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夜,记者蹲守城运中心12小时:每处积水、每个故障,都巴不得秒速解决
早晨7时,晨光照亮大地,一夜寂静的街道恢复了生气,中山东一路上的车流熙熙攘攘。
屏幕前的黄浦区城运中心值班长王福鸿站起来,左右转了转身子、舒展一下肩膀手臂,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起身向门外走去。“还好,一夜下来没发生什么大的突发事件。”
“到了白天,是不是情况相对会好一些了?”记者问。
“这个话我们从来不说的,不敢说,有时候越说越容易‘那个’,你晓得的。”老王回头冲记者笑了笑,将食指放在嘴唇上比划了个“嘘”的手势。
看上去似乎有些“迷信”,但与老王在黄浦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的大厅值守整整一夜后,记者感到,这样的“迷信”完全是一种真情流露,是奋战在城市运行管理各条战线上的工作者们最朴素的心愿。
尽管是上海区域面积最小的城区,黄浦却是上海的“市中心”,不仅有繁华的外滩、时尚的购物街区,也有设施待改善的老城厢——城市运行管理的难度一点也不小。昨晚8时许,记者来到黄浦区城运中心,与这里的“一网统管”值班人员一道彻夜值守。
室外,低温橙色、大风蓝色、寒潮蓝色预警高挂。气温一度降至零下7℃左右。坐在城运中心的大屏幕前,全区的街道画面、运行情况、统计数据都尽收眼底。数字化的管理手段让城市运行管理更高效、更智能,基层工作者们的负担也有所减轻,但在这个寒潮来袭的夜晚,坐在屏前“观天下”却丝毫不轻松。
1月7日,20时——发现结冰5分钟解决
“区城运中心呼叫半淞园街道——”
推门进入城运大厅,一场视频连线正在进行中。
19时56分,值班人员在视频轮巡中发现,位于陆家浜路海潮路路口的一块大型广告布有一角发生脱落,在晚间大风的作用下,脱落部分正越来越大,如果不及时处置,广告布完全脱落或是拉倒广告架,都有可能造成危险。
区城运中心值班人员第一时间与半淞园街道取得联系,督促街道协调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处置,开展应急联动。很快,通过实时画面就可以看到,有街道城运工作人员赶赴现场拉好警戒,同时开始拆除这块广告布,到21时,广告布已经全部拆除,排险完毕。
参与值守的区城运中心受理监督科副科长陈杰介绍,为应对2021年首场寒潮,黄浦区提前进行了计划部署,在“一网统管”体系下,区城运中心也特别增派人手现场值班并彻夜值守,各部门、街道和企业集团也都积极落实值班工作,保持着视频点名系统、值班值守电话等各类通讯联络设备畅通,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迅速联动处置。
就在十几分钟前,19时42分,值班人员在视频轮巡中发现四牌楼路复兴东路路口附近出现了一小处积水结冰,迅速呼叫了豫园街道,街道立即联络事发地点附近的城运工作人员前往处置,19时47分,工作人员就已抵达现场开展处置。
积水结冰似乎是这一晚的“高频词”。21时15分,建国东路525号处也发现了结冰,同样的机制作用下,到21时50分,结冰已经处置完毕。
依靠技术支持与高效协同的机制,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都得以在最低层级、最早时间、以相对最小的成本解决,“一网统管”“高效处置一件事”的效能得以体现。
1月7日,22时45分——安全这根弦时刻不能松
时间推移,室外气温也在继续下降,大厅里的人渐渐少了下来,除了需要彻夜值守的工作人员们,其他人基本都离开了。
“王师傅,又有了!”值班人员陆亦栋大声招呼。
透过屏幕,黄陂南路金陵中路路口东南角,赫然出现了一个直径约3米的大坑——路上有一名施工人员正在观望,距离稍远处,一个护栏孤零零地放置在马路中央,不远处的另一处道路施工处,工人们与挖土车正在作业。
“道路施工的同时,路面上有一个坑,周围的防护措施设置不全,容易出危险……”王福鸿迅速呼叫淮海街道,协调人员前往。“再了解一下,路面出现大坑的原因是什么,是施工还是塌陷?”
通过视频传来的现场实时画面,这条路上不时有骑助动车的外卖小哥疾驰而过,稍不留神可能就会酿成险情,几名外卖小哥经过时还好奇地向坑里张望。
“抢修人员没到场,我们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慢了一点就会出事。”王福鸿有些焦急,按他的想法,巴不得电话放下一秒钟就有人到达现场,尽管这并不现实。“每经过一个人,我们心里都捏一把汗。”
22时57分,街道城运工作人员终于骑着助动车赶到了现场,与现场施工人员一道开始在坑的周围放置围栏,到23时03分,路面坑位周边已经全部放上了围栏。原来,这是燃气公司在修理燃气管道,却没有规范施工,安全护栏放置不到位。
“虽然没出事,但真的很危险,一旦出事不堪设想,今后一定要注意。”王福鸿提醒道,“安全这根弦时刻不能松,尤其是在这样的特殊时刻,这是我们所有部门开展工作的底线和红线。”
1月8日,凌晨1时——人机结合,资源配置更优化
入夜,镜头扫过平日熙熙攘攘的南京东路步行街,街上偶尔走过三三两两行人游客,也都是裹紧衣服,步履匆匆。
在外人看来,每天移动探头观察屏幕,看着上海繁华时尚的中心城区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似乎有种“上帝视角”的乐趣。
“我们可不觉得好玩,已经看习惯了。”老王盯着屏幕,目不转睛,他与监控画面打交道已经十多年了,协调处置过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也见过五花八门的“奇葩”事。如今,马路上的风风雨雨光怪陆离都已司空见惯,他和值班人员们唯一关注的,就是努力不放过镜头扫过的每一处可能的安全隐患。
“科技真是好,以前只能看小屏幕,清晰度也不行。”陈杰介绍,如今,城运中心正在不断尝试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来观察、预防城市运行管理中的各类日常问题和突发事件,为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大大减轻了负担,同时也将更多的人力与精力解放出来,可以更加集中地投入到事件的处置当中,实现了高效的“人机交互”。
例如共享单车乱停放的管理,目前该区已经可以通过算法对视频画面自动识别,如果有共享单车违停现象,系统会自动报警,协调相关人员前往现场处置。
寒潮来袭,大风呼啸,对于店招店牌、高空坠物的管理也是一项不容轻视的重点任务。在传统的人工排查基础上,黄浦区也开始运用智能化物联感知设备及大数据算法分析等手段予以辅助,一块广告牌的倾角、振动、位移、温度、湿度、气压等数据都通过传感器接入系统,一旦发生异常就可以及时预警。如今南京东路步行街的店招店牌已经实现全覆盖,每天产生约5.6万条数据记录,并接入上海市城运中心一网统管大平台,该区其他区域也正在探索使用,依靠技术手段将被动处置转变为主动发现,守护市民“头顶上的安全”。
此外,为了提前预防路面结冰、水管爆裂、高空坠物和积水隐患等重点问题发生,区城运中心还结合过去4年的相关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制作了防寒防冻隐患数据分析报告提供给各个街道,梳理总结各类隐患的“热力图”,提示全区各街道、各单位提前部署,合理配置一线力量,提前排查、主动处置、排除隐患,尽可能降低寒潮带来的不利影响。
1月8日,3时30分——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进入后半夜,城市进入梦乡,险情报告也少了。偌大的指挥大厅里,只剩下持久不息的机器运行的声音,和有节奏的鼠标轻击声。
不间断开启的暖气在空旷的大厅里,似乎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记者不由得将敞开的羽绒服拉链重新拉倒了最顶端,值班人员们倒是都习以为常,连厚外套也没有穿。
大屏幕画面中,道路上除了偶有车辆驶过,几乎已见不到行人。值班人员也开始轮流休息。“你也歇会去吧,这里我们盯着呢,有事情叫你。”老王从身后捏了捏值班人员盛世豪的肩膀,催促他抓紧时间休息。
特殊时期,这两天值班人员几乎都要白天黑夜连轴转,不休息显然不行。跟着盛世豪,记者也来到他们的休息室小憩,几架行军床排列在房间内,盛世豪递给记者一条毛毯,“把肚子和脚盖上,不然要着凉的。”抬头发现,盛世豪的眼眶下出现了深深的黑眼圈,前一晚时似乎还没有。
连续工作了几乎一整天,盛世豪和记者都已经疲惫不堪,尽管行军床条件简陋,枕头和腰部都有些硌人,躺下来的那一刻,还是觉得如释重负。
“休息一会不要紧的吧?”记者还是忍不住问。
“其实休息也心里不踏实的,不知道会不会有事发生。”黑暗中盛世豪答道,“不过有事情他们叫我们的,电话不响,这一两个小时你就安安心心休息吧。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话音刚落没多久,一阵轻微的鼾声便隐约传来……
“叮——”手机上的推送消息显示,晚间用电高峰引发的停电也已基本抢修完毕。定下了90分钟后的闹钟,记者也锁定了手机,安心闭上了眼。
1月8日,8时——平安离不开辛勤付出的“守夜人”
“瑞金街道昨晚发生3起积水和1起停电,都已处置完毕。”
“昨天积水结冰处置,动作非常快,请继续保持。”
早上8时,一场例行视频点名在大厅内展开,区城运中心副主任徐喆开始向各街道、集团了解前一夜防寒工作,共同协调处置相关情况。这是寒潮期间该区在“一网统管”机制下的一项特殊举措。1月6日至1月8日期间,区城运中心每天8时和15时都会对各个街道、企业集团的城运中心进行视频点名,了解各类案件处置、值班值守力量、投诉报修等非紧急事项和城运保障工作情况,做好信息互通和工作协同。
记者在视频会议中了解到,区城运中心通过视频发现和呼叫街道处理的5起紧急城运事项,5起均已得到及时处置。各街道也通过加强巡查力量,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开展处置,确保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期间辖区内居民生活和城市运行平稳有序。
据统计,1月7日晚,全区因用电超负荷导致9处断电,共影响约2700余户居民,属地居委均及时开放居委会及相应保障设施供居民休息,确保居民生活秩序平稳,目前均已恢复供电。
“昨晚上海的用电量破了历史纪录,我们黄浦老旧小区比较多,一定要做好保障,同时及时向居民做好解释、快速抢修,让大家心定。”视频点名中,区委常委、副区长洪继梁叮嘱道。
此外,根据各街道汇总来的情况,全区的道路及人行道也没有发生大范围结冰,道路交通保持畅通,没有发生因寒潮引起的人员伤亡事件,市民的生活出行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根据预报,上海的气温将在零度以下持续60个小时,希望大家继续保持!”
据统计,从1月7日下午15时开始计算,过去的一夜里,整个黄浦区共有约3000名相关工作人员到岗应急值守和一线抢险待命,进行寒潮保障。
黄浦区城运中心的整整一夜,记者观察到的仅仅是上海这座超大城市应对寒潮有序运行的一个小小缩影。距离寒潮袭来已经过去一天有余,放眼全市,几乎也没有什么重大安全事故与突发事件。寒冷天气下,城市运行与市民生活的平稳有序,都离不开各行各业各个岗位上,这些辛勤付出的“守夜人”“守沪者”们。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吴頔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吴頔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8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