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专访:“我把中华文化搬回了家”——访俄罗斯汉学家伊萨耶娃

 

新华社莫斯科3月19日电专访:“我把中华文化搬回了家”——访俄罗斯汉学家伊萨耶娃

新华社记者吉黎 高兰

俄罗斯汉学家伊萨耶娃热情地把记者迎进了门,可眼前的景象令记者有些恍惚:室内分明就是一个中国民间工艺品的博物馆呀!

寓意“喜上眉梢”的喜鹊梅花造型红木屏风,古色古香的摆件台、梳妆台、花台,还有形态各异的瓷瓶、瓷人,把整个三居室撑得满满的,从直顶天花板的隔板,到厨房、卫生间的每一个角落,中国工艺品到处可见。

顺着伊萨耶娃指引,古人用的佛龛、食盒、笔筒、蛐蛐罐以及火炕上摆的小茶桌、踏脚用的脚凳等都尽呈眼前。一扇清漆屏风栩栩如生地讲述着八仙过海的传奇故事,也许是实在没地方摆,屏风被靠墙放在角落,但丝毫淹没不了制作技艺的精巧细致。琳琅满目的陈设,让记者内心深深震撼,这该是怎样的一份中国情缘?

伊萨耶娃大学汉语专业毕业后在莫斯科一所大学教授汉语近20年,1994年至2010年随丈夫在中国工作和生活,正是这段经历让她真正开始了解中国。她遍访中国各地,深入民间了解中国的文化、艺术、历史、民俗,泡“跳蚤市场”,淘各类民间工艺品,还据此为俄罗斯孩子写成系列中国民间故事读本《常青竹》《八仙过海》等。

在中国期间,她应邀为各国外交人士宣讲中华文化,接受电视采访,还拍过电影和纪录片,办过杂志、开过咖啡馆,甚至在机场、北京雅宝路体验过生活。丰富的经历让她深入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而越是了解中国,她越是深深地爱上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

伊萨耶娃告诉记者,她在中国最喜欢的就是逛各地“跳蚤市场”,周末闲暇都泡在那里,因为她在那里获得了中国民间的很多知识。虽然市场环境嘈杂,但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她通过它们研究中华文化。开始时她在各商铺间来回穿梭,进行比较研究,有很多东西不明白,店主们就给她讲是怎么回事。再后来,变成了她给他们讲,店主们惊讶极了,因为很多事情他们都不知道。

逐渐地,伊萨耶娃积累了很多宝贝,数量达1000多件,其中有只虎头椅的虎口能随着椅子摇动一开一合,是她最珍视的宝贝之一。2010年离任回国时,哪一件她都舍不得丢,最后1000多件宝贝装了几个集装箱,全都运回俄罗斯。她在莫斯科的居所成了“藏宝地”,实在放不下的,包括那只虎头椅,只好寄放在女儿和外孙女家。好在一家人都是“中国迷”,外孙女更是从小受熏陶,正准备投身中华文化的传播中来。

伊萨耶娃笑道:“我把中华文化搬到了自己家中,中国时刻在我的生活中,它在我心里。”如今的她,更梦想有朝一日能开一家中国民间工艺品博物馆。她说:“我要把对中国的爱传播出去,越远越好。中华文化需要传播,它太丰富了。”

伊萨耶娃介绍说,当年选择学习汉语,是爸爸朋友的一句话启发了她:“未来是属于中国的”。事实证明,中国一直都很棒,这些年更是发展飞快。她说,我们在中国生活了16年,期间往来人员很多,可当这些人再次回到中国时,常常发现,很多原来熟悉的地方变得不认识了。

然而中国变化再大,传统文化是不可改变的,中国人数千年来一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把文明一代代传承下来。中华文化让全世界着迷,原因正在于此。伊萨耶娃说,中华文化是那么深邃,需要用一生来学习;它是那么有趣,有着无限魅力……

最后,伊萨耶娃还为记者讲起了她最喜欢的中国民间传说:和合二仙和八仙过海的故事。故事虽小,却实实在在传达了中国人一直以来对美好生活、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这,也正是中华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的核心理念。(完)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83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