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科学」出血热:如何做到科学防护?「转载」
转载自,卓克《科技参考》
2021 年 12 月底,西安遭遇了两种疫情的联合攻击,一个是大家熟悉的新冠疫情,另一个是大家不熟悉的出血热,结果让当地的疫情防控形势变得紧张。也有传言说,出血热是吃了老鼠污染的草莓导致的,所以呼吁大家不要买草莓。
由于出血热并不是偶然发生一次、以后就再也不出现了,而是一个有规律的传染病,今后可能还会出现。所以这期的《科技参考》,我们就说说出血热的问题。
出血热的发病规律
出血热可以由很多种病毒引起。这次西安的是由一种叫作汉坦病毒(HTNV)的病毒引起的。此外,多布拉伐-贝尔格莱德病毒(DOBV)、普马病毒(PUUV)、辛诺柏病毒(SNV)、安第斯病毒(ANDV)等也都能引起出血热。
发生出血热之后,症状就是高烧和出血,依据感染的病毒种类不同,出血的位置也会不同。这次西安出现的这种汉坦病毒会造成肾脏出血。除了这种之外,汉坦病毒还有另外 35 个亚种,其中有些会造成肺部出血,更加危险。
汉坦病毒导致肾出血的种类,造成的死亡率在 1% - 15% 之间;而导致肺出血的种类,死亡率就是 35% 了。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流感的死亡率在 1‰ 左右,新冠的死亡率在 3‰-5‰。所以,如果一种病毒的致死率能达到 1%,其实就是需要高度重视的。
在不掉以轻心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全面的看一看出血热的统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过度惊慌。
事实上,中国是世界上出血热的主要发生地,全国统计中,每年都会发生大几千到一万多的病例。而且,这些病例在时间和地理位置上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时间上的规律是分为大小高峰,小高峰一般出现在每年的夏初,大高峰一般出现在每年最冷的时候。
这和人与鼠的接触频率有关系,接触越频繁,发病率就越高。夏初的时候,人们出游比较多,更多的接触大自然,自然也会更多的接触到老鼠。而大高峰出现在每年最冷的时候。最冷的时候,人的户外活动非常少,而老鼠也怕冷,也在拼命找暖和的地方,于是就倾向于往有人居住的屋子里钻,这就大幅增加了人鼠接触的机会。
而地理位置上的规律是,出血热病例高度集中在关中平原和东三省。
比如,陕西全省在 2017 年的病例一共是 2001 例,但光是关中地区就有 1892 例,这个数字占当年全国病例总数的 1/6。
所以,出血热并不是偶然出现的怪病,而是年年如此,今年和往年相比,也并没有什么异常的增加。一家西安的三甲医院一个冬天收治一百多、二百多的出血热患者,这是每年都会发生的事情,并不是汉坦病毒爆发的证据。
那么,为什么今年好像情况非常紧张呢?其实,这和新冠疫情叠加的关系很大。平常年月,人们不会注意到这些疾病,而新冠疫情已经让太多人对病毒的感染关注了起来。
那么,草莓又是怎么成为出血热里的关键词的呢?这是因为在最初的流行病调查中,有几个病人提到发病前曾经吃过草莓。但是,这个信息被过度夸大了,实属误会。
在中国的传染病监控机制中,按病情的严重等级分了甲、乙、丙、其他四大类。出血热和麻疹、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列在一起,算是乙类。
流行病调查总要问一问可能的原因,尤其是这种鼠传人的疾病,问卷调查里肯定有吃过什么、摸过什么、家里有没有发现老鼠、有没有草垛、从事什么职业、工作时戴没戴口罩之类的问题。结果有几位患者一琢磨,觉得患病前吃的生鲜食物只有草莓,于是就填上了。我相信,往年的出血热患者也会把苹果、香蕉、葡萄干等吃的填上,但今年,草莓却被关注到了。
存留在物体表面的病毒很难感染人
草莓本身长得疙疙瘩瘩的,看起来就像个病毒,而且由于外形原因,不容易像洗苹果那样洗得特别干净。尤其是新冠这一年,很多不负责任的新闻都在宣传樱桃表面新冠阳性,雪糕、奶枣、啤酒、海鲜表面也都新冠阳性,而且它们会在标题里写“是这些表面阳性的东西导致了人的感染”。所以,草莓导致出血热的逻辑就特别容易点燃人们的神经。实际上,几乎所有的病毒都很难通过物体表面的存留感染人。
这是一条和直觉相反的结论,我重点说一下:
病毒很难通过存留在物体表面感染人,这个结论是 2020 年 7 月份的《柳叶刀》刊登出来的。之后,很多大学、研究机构的科学家都从不同角度证实了这个观点。
这其实是一个对经济影响很大的结论。因为如果人们相信物品表面存留的病毒可以轻易感染人,都不去买这些东西,那么生产商可能就会大批倒闭。如果病毒真的可以通过存留在物品表面而轻易感染人,那全球范围的物体表面消毒措施就势在必行了。
在 2019 年底到 2020 年初,科学家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确定答案的时候,为了以防万一,全球很多国家都对物体表面消过毒。但实际上,检测阳性只代表发现了病毒 RNA 的存在,可 RNA 存在与人被感染之间,还有着巨大的鸿沟。这就像你会写 0-1 的数字,与你会解决黎曼猜想这样的数学问题之间存在的鸿沟一样大。
绝大部分情况下,物体表面那些被检测到的 RNA 只代表病毒的“尸体”,是没有传染性的。《柳叶刀》这篇文章发布之后,还有很多机构做了测试。
比如,以色列的阿苏塔-阿什杜德大学医院感染科主任就组织同事们对医院的所有隔离病房和一家隔离酒店的 2000 多件个人物品与家具做了采用,结果发现,来自医院的采样中,50% 以上的病毒检测呈阳性;来自隔离酒店的物品中,超过 1/3 的病毒检测呈阳性。但随后,进一步的实验表明,所有这些阳性物质都没有感染细胞的能力。
目前,这个问题的主流科学观点是,能通过物体表面感染新冠的概率虽然不是零,但也小到可以忽略。
值得关注的是人鼠接触
对于出血热的感染也是这样,我们只要关注人和鼠的接触就足够了。
在众多接触方式中,最主要的一种形式就是——病鼠的排泄物及唾液污染了土壤、水、打谷场和农作物,这些被污染的物体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被扬起,形成尘埃或气溶胶,然后被田间劳动的人吸入肺中而造成感染。这种形式集中在一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身上。这才是最主要的形式。
其他几种次要的形式我也说说,你参考一下。比如,被携带病毒的老鼠咬伤了,吃下了被鼠的尿液和粪便污染过的食物,或者眼结膜、皮肤伤口接触被感染的鼠的血液或排泄物。你看,后面这几种事情如果发生了,我们一般不会毫无察觉,大概率都会主动去医院检查。
如果草莓真的能导致人感染出血热,那只可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老鼠刚刚在草莓上排泄过,然后就有人来摘草莓,而且边摘边吃。说实在的,这种事的发生概率太低了,因为你只要闻过老鼠的排泄物就知道,根本不用吃进嘴里,只要凑近了,那个味道都是很浓烈的。
所以,我们就更不必担心那些远途而来的食物造成的感染了。当然,所有生吃的蔬菜、水果,不论有没有被病毒污染过,都应该洗净再吃。
生活习惯+疫苗防护
为了降低出血热感染,除了做好生活习惯上的防范,比如灭鼠、注意洗手、去田间劳动时戴好口罩之外,我们还可以打疫苗。
目前,这个疫苗的接种比例确实不高。但其实,中国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就推行了针对两种出血热(HTNV和SEOV)的疫苗,这个疫苗在 2008 年扩大了免疫范围,凡是处于疫区的 16 岁到 60 岁之间的人都可以免费接种。一共 3 针,前 2 针间隔 14 天,第三针间隔 1 年。接种完 3 针后,大多数人哪怕经过 10 年,体内还存在足够高的中和抗体。
虽然这篇参考上线时,西安的出血热已经不是大新闻了,但由于这个传染病的地理与时间分布很有规律,而且今年最冷的时候还没有过去,所以一旦再看到某个医院出现了这样的病例:
首先,我们不要一惊一乍;其次,患者自述发病前吃了什么东西的内容,实在不能作为我们饮食禁忌的依据。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8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