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非遗在身边:宁波草席,誉满天下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草席,已经伴随了人类数千年。

1973年,我国考古学家在宁波市余姚,发掘河姆渡遗址时,就发现了7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草席残片。

当时的先民们,用草席铺地睡觉或遮蔽风雨。

宁波,是有实物证据的,我国草席的最早发源地。

宁波草席,具有质地精密、挺括硬实、柔软光滑、收藏简便四大特点,畅销世界各地。

1954年,周总理参加日内瓦联合国大会前,指名要宁波市“白麻筋”草席,作为国礼赠送给参会的各国首脑,从此,宁波的“古林草席”名场全球。

现在,宁波草席,“黄古林”、“开诚”等品牌,主要销往日本等国家,成为当地农村的一项重要经济收入。

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变迁,草席的使用范围不断拓展,草席的外观也越来越美化,草席纺织工艺也不断更新。

编织草席,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一种精神与记忆。

编织草席的草,名叫蔺草。

每年冬天,人们在冰冷刺骨的水田里,冒寒种蔺草。

蔺草在大半年的生长期内,人们要施肥,除草,布网,让蔺草生长丰茂。

每年六月,梅雨时节,人们就要收割蔺草了,手工劳动,异常辛劳。

收割后的蔺草,再经烘干和处理,才能编织草席。

现在编织草席基本上都采用了机械化。

但是手工编织草席的工艺,人们一直世代传承。

草席的制作有十几道工序,必须两人配合,一个人坐在织席机前压筘,另一人坐在织席机的右侧送草。

筘重十七八斤,必须将其用力压下,织出的草席才紧实耐用,因此手工编织非常辛苦。

款式和花色越复杂,编织草席也就越慢,越精细。

在浮躁的现世中,还有几人能耐得住这样的寂寞?

我们只有在传承人的手工里,感知数千年的精神与记忆。

每一份坚守,都有十份的付出。

文化遗产,不容放弃。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86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