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重庆农特产品】大足三驱竹凉席

 

大足盛产竹子,主要有慈竹、水竹、观音竹、楠竹等。大足竹编历史悠久,编织工艺精湛,尤以三驱竹凉席久负盛名。

产 品 种 类

大足竹席主要品种有:水竹席、观音竹席、慈竹席(青篾席、黄篾席)。其中水竹席档次高,质量最佳。慈竹青篾竹席量最大,具有篾片细、薄、柔,花纹、图案新颖、价格适中的优势,深受消费者喜爱。大足制作竹席的民间艺人多,工艺精湛。用竹篾可织成枕席、枕套、门帘、窗帘、帐帘、画屏、对联、书包、提包、公文包等20多个品种。还可织出白鹤闹松、梅鹿衔花、二龙戏珠、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猛虎下山、百寿图、龙凤图、水波浪、万字格、木瓜心、长城、龙飞凤舞、狮子滚绣球等各种图案的竹篾工艺品。可谓山水、花草、人物花样齐全,无所不能。

发 展 历 程

据历史记载,早在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暂栖篾簟千家”,以度暂时灾荒,就说明已生产竹席竹编了。清咸丰以后,竹编业兴旺,产品已销往外地。三驱竹凉席闻名遐迩、久负盛名,1944年,大足三驱、高升两乡有80%的农村妇女从事竹编(打竹席)工作。民国时期,年产竹席30余万张,远销川南一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足竹编业有了更快发展。县内的三驱、铁山、高升、中敖等乡镇农村中有许多人从事打席子手艺,不分男女老少,幼儿学,全家会,代代相传。妇女更是以竹编为业,嫁娶相传。县志记载,1950年全县商业部门收购竹席40余万张。1982年,三驱全乡编竹席户有5123户,占总户数64%,从业1.4万人。1991年,全县竹席产量达到1500万张以上,三驱成为竹席集散地,周围其他镇乡都到此交易,常有千余名竹席商人云集,大足竹席产量约占全国竹席总量的60%~70%,远销江苏、浙江、河南、陕西、安徽、山西、河北、内蒙等省市。

大足三驱编织的竹席,尤以水竹席最好。水竹席篾条纤细,色泽美观,透气不沾汗,睡觉特别凉爽。所以,水竹席在闷热的南方夏天被视为床上珍品,远销到云南、贵州、四川、陕西、南京、上海等省市,一张价格比普通慈竹席高出2—3倍,2000年后,一张水竹席价格上升到1000元以上。因此在三驱又有了专门编织水竹席的村社院落。

竹 编 能 人

大足三驱镇号称竹编之乡。在20世纪50—90年代,无论你走到哪个村社院落,还没进农家,都能听到嘭嘭嘭的打竹席声。席子质量打得好的人挺多,什么张席子、王席子、李席子,一张口就能数来几十个打席子的高手,并且还有许多说法:什么“四棱上线”、什么“四角竖得起”、什么无“穿花漏眼”、无“花黄靠节”,还有七匹寸、八匹寸、九匹寸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个竹编艺人的基本功。

能在竹席上编字、编出花草鸟兽虫鱼图案的可称为竹编能人。大足竹编能人很多。其中三驱石桌乡的李绪根在竹席编织行业最有名气。李绪根从幼学打竹席,以竹编为生。编织的竹席细柔、图案精。民国初年他经过长年精心研制工艺竹编,通过仿纺织图案,在编织图案竹席取得了成功。继而又潜心编制竹帘、挂轴、枕套等竹编工艺品,从而名扬四方,不断有来人求货。1931年,适逢家亲婚庆,李绪根特制作一张长6尺、宽4尺折叠成糖封大小的工艺竹席相赠,宾客赞不绝口。1936年,重庆市长杨森用黄谷8石,换得他历时2年制作出的竹织蚊帐和竹席一套。1955年,年过古稀的李绪根用7天时间为四川省工艺品展览会编织出一张大足多宝塔图案并织诗词数首的工艺竹席。1960年李绪根去世后,他家人回忆说李绪根一生创作的竹席精品还有“野鹿含花”“喜鹊闹梅”“二龙抢宝”“加官进爵”“持印封侯”“鹿鹤同春”“犀牛望月”等传统题材的竹席竹帘工艺品。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生活水平提高,虽然竹席受到其他床上用品的冲击,但在广大农村农民生活中,仍然保留着使用竹席的习惯。

(摘编自《重庆市志·农特产品志》)

征稿启事

征稿文章以弘扬传统文化、宣传市情地情、展示地域风貌、讲述重庆故事为主。来稿一经采用,即根据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文章字数在1000~3000字,配相关图片。优先使用配音频、视频的稿件。文章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以便联系。

投稿邮箱:598174634@qq.com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81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