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能否不异化为“应试”的一部分
作者:土土绒
随着跳绳被列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重点项目,跳绳的培训机构火了。
据澎湃新闻网报道,许多家长不惜花费千元送孩子去培训班。可是,跳绳本身的技术难度并不高,学校体育老师也会教授跳绳技巧,只要稍加努力,孩子一般都能学会,家长为什么还要花钱报班呢?这种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报个培训班再说的做法,本身就是过度焦虑的表现。更糟的是,它还会在家长之间引发攀比心理,激化基础教育领域的焦虑感。
当然,家长的重视不是凭空产生的。跳绳是小学各个年级的必考项目,一到四年级跳绳的成绩占体育总成绩的20%,五六年级占10%。更为关键的是,其它体能测试项目满分为100分,而跳绳是120分。此外,它事关小学生考试、评优及升学等重要事项,拥有一票否决的效力。这就难怪家长们如此重视,不容一点闪失了。
但分析到这里,大家会惊奇地发现,原本是为了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跳绳,怎么不知不觉中,又变成了“应试”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来说,考得多少分、会不会影响评优升学,才是最重要的。而运动的乐趣、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等因素,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实际上,教育部门之所以选择跳绳作为考察项目有许多考虑因素,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跳绳简单易学,对场地环境要求不高,在小学生掌握的能力范围以内。但即使是这样,怀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理,许多家长还是把孩子送进了培训班。对这部分家长来说,焦虑几乎成了一种惯性。
而假如不把跳绳和应试教育挂钩,只是作为一种软性提倡的话,这部分家长又很有可能视而不见,毫不理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与成绩有关的考察项目上。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既享受到跳绳的快乐、爱上运动,又不用担心考试成绩呢?
近日,大学生“体测”达标难,甚至有学生在“体测”时猝死的新闻,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大学生身体素质不佳,已经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而教育部再次发文明确,要加强大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但是,体育锻炼的习惯,不能等到上了大学才培养。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实际上是中小学阶段长期生活习惯的表现。在中小学阶段一门心思地应付考试,到了大学却指望他们爱上体育锻炼,拥有强壮的体魄,怎么可能呢?
跳绳本身是一项几乎零门槛的运动,家长如果担心孩子学不会,完全可以在家带着孩子学。这样,既能教孩子学会跳绳,又能获得一段充满乐趣的亲子时光,增进感情,家长自己也能得到锻炼,何乐而不为?
当然,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同,家长们把孩子送进跳绳培训班,或许也都有必要的理由。只不过,眼看着家长们小时候作为游戏的跳绳,现在却要变成孩子“应试”的一部分,实在有些遗憾。对这一代孩子来说,学习的乐趣、运动的乐趣,就那么遥不可及吗? (土土绒)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70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