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千年林邑,一个汉字一座城。美丽富饶的郴州大地孕育滋养了丰富而深沉的优秀文化。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在湘南,一大批超凡绝俗的中华非物质文化瑰宝,如同人类文明天幕中的璀璨群星。在郴州市临武县山区生长着一种特有的植物——龙须草。当地人利用其中空、透气的特性,制作出闻名遐迩的“龙须草席”。龙须草席编织,从有文字记载起,已有600多年的历史。1954年,在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参展,它被誉为“世界手工艺品之独有”。2014年,龙须草编织列入郴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须草席的生产工艺十分讲究,分为采草、煮草、晒草等十几道工序。经过晾晒,龙须草变成谷黄色后,还需木锤锤打,刀刮,直至平整光滑才能编织草席。
一件1.8米的龙须草席手工制品需要8000根左右龙须草,艺人花半个月以上的时间编织完成。龙须草席编织者均为农村家庭妇女,工具为一块案板,一把竹尺和两块锁形石头。龙须草席因龙须草而得名。
龙须草细长空心,状如“龙”的长须。这种草生长在深山老林之间,悬崖峭壁之上,采集如同“虎口拔牙”、“龙头取须”。采时不能摘断、不能破坏,还要保留一部分没有长成的草,以备来年继续采。一米长以上的龙须草才适合编织,采摘下的龙须草要马上进行加工,通过“三煮三晒”“两浸两露”等工序,直至绿草变成黄色或白色,再一根根挑选草料,将带有麻点或脆硬的草剔除。龙须草席因其柔软,最宜在软床、软座上铺设;又可任意折叠,便于旅行携带。由于其中空的特性,睡在上面,冬不凉身,夏能爽汗,特别适合夏天使用。2012年,龙须草席编织技艺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郴州广电融媒中心报道
视频制作:何苗
制图:谢聪
编辑:朱红
二审:袁俊杰 刘洪 何璇
终审:王首栋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86452.html