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奶奶的小脚雨鞋

 

宝 贝:小脚雨鞋

宝贝拥有人:章尔丽

地 点:宿迁市洋河新区米市街

妻子章尔丽的奶奶是1990年4月去世的,享年83岁。32年过去了,奶奶的音容笑貌犹在。留在我记忆中的这位慈祥老人,始终挪动着那双小脚,操劳一生,乐此不疲,把爱给了我们全家。留给我们全家的,除了她的一面鸭蛋形镜子,还有一双她在世时舍不得穿的小脚雨鞋。

奶奶夏氏,祖籍洋河镇,生于1907年4月。据母亲讲,奶奶嫁入章家时,虽称不上国色天香、沉鱼落雁,但也算是柳上眉梢、面若桃花、娇若玉立,是十里八乡不多见的美女。奶奶定过亲还没嫁入章家时,恰逢日本军队占领洋河,一位日本军官看中奶奶的娇容,欲强娶,便安排几位日本兵围住奶奶家的住所,任何人不得进去,想逼其就范。当时奶奶为了不被日军蹂躏,陡生一计,告知守门士兵,她要去洋河北门外上坟。出门时外边穿一身孝衣,里面穿着大红衣服,看守的士兵一路尾随。到了坟地,奶奶一边悲恸大哭,一边烧着纸钱,趁着日本兵放松警惕,赶紧脱下白色孝服,挪动着小脚,一溜烟跑到洋河章家,并于当晚与我的爷爷章四老爷成婚。

奶奶嫁入章家后,操持一大家人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她还参加了扫盲班。她不仅对家人百般呵护,还时刻关心着自己的婶娘。她婶娘的儿子解放前被国民党抓壮丁抓走了,一直杳无音信,便哭瞎了眼睛,奶奶每逢节日(正月初五、正月十五、二月二、三月三、清明、端午、六月初一、七月十五、中秋、重阳、十月初一、大冬、祭灶、春节)为她婶娘准备饭菜,让家人送去,1969年下放到乡下前,一直都是雷打不动地坚持。她就是这样舍己为人,乃至家里的亲戚把章家当成了饭堂,奶奶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亲戚饿着肚子。自从全家下乡,她吃尽了千辛万苦,挪动自己的三寸金莲,丈量曾经的贫困与幸福。

在农村住了十年茅屋,由于所处的村庄临近黄河故道,遇到阴雨天气,道路泥泞,行走极为不便,奶奶穿上雨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始终奔波劳碌。那时候的雨鞋都是从供销社门市买的,即便尺寸相等,但奶奶的小脚穿上雨鞋,总是不适,显得鞋大脚小不跟脚,而她呈现给我们的总是心满意足之感,经常给我们讲做人做事的道理:要学会宽容大度、乐于助人。她还教我们用木板和芦花做木屐。木屐是当时农村常见的一种自制雨鞋,虽然穿着较重,有时脚会被磨破。

返城后,家里家外都是水泥路,遇到阴雨天,没有了泥泞,但奶奶仍然保持着穿雨鞋的习惯,干湿分明,晴天把雨鞋晾干摆好,这样的持家之道,影响了我们家的几代人。1983年的夏季,单位安排妻子的哥哥去山东滨州出差,闲暇之余逛了一家商场,无意间发现有出售小脚雨鞋,顿感欣喜若狂,便买了一双小脚雨鞋。买回来后,帮奶奶洗好脚,让其穿上试试,奶奶连说:“合适、合适。”向来不苟言笑的奶奶笑容可掬,对这双小脚雨鞋爱不释手,将其视为珍宝,一直到她去世,仅穿过两次,保护得完好如初。

几十年过去了,每每看到这双小脚雨鞋,总有睹物思人之感,寄托了对奶奶的无限思念。就是这双小脚雨鞋,贯穿了整个家族的兴衰历程,也成了一种尊崇,是一种温馨的记忆,更是对历史的缅怀。斯人已逝,家风犹存,这双小脚雨鞋,永久珍藏在我的心间,是一种暖暖的爱。 (杨新民)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