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院士”李小文:每天一斤二锅头,上课带酒壶的“扫地僧”
一匹马,一壶酒。行万里江山,诗酒作伴,这是古代英雄豪杰的江湖梦。而今的豪杰江湖梦当是如何?
他留着半长的胡子,穿着一双布鞋,站在三尺讲台,颇有一股“大隐隐于市”的味道。他自称“黄老邪”,但在众人眼中却远比黄老邪更加鲜活而真切,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
记录时代印记,回忆经典瞬间,品鉴百味人生。本期子牙童趣数风流人物,就带你走进李小文的精彩人生。
一、
1947年3月,李小文出生在四川自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受家庭文化的熏陶,李小文从小就对学习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趣。
尽管当时教育条件并不是特别好,但李小文依旧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16岁那年考入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也就是如今的电子科技大学,成为一名大学生。
李小文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理科生,但他一点也不迂腐,与那些只知道埋头搞研究的人稍微有些区别。李小文既在专业上积极学习,也在心底里保留一份文学的向往。
他喜欢看一些文学著作,从历史旧作到近代小说他都看。有空闲时间的时候,李小文也会写一些表达我的文字。似乎那个时代的人都有理想,有自我。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里的李小文,那就保留了自己的一份江湖气。
在学校里的李小文应当是十分幸福,但本就生活在一个动荡年代中的人,总会迎来一个长久的幸福。
二、
1966年,十年动荡开始。在刚步入社会不久,李小文还没来得及像一颗螺丝钉一样扎根在社会发光发热。倒是率先迎来了人生第一场波折。
19岁的李小文因为写的某些作品存在特殊字眼,被不怀好意的人抠出来蓄意曲解,于是他被下放到了农村。
这是青年到农村去响应国家的号召 ,不少知识青年都在农村生活。他们每天白天接受劳动的教育,翻地拔草喂猪什么事儿都要干,晚上再抽时间学一学自己的专业知识,夜晚学习的成本是昂贵的,因为要点灯而且实在是累。
因为白天接受繁重的劳动,许多人便没有精力再去追求自我。而且劳作也是日重复着同样的事,在时间的消磨里他们看不到尽头,放弃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但李小文在这段时间里并没有将自己真正地放下,或许是出于自己对科研的热爱,也可能是他真的觉得只有那个沉浸在知识世界里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我 。
但李小文也是幸运的,后来他去到了无线电厂做技术员。
三、
1977年,中国恢复了高考,李小文十年多的努力没有白费,趁着这个机会,他考取了中国科学院遥感研究所的研究生,继续投入到科研事业之中。在这里改革开放的政策开始实施之后,中国派遣了一批人才出国留学,李小文成为了其中一员。
1979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留学,之后的六年里,他接连拿到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
1985年,李小文拿到了硕士学位,1986年,他毅然动身回国。李小文的回国好像是蓄谋已久,根本不曾打算留在国外,但是看当今的留学生又有多少留学之后回国发展,这让我们不得不深思一下。
回国之后李小文投入到了研究所的工作之中,并且始终坚持在自己专业的岗位。他在科研上的造诣是颇深的,是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还担任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GIS研究中心主任。
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还曾评价他,李小文是遥感基础研究领域最顶尖的三位科学家之一。
四、
李小文除了注重自己科研方面的研究,对教育特别看重,自己也投身于教育事业,他曾在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教过书,学生们也很喜欢他上课,甚至还有很多人蹭课,经常导致一个小小的教室坐不下那么多人,许多人都站着听课。
同学们喜欢李小文的课不少是因为他的真性情,这种真性情在当下已经很少见了。他平时去上课时经常一袭素衣,胡子拉碴,光脚穿着一双老旧的北京布鞋。
李小文效仿小说中的武侠人士,腰间每天都别着一个装满廉价二锅头的酒壶,他每天不喝上两斤就会浑身不自在。
这副模样的李小文站在带着灯光的讲台上,一切都显得别有趣味。2014年,甚至有人将他讲课的照片放在网上,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布鞋院士”,说他像是《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深藏不露。
在朋友跟李小文谈起网上议论的时候,他很是不以为意,在他看来外表光鲜或是不光鲜并没有多大关系。他只能作为一种符号外加在人身上,而真正能与人融为一体的是更深层次的文化。
而且李小文认为自己本来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头,又哪有什么值得去突出自己的地方。他的洒脱是旁人远不能及的。
当下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我们找不到灵魂的寄居处,而物质符号似乎成了一个借宿所,它把所有人的灵魂都寄居在此处,但我们只感到拥挤,拥挤到我们想要借助更高层次的符号,来为自己争夺更大一片空间。
老一辈的人从来不将这些放在眼里,他经历无数波折找到了灵魂和肉体都得以安息的地方,而我们该如何找到自己的追求。
五、
令人惋惜的是,2015年1月,李小文院士因病逝世,享年68岁。李小文去世的时候没有挣扎没有不甘,甚至主动放弃抢救,而这个决定在他很早以前就打算好,
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只是心到此处停笔,想是文章结束终有画上句号的那一刻。而他恰好在画上句号这一刻,说完了想说的,做完了想做的。
回顾李院士的一生,在科研事业上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奠定了一代地理技术的根基;在教育上他发光发热桃李满园。在精神层面他更是教育一代年轻人积极进取,敢为理想发先声。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他都是我们当之无愧的榜样。
2017年11月,电子科技大学为李小文院士所雕刻的雕塑在校园里落成,学校领导、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都参加了揭幕仪式。
电子科技大学重视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再次凸显,将李小文的精神呈现更多的学子。
如今在电子科技大学的师生们,时常能看到李小文的雕塑像,于是便总能想起,“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校训,这尊雕像既是追怀先生为人师表的风范,也是激励电子科技大学全体师生向先生学习的最好见证。
你觉得当下青年现状如何?有没有对理想有什么更深刻的见解?
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欢迎在我的评论区留言评论,告诉我你的看法。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文章的动力。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8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