鲜——安全购买、不识不吃

 

作为海鲜控,日料十级爱好者,芥末章鱼是疾控君每次光顾日料店的必点凉菜。可是自从今年1月有消费者爆料在餐厅吃到蓝环章鱼,疾控君每次看到章鱼都不免要疑神疑鬼一番。

Tips:

蓝环章鱼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章鱼,其唾液腺、墨汁、肌肉中均有毒,这些毒素中含有多种成分如:组织胺、透明质酸、乙酰胆碱、羟苯乙醇胺等,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一种名叫Tetrodotoxin的生物碱,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河豚毒素。

除了蓝环章鱼,海洋中还有一些有毒生物。

省流版

常见毒鱼包括河豚、鲢鱼、鳗鲡,常见毒刺鱼包括石头鱼、金鼓鱼、泥猛鱼,贝类体内可能含有贝毒,建议海鲜爱好者们:

1. 从正规渠道购买。

2. 不要轻易尝试新品种鱼类。

3. 4-6月是赤潮频发季节,不要采捕和购买食用野生的贝类。

4. 掌握食品安全知识。

有毒的鱼类分为毒鱼类和毒刺鱼类

毒鱼类指的是肌肉、皮肤、血液、内脏均含有毒素的鱼。

说到有毒的鱼类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河豚,它的内脏、血液有毒,大家也都知道需要专业人士操刀,自己不能随意烹饪。此外,市场上还存在其他美味但危险的鱼类,鲢鱼(胆有毒),鳗鲡(血液有毒),不要轻易尝试不认识的鱼类。

毒刺鱼,它们的毒素可以通过鱼鳍上的硬棘释放,如鳗鲇神经毒素和鳗鲇溶血素,其毒性很强,轻则被刺伤造成长时间的疼痛,重则抽搐、痉挛麻痹甚至引起破伤风。

其中石头鱼就是典型的代表,它分布很广,任何海域都有,其肉质鲜嫩、生津润肺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石头鱼背部有13根毒鳍,鳍下有毒腺,每条毒腺连接毒囊,囊内含有剧毒。一旦被刺中,初则痛不欲生,伤口肿胀,继而晕眩,抽筋休克,甚至死亡,所以最好由专业人士来处理。

还有市场中常见的金鼓鱼、泥猛鱼。这两种鱼的背鳍硬棘都有毒,如果被刺到时会感到剧痛,痛感可持续2-3小时。但这种毒素怕高温。如果小伙伴买鲜活鱼处理的时候不小心被扎了,可以用温水泡一下手指,能很大程度上缓解疼痛。

贝类中含有贝毒其实是藻毒

贝类指的是软体动物门双壳类(贝)和腹足类(螺)的物种。如果水中有大量的有毒藻类,贝类食入或吸附这些有毒藻类,藻类所含有毒物质即进入贝体内并在其中富集。我们说的贝毒,准确的来说是藻毒,包括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毒素、神经性毒素、健忘性毒素。

青口贝、织纹螺、牡蛎、蛤蜊、扇贝、蚶子等体内的贝毒如果超标,人类食用后可造成神经肌肉麻痹,轻者出现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重者可出现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有些小伙伴觉得,就算有的海鲜有毒,我有万能大法一把火!十分钟不够我煮一小时!煮得透透的还不行吗?

很不幸的是,煮熟只能消灭寄生虫和病菌,并不能消灭上述海鲜毒素。不仅真金不怕火炼,真毒它也不怕火煮……

看到这你是不是已经觉得嘴里的三文鱼不香了,盘子里的螃蟹仿佛是个大怪兽?别过于担心,对于常见的有毒海鲜国家是有严格的市场监管,我们需要做到的是:

从正规渠道购买,他们拥有相对较可靠的进货渠道和完善的检验体系,较为安全。

避免猎奇心理,不要轻易尝试新品种鱼类,避免处理不当误食。

每年4-6月是赤潮频发季节,不要采捕和购买食用野生的贝类,市民可以关注当地海洋与渔业局等相关部门发布的赤潮灾害提醒,以及当地食品部门的安全提醒,做到有备无患。

掌握食品安全知识,戴手套处理海鲜、尽量不食用内脏、少喝汤。膳食指南中推荐,对于健康人群而言,海鲜包括淡水鱼等水产品每日摄入量控制在40-75克左右为宜,每周不超过500克(指可食用的海鲜肉部分)。

最后,非常重要!如果防不胜防还是中招了,千万别相信民间偏方,赶紧就医!

参考文献:

[1] 马冠生. 赤潮期间为何要慎食海鲜[J]. 生命与灾害, 2019, No.242(07): 40-2.

[2] 林健. 福建省沿海海洋生物毒素食物中毒特征[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4, 20(03): 11-3.

[3] COSTA P R, MARQUES A, DIOGèNE J. Marine Biotoxins and Seafood Poisoning [J]. Toxins (Basel), 2019, 11(10).

供 稿:杜婉晴

编 辑:林维晓‍‍‍‍‍

审 稿:陆冬磊 卢大胜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67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