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4类借款,不还也“合法”?一旦被定性为“无效债权”,不用再还

 

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均负债额为14.2万,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举债度日”已成为非常普遍的一种消费习惯。与60后老一辈人“只赚钱、不花钱”的消费生活习性完全不同,年轻人则更崇尚“提前消费”与“透支消费”。受此影响,不少进城上学或务工的农二代也沾染了相似的消费习惯,通过透支信用卡或借“网贷”的方式来满足一时的虚荣心。

老话讲“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无论消费时心情有多愉悦,透支信用卡或借网贷的钱最终都还是要一笔一笔还上的。据了解,信用卡刷卡消费与微粒贷、借呗、网商贷等网络借贷均已纳入个人征信报告,一旦出现逾期或赖账则直接与个人信用直接挂钩。所以,甭管是透支消费也好,借贷消费也罢,个人所欠的借款与利息均是要连息带本还上的,否则就会成为老赖。

众所周知,互联网上各种信用购、分期购以及贷款产品层出不穷,有的风控较为严格,对使用人、征信有着一定的限制;有的则谈不上风控,实名之后便可以轻松贷出几千元甚至过万元。殊不知,一旦借款人从其平台上获得贷款,即意味着需要承担高额的使用费与逾期管理费,届时过期或超期不还,大概率会遭遇非法催收。不但要连本带利还,还要付逾期费用。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国家对网络借贷以及民间借贷的监管也随之加强。尤其是《民法典》实施之后,自然人所遭遇的4类债务也均被定义为“无效债务”。而依照现行的法律法规,无效债务则是不需要借款人偿还的。换句话说,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欠钱不还”也并不一定涉嫌违法,倘若被法院判定为“无效债权”,则借款人其实并不需要再进行偿还。

第①类:套路贷

“套路贷”本身就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双方所约定的借款合同从法律的层面而言往往也会被视为无效。一般情况下,涉及到诉讼的“套路贷”行为,大多数会被定性为诈骗。而一旦被法院定性,则套路贷便是无需再偿还的。如果遭遇非法逼债,那么应该第一时间报警备案。

第②类:高利贷

借款双方之间约定的贷款利率一旦超过国家法律所规定的最高利率,则可定性为“高利贷”。一般来说,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借款合同中约定的高息或使用费均涉嫌触犯国家法律法规,借款人有权提前诉讼。并且,超出国家法定最高贷款利率之外的利息,欠债一方无需偿还。

第③类:砍头息

何为“砍头息”呢?一般是指在借款发放之前需要借款人按照一定的金额比例缴纳押金的做法,而只要缴纳押金,这笔钱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要不回来的。依照法律规定,若债权人在放款之前强制要求借款人缴纳押金,借款人有权拒绝,且可通过诉讼的方式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第④类:个人信息泄露而产生的贷款

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遭泄露其实也屡见不鲜。而一旦个人信息没有妥善保管好,恐怕就会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有的就利用别人的个人信息来贷款。这样一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会背负数十万的债务,待到催收之际我们才知道有这样一笔欠款。不过,对于因个人信息泄露而产生的贷款,依照国家法律规定也是无需偿还的,应该尽快报警处理。

当然话又说回来,如果是个人知情且又合理合法的借款,则是一定要按期偿还的。一旦出现逾期或赖账的情况,则不仅信用报告上会出现污点,恐怕还会影响买房、买车。所以,正常情况下自然人所欠的债务一定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按时偿还本金与利息,切不可让自身的信用透支,成为我们人生中的污点!以上便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欢迎分享你的看法与见解。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73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