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部的核心价值”为什么是个伪命题
原创 宋荆汉 质量与创新 2020-08-23 00:12
最近群里又有同学问到 “质量部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哪里?”,引起了群里同学的热议。
有同学说,“消灭质量部”
我只能说,这位同学,把目标和价值体现搞混淆了。
有同学说:
第一个层次,让企业按照既定的流程规则规范化操作,提供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
第二个层次,建立符合企业的适宜性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三个层次,形成企业质量文化,让质量融入每个员工骨子里 ,质量真正融入业务中。就是上面说的取消质量
宋老师后面再给出自认为靠谱的答案。
当然在网上很多抄来抄去的文章,也很多都描述了这个问题。但实际上,解决了质量部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哪里,并不能解决这位同学的核心痛点 “为什么我们质量部不受重视呢?”这个痛点似乎对很多质量人来说,都是永远的痛。在群里,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成为热点。所以,宋老师这次也不例外,又得再给大家交作业了。
— 1 —
老板为什么要重视质量部?
我自己做多年质量总监,也做过老板,也和很多老板是朋友,我的亲身体会:没有任何一个老板不重视质量,他不重视的只是“质量部”!。如直白一点,就是不重视“你”。
所以质量同学常说的“老板不重视质量”,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把此质量等同于了质量部或自己而已。
如果你是老板,为什么要重视质量部这一个部门呢?
研发要不要重视?营销要不要重视?HR要不要重视?采购要不要重视?。。。。。
当然要重视,都一视同仁,根本就无所谓重视不重视。当然,如果质量除了大问题,确实就更重视一点了。当我相信,质量同学不希望是这个原因被重视的吧。
换个角度老板重视谁或不重视谁,唯一的原因一定是谁能给他(企业)带来价值,否则平白无故为什么要重视你呢?!
老板(公司)重视的永远是“人”,尤其是人才,而不是质量或质量从业者!
问题的关键是你这个“质量“,要和老板关注的“人”划上等号!
如何重视?
— 2 —
光说不练是假把式,练了不说是傻把式
这是我一位领导发给我的一句话。事情的背景是,我带领质量保障团队帮公司解决了某个困扰产品线的可靠性问题,产品良率提升90%就是,没错,返修率只有远来的10%。领取却让我写总结报告,在公司表彰一番。我觉得,这不过是举手之劳不足道哉,懒得费神写这些无用的东西,成绩放在那里呢。但领导发几次邮件催我,赶紧写总结,最后一次附上这句话。别说,老板还真不知道有这事。汇报上去后,老板特别兴奋,甚至因此,重新调整该产品的规划和策略,从准备退市减少损失,到准备与竞争对手大干一场。对质量部重视程度也大大增强,更是整天把“质量第一”挂在嘴边。整个公司对质量工作的重视度也大大加强,质量部同事,原来其他部门对阵时,像个小媳妇,现在也开始有了做警察的感觉。
从这件事,我学到:只要你有真材实料,就要勇于在合适的场合讲出来。比如,参加公司高层管理会上、以及和老板单独面谈中等等。尤其是在和质量工作直接相关、让老板看到结果,从而产生对你的信任和依赖,从而尊重质量专业。
但现实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质量人员:在老板面前唯唯诺诺,在业务部门面前像小媳妇。自己把自己就定位为下属或助理,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从不敢发表自己的专业观点。一方面可能是自己本身就不专业,提不出专业意见。另一种是本身还是有不错的专业能力和经验的,但缺乏自信,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怕出错、怕丢脸、怕担责。这种情况本来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普遍弱点。
但是借用周星驰电影的句式“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呢?”
不敢坚持自己的专业意见本身就不专业,又没有实际的成果,在职场奢谈尊重,不是很不符合逻辑的事么?
别人的尊重靠自己的实力换来的,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尊重你~~~
“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切的前提,是我们质量人首先要足够专业,再来谈让别人重视你!
— 3 —
学会说客户听得懂的话
现实中很多质量专业同学都犯同样的毛病,张嘴5大工具、闭嘴6sigma,摆弄着各种图表、质量理论,沉浸在自己的专业技巧里不能自拔------他们犯了很多“专业人士”都爱犯的问题:过于依赖自己的专业,而忽视了谁才是客户。
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板和业务部门不懂质量管理------试问这位老兄,老板为什么要懂质量管理?他们就该不懂好吧。他们都懂了那还要你干什么?你是质量专家,你本来就应该是公司里最懂质量管理的,所以才需要你这个质量的角色啊!
质量角色是专家、是顾问、是帮手、是伙伴。
质量7大原则,“关注客户”,我们应该从质量专业的角度,为我们的客户(老板、业务、员工)提供有价值的意见、信息、工具和解决方案,而不是试图用你的专业凌驾于需求之上,喧宾夺主,舍本逐末。
反过来说我们质量人员懂业务吗?我之前,给质量同学上课时,问到:谁知道你们公司去年的营业额是多少?公司主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是多少?所在行业的产品平均利润率是多少?基本上没一个质量同学能回答上来------这么基本的业务问题你都不知道,有什么资格抱怨老板不懂质量管理呢?
要让老板重视,就必须首先要了解业务,要站在业务角度看待质量问题,要用业务的语言和老板对话---这里要注意,业务语言,不是质量成本,很多质量同学一提起与老板对话,就想到质量专业工具,质量成本,又陷入专业陷阱了。
大家听过我质量价值闭环-第一环的课程同学应该知道,了解业务通常可以分为三个角度:
A.了解产品和商业模式(过去);
B.了解问题和市场需求(现在);
C.了解愿景和经营战略(未来)。
老板就是公司业务的最高代表。我们只有用业务的视角和语言,才能和老板站在同一个战壕里。否则老板说的是业务,你说的是质量,连基本沟通都困难,何谈让老板重视你?
沟通技巧有一个基本理论:如果沟通信息不畅,70%的原因和责任在于信息发出者。所以质量同学们,发出你的专业信息之前,请先确认你使用的是对方听得懂的语言。
— 4 —
能帮老板搞定事
能帮老板“排忧解难”才是存在的唯一理由!你的价值就是解决他的需求、问题和痛点!在这个问题面前,一切专业的“奇巧淫技”都不值一提。
当然,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真要实现确实不易,要知道老板现在的需求和痛点,本身就是万难得事。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获得他的认可:
1.帮他省钱。
毫无疑问,钱这件事儿无论对一个企业还是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板一定知道省钱是好事儿。相信和往年相比的成本对比数据摆在那里,大家记住别单独搞什么质量成本,就利用现在的公司财务报表,质量部的数据对比,老板才看得见摸得着,发现你这个质量的居然真的能帮他省钱,自然会对你刮目相看~~~
2.帮他省时间。
对老板来说,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时间。能不能给老板沟通或者提交报告时,能逻辑清晰、论证严密、数据支撑 让他选一下,或者选的不用选,直接点个头,这个事就被解决了。。
3.帮他省精力。
阿里巴巴前CPO(首席人力官)彭蕾说过:“无论马云的决定是什么,我的任务就是帮助这个决定成为最正确的决定”。
能不能做一个高效执行的下属,老板做出了决定是希望下属执行的,不是请你来给他挑错的。我见过很多创业公司老板,公司大事小情事必躬亲,问他干吗要把自己弄得这么累,老板摊摊手:我也不想啊,但是无人可用------这种现象在中国民营企业极其普遍,一方面当然也和老板不会用人、创业公司吸引不到优秀人才等因素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相当多的员工都不具备很好的执行力和责任心。但事情在那里总得有人做,如果我们作为员工能把老板的决策和战略执行到位,并取得结果,而不用他自己亲力亲为,无疑你就一定是老板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老板不重视你重视谁呢?何止是重视,还要仰仗你呢~~~
请记住:执行力=立即行动+及时反馈+取得结果。
有同学还经常会问我一个问题,如果老板的指示是错的怎么办?
我曾经问过几个CEO,这个问题。
他们回答很一致,“如果你认为我的指示错的,请立即尽快按我的指示做出错误的结果给我看”
— 5 —
学会用恰当方式教育老板
老板也是人,有时候甚至像个孩子---需要我们去“教育”他,帮助他“成长”和“进步”。这种帮助不是靠说教,得靠“事实”:靠真实数字和客观结果。
1. “用数字说话”本应该是我们质量人的基本功力。但同时又成了不被老板重视的原因之一。公司的CFO用三张表就可以说明一切,而且通常财务数据更具体、更鲜明、更血淋淋、更迫在眉睫-----
可咱们很多质量挂在嘴边的是,质量时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慢功夫”,流程优化、质量文化建设,都需要几年的时间。
但老板通常都是实干家、务实主义者结果可想而知。
这就要求我们认识到和老板的差距,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学会更为精准的定位问题,找到系统的瓶颈因素,实施改进。而不是用,长期为名,掩盖你对问题洞察及系统思考能力的欠缺。
2. 相信很多质量人都有经历,获得业务部门支持,最主要的是获得业务领导的信任!
之前,公司产品规划还有立项决策之类的会议,通常都不会叫质量部同事参加的,往往项目开始做了,质量部再介入。
有一次,我主动旁听了一个产品的规划和决策会议,发现,在产品立项中,准备进入的一个行业,但缺疏漏了,进入行业相关的标准要求。另外,产品经理意淫的一个关键用户场景,实际是不存在,在之前产品问题记录汇总可以提炼和总结出来。还有提出的竞争性关键特性指标,没有可测试性,也不具备竞争优势。我在会上是没有发言权,但回去我把,这些问题反馈给,IPMT的成员。引起高度重视,于是,责成产品经理和研发与质量部进行进一步调研,发现我提出的问题确实存在。
至此以后,IPMT 产品规划决策都会把我列为为委员之一,业务部门老大,很多重大产品规划立项,没见我参加都不放心,没我意见都不敢同意立项。
这不是靠流程制度、老板支持或组织权力,而是靠信任和依赖。
— 6 —
如果该做的都做了,就要学会换老板
相对于职场上其它职业,质量工作本身和个人发展的宽度和高度,和所在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阶段正向强相关。意思就是小马拉大车或杀鸡用牛刀都一定会失败。
我们经常能看到快速发展型初创企业,一般来说很难请到资深的质量经理,通常不是因为给不起职位,不是给不起钱、不是老板个人没魅力、更不是业务不好。而是因为企业规模太小、发展阶段太早期的话,质量可能没有太多用武之地。
1.发展阶段。
很多民营企业老板,都喜欢请来的之前在国内知名公司工作很多年的资深质量经理人,但结果可能是,这个资深经理人和老板每天想做的事情完全不一样,“大公司病”展现的淋漓尽致,老板最后没办法,很可惜的还是决定请她离开。
这就是因为早期企业天天都是各种“救火”,--所有的“烂”事儿似乎都和质量有关。一些老板和员工的想法也很傻很天真:这不都是质量问题吗?所有和质量有关的不就都是你质量部的事儿吗?质量人有了强力背锅侠的既视感-----
这一点客观的说也是可以理解的,对老板来说也很正常,因为一个企业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就需要什么样的管理动作与之配套,无论超前还是落后都会带来很大问题。早期企业老板每天想的都是明天靠什么吃饭、下个月兄弟们的工资拿什么发、明年这公司还撑不撑的下去------这个时候你和他说我们应该建立质量文化和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招聘质量人员?岂不是笑话~~~
通常来说相对越成熟的企业,质量越被受重视。因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质量的风险越来越具有破坏性。而且为了降低对人的依赖,需要有体系来保证,这就更需要质量发挥更大的价值。当然不是说早期公司就不好就不需要质量人员,早期公司的优势是能有更大的空间和未来发展机会提供给你---双刃剑利弊明显,需要自己权衡。
2.企业规模。
同样的道理,按照通常来说质量和企业员工数量的会有一个行业的比例,几百人的公司有几个,几千人的公司有几十个,几万人的公司有几百个------反过来如果公司只有几十个人,恐怕压根都不需要,即使有,也身兼数职。
所以太小的公司无法对质量进行专业分工,没有专业分工就很难有深度,没有深度就很难有效果,没有效果自然就没有价值。
但是相反太大的公司我个人认为可能也不太利于发展,因为分工太过明细,制度和流程太过完善,每个人都是巨大战舰上的螺丝钉,以很难给质量岗位的个体太多的发展空间和展示价值的机会。我面试很多从华为出来的优秀履历的同学,但整体感受就是,面非常窄,到小公司要用的话,得给他配一堆资源,但小公司也搞不起啊。
总之无论是企业发展阶段还是规模,都严重钳制质量人员发展的宽度和深度,需要我们权衡利弊自己选择。但无论怎么说,如果能首先做好自己,然后还是不能打动你的老板、获得他的信任、被他重视的话------竖子不足与谋,赶快走人,炒他没商量。
我们的生命太短,还有很多美好要去发现,不要浪费在不值得的地方~~~
综上所述,最后祝愿各位质量同行们立足本专业首先让自己足够强大、同时更多的了解业务说业务的语言,用数字和结果,能够真正帮助公司和老板解决问题的话,自然一定会获得老板的认可,展示自己的价值!
继续做好质量这个有前途的职业!别再问“质量部核心价值”这类问题了,因为这并不是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伪命题。
-End-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质量与创新》,原微信推文链接:“质量部的核心价值”为什么是个伪命题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77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